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绿色运输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532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建筑垃圾绿色运输通道,包括砌筑垃圾间、输送管和用来连接输送管与楼房外墙的连接装置,输送管的下部预制管道的分叉口处设置有疏通装置,疏通装置包括连接座、螺纹杆、把杆和导通头,导通头呈锥体状,连接装置包括上下对称的第一角板、第二角板和设置在第一角板与第二角板之间的弧形板,第一角板的内侧以及第二角板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筋,与输送管法兰连接,弧形板的中间设置有支撑管,支撑管的上下端分别与第一角板和第二角板抵接,支撑管中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固定设置在第二角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疏通装置可以有效疏通输送管,提高建筑垃圾的输送效率,而且连接装置支撑稳定性较高,安装方便,适合大规模推广。推广。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垃圾绿色运输通道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垃圾绿色运输通道。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传统运输方式主要包括吊装运输、施工电梯运输和垃圾通道运输。对于吊装运输,该种运输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产生高空坠物,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施工电梯运输,首先要通过小车或人工搬运至施工电梯处,这种运输方式效率很低,安全隐患较多。
[0003]现有专利技术CN201921620776.8公开了一种轻质分段式装配式建筑垃圾运输收集通道,包括若干组输送管与砌筑垃圾间,每组输送管从上到下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部预制管道、中部预制管道和下部预制管道,信息下部预制管道侧面设有垃圾口,每组输送管高度与一个楼层高度相同,所述输送管通过连接装置固定在楼房外墙的外侧,输送管下端连接砌筑垃圾间入口,所述砌筑垃圾间内部设有缓冲坡道,所述缓冲坡道最低的一侧设有电动卷闸门,本技术结构新颖,质量轻,1—2人就可以安装、拆卸,安全高效。此外,这种管道可以循环使用,绿色环保,提高建筑垃圾运输效率,减少扬尘污染等诸多优点。不过,该装置存在的问题包括,其一是从不同楼层卸入输送管中的垃圾运动到同一位置的速率以及方向不同,加之垃圾的形状体态不一,容易在交叉部分出现堵塞的情况,影响垃圾下移;其二是,连接装置的支撑跨度较大,所受力的扭矩较大,对其支撑稳定性具有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的垃圾运输收集通道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疏通、支撑稳定性较高且利用率较高的建筑垃圾绿色运输通道。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建筑垃圾绿色运输通道,包括砌筑垃圾间和若干组输送管,每组输送管从上到下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部预制管道、中部预制管道和下部预制管道,所述上部预制管道呈Z字形,所述中部预制管道为直管道,所述下部预制管道呈Y字形,所述输送管上设置有用来连接输送管与楼房外墙的连接装置,所述下部预制管道的分叉口处设置有疏通装置,所述疏通装置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中心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把杆和导通头,所述导通头呈锥体状,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上下对称的第一角板和第二角板,所述第一角板的内侧和第二角板的内侧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第一角板与第二角板之间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断面呈“Γ”字形,所述弧形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螺栓用来将输送管与弧形板法兰连接,所述弧形板的中间设置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上下端分别与第一角板和第二角板抵接,所述支撑管中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固定设置在第二角板上。
[0006]作为优选,所述弧形板的弧长为1/2圆弧。
[0007]作为优选,所述把杆的顶部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套管。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角板和第二角板均通过螺栓连接在楼房外墙上,所述第二角板上的螺栓为穿墙螺栓。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0]1、本技术提供的建筑垃圾绿色运输通道,利用疏通装置可以有效疏通输送管,提高建筑垃圾的输送效率,而且连接装置的支撑跨度小,所受力的扭矩较小,支撑稳定性较高,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垃圾绿色运输通道的主视图;
[0013]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垃圾绿色运输通道(无砌筑垃圾间)的侧视图;
[0014]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5]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B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6]以上各图中,1、砌墙垃圾间;2、输送管;21、上部预制管道;22、中部预制管道;23、下部预制管道;3、楼房外墙;4、连接装置;41、第一角板;42、第二角板;43、加强筋;44、弧形板;45、支撑管;46、支撑柱;47、穿墙螺栓;5、疏通装置;51、连接座;52、螺纹杆;53、把杆;54、导通头;55、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1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9]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建筑垃圾绿色运输通道,包括砌筑垃圾间1和若干组输送管2,每组输送管2从上到下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部预制管道21、中部预制管道22和下部预制管道23,所述上部预制管道21呈Z字形,中部预制管道22为直管道,下部预制管道23呈Y字形,输送管2上设置有用来连接输送管与楼房外墙3的连接装置4。其中,砌筑垃圾间1、上部预制管道21和中部预制管道22为现有技术,上部预制管道21、中部预制管道22和下部预制管道23均以法兰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重点是在下部预制管道23上增加了疏通装置5,并且对连接装置4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本装置对垃圾的输送效率以及整个装置的支撑稳定性。
[0020]具体地,本技术提供的下部预制管道23的分叉口处设置有疏通装置5,疏通装置5包括连接座51,连接座51的中心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螺纹杆52,螺纹杆
5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把杆53和导通头54,导通头54呈锥体状,连接装置4包括上下对称的第一角板41和第二角板42,第一角板41的内侧和第二角板42的内侧均设置有加强筋43,第一角板41与第二角板42之间设置有弧形板44,弧形板44的断面呈“Γ”字形,弧形板44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通孔中设置有螺栓用来将输送管2与弧形板44法兰连接,弧形板44的中间设置有支撑管45,支撑管45的上下端分别与第一角板和第二角板抵接,支撑管45中设置有支撑柱46,支撑柱46固定设置在第二角板42上。其中,螺纹杆52与连接座51处于连接状态可以对导通头54与把杆53起到限位作用,而将螺纹杆52与连接座51分离则使把杆53处于活动状态,通过上下反复抽拉把杆53可以起到疏通输送管2的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建筑垃圾在下部预制管道23处出现堵塞的情况,操作方便,实用性较强。
[0021]进一步地,本装置在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绿色运输通道,包括砌筑垃圾间和若干组输送管,每组输送管从上到下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部预制管道、中部预制管道和下部预制管道,所述上部预制管道呈Z字形,所述中部预制管道为直管道,所述下部预制管道呈Y字形,所述输送管上设置有用来连接输送管与楼房外墙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预制管道的分叉口处设置有疏通装置,所述疏通装置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中心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把杆和导通头,所述导通头呈锥体状,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上下对称的第一角板和第二角板,所述第一角板的内侧和第二角板的内侧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第一角板与第二角板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兴杨雪峰王艳娇马爱丽杨乐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