一种高稳定性开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551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开阀器,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防护盒、动力机构和转动杆,第一防护盒两侧对称设置有把手,内部设置有气缸,气缸下端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下端连接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第二防护盒、第二防护盒内部设置的转动电机和减速器,转动电机与减速器相连接后与转动杆相连接,转动杆下端与转动头相连接,第二防护盒两侧对称设置有侧杆,升降杆贯穿侧杆,升降杆底端与外固定环上端相连接,外固定环下端设置有挤压环,挤压环与外固定环之间通过多个第一弹性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在无需支架的情况下,极大的提升了装置使用的稳定性,便于日常使用,减少人力浪费。人力浪费。人力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性开阀器


[0001]本技术涉及开阀器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高稳定性开阀器。

技术介绍

[0002]开阀器使针对不便于开关的阀门专利技术的一种开关辅助设备,一般开阀器大多使用电机驱动来减少人力损耗和提升效率,而安装电机的开阀器普遍重量较大,往往是用来对管道、地面或者仪器下方的阀门进行开启或关闭。
[0003]一般在采用电动开阀器对下方较深部位的阀门进行开关时,通常在房门的上方或地面的上方设置支架来防止开阀器歪斜,提升开阀过程中的稳定性,但是设置支架的过程复杂,浪费人力物力,不便于常规操作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开阀器单一使用稳定性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稳定性开阀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稳定性开阀器,包括第一防护盒、动力机构和转动杆,所述第一防护盒两侧对称设置有把手,第一防护盒内部设置有气缸,气缸下端连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下端穿过第一防护盒底部与动力机构相连接,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第二防护盒、第二防护盒内部设置的转动电机和减速器,所述转动电机与减速器相连接后,减速器输出轴与转动杆上端相连接,且转动杆下端延伸至第二防护盒外部与转动头相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盒上端与伸缩杆底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盒两侧对称设置有侧杆,升降杆贯穿侧杆,且升降杆与侧杆间通过侧杆下端的收紧螺母相固定,所述升降杆底端与外固定环上端相连接,所述外固定环设置于转动杆四周外部,且外固定环下端设置有挤压环,所述挤压环与外固定环之间通过多个第一弹性件相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护盒上端和第一防护盒下端之间通过多个第二弹性件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升降杆顶端穿过侧杆上端与限位块相固定。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盒两侧对称设置有侧板,且把手与侧板相连接,所述限位块上端通过第三弹性件与侧板底部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转动杆外部套设有套环,且套环内部与转动杆外壁滑动连接,套环与外固定环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杆相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转动头内部为四边直角方头状的凹槽。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开阀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通过第一防护盒内部的气缸和伸缩杆的设置能够有效对开阀器进行伸长和缩短,适用于多种情况,同时通过第二弹性件的设置提升伸缩杆在伸缩过程的稳定性;
[0014]2、通过侧杆、升降杆、限位块、第三弹性件、收紧螺母、挤压环、外固定环、套环、连
接杆、第一弹性件的设置,能够有效提升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使得开阀器在使用时无需支架便能够通过升降杆移动带动挤压环、外固定环的升降,来将开阀器平稳的设置于地面上,提升使用过程的稳定性。
[001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在无需支架的情况下,极大的提升了装置使用的稳定性,便于日常使用,减少人力浪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第一防护盒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动力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连接杆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转动头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第一防护盒、2气缸、3侧板、4把手、5动力机构、6 挤压环、7转动杆、8外固定环、9套环、10连接杆、11第一弹性件、 12转动头、13第二防护盒、14转动电机、15伸缩杆、16第二弹性件、17侧杆、18升降杆、19减速器、20限位块、21第三弹性件、 22收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实施例:
[0025]参照图1

5,一种高稳定性开阀器,包括第一防护盒1、动力机构5和转动杆7,所述第一防护盒1两侧对称设置有把手4,第一防护盒1内部设置有气缸2,气缸2下端连接有伸缩杆15,且伸缩杆15下端穿过第一防护盒1底部与动力机构5相连接,所述动力机构5 包括第二防护盒13、第二防护盒13内部设置的转动电机14和减速器19,所述转动电机14与减速器19相连接后,减速器19输出轴与转动杆7上端相连接,且转动杆7下端延伸至第二防护盒13外部与转动头12相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盒13上端与伸缩杆15底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盒13两侧对称设置有侧杆17,升降杆18贯穿侧杆17,且升降杆18与侧杆17间通过侧杆17下端的收紧螺母22相固定,所述升降杆18底端与外固定环8上端相连接,所述外固定环8设置于转动杆7四周外部,且外固定环8下端设置有挤压环6,所述挤压环 6与外固定环8之间通过多个第一弹性件11相连接。
[0026]为了提升伸缩杆15伸缩时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护盒13上端和第一防护盒1下端之间通过多个第二弹性件16相连接。
[0027]为了防止升降杆18脱落,优选的,所述升降杆18顶端穿过侧杆 17上端与限位块20
相固定。
[0028]为了提升升降杆18升降过程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盒1两侧对称设置有侧板3,且把手4与侧板3相连接,所述限位块 20上端通过第三弹性件21与侧板3底部相连接。
[0029]为了提升外固定环8的稳定性,同时防止转动杆7偏移,优选的,所述转动杆7外部套设有套环9,且套环9内部与转动杆7外壁滑动连接,套环9与外固定环8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杆10相连接。
[0030]为了方便对多种型号的阀门进行开关,优选的,所述转动头12 内部为四边直角方头状的凹槽。
[0031]工作原理:使用时先确定需要开启阀门的深度,通过转松收紧螺母22来调节升降杆18的升降,同时控制挤压环6和外固定环8的高度,后拧紧收紧螺母22,并通过开启阀门的深度来确定打开气缸2,后将转动头12对准阀门进行固定,挤压环6和外固定环8直接与地面接触,对装置进行稳定,后启动转动电机14和减速器19,使得转动杆7带动转动头12转动,进行开阀。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开阀器,包括第一防护盒(1)、动力机构(5)和转动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盒(1)两侧对称设置有把手(4),第一防护盒(1)内部设置有气缸(2),气缸(2)下端连接有伸缩杆(15),且伸缩杆(15)下端穿过第一防护盒(1)底部与动力机构(5)相连接,所述动力机构(5)包括第二防护盒(13)、第二防护盒(13)内部设置的转动电机(14)和减速器(19),所述转动电机(14)与减速器(19)相连接后,减速器(19)输出轴与转动杆(7)上端相连接,且转动杆(7)下端延伸至第二防护盒(13)外部与转动头(12)相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盒(13)上端与伸缩杆(15)底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盒(13)两侧对称设置有侧杆(17),升降杆(18)贯穿侧杆(17),且升降杆(18)与侧杆(17)间通过侧杆(17)下端的收紧螺母(22)相固定,所述升降杆(18)底端与外固定环(8)上端相连接,所述外固定环(8)设置于转动杆(7)四周外部,且外固定环(8)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福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