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垃圾回收分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4871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垃圾回收分类系统,包括垃圾管道、第一垃圾仓和第二垃圾仓,垃圾管道于每个楼层设有垃圾投放口,垃圾管道内设有缓冲板,垃圾管道内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筛分板,筛分板与垃圾管道枢转连接,筛分板底部与垃圾管道侧壁之间铰接有第一伸缩杆,筛分板与缓冲板上开设有过滤孔,垃圾管道的侧壁开设有分类仓门,分类仓门与垃圾管道枢转连接,第一垃圾仓通过分类仓门与垃圾管道连通,分类仓门通过第二伸缩杆与第一垃圾仓连接,分类仓门打开、筛分板向下转动时,筛分板与分类仓门形成连续坡度,第二垃圾仓与垃圾管道的底部连通,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层建筑施工垃圾采用施工电梯运输,导致整体施工效率降低、垃圾无法分类的问题。圾无法分类的问题。圾无法分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垃圾回收分类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层建筑垃圾分类
,具体提供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垃圾回收分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垃圾是指在工程中由于人为或者自然等原因产生的建筑废料,包括废渣土、弃土、淤泥以及弃料等。这些材料对于建筑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但在分类之后进行相应的处理,有些垃圾能够再次被利用,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达到理想的工程项目建设。
[0003]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楼层中的垃圾主要依靠电梯进行垂直运输,在停电时或者施工电梯还未安装时,不能有效地运输建筑垃圾,并且,施工电梯运输垃圾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施工电梯,影响了其他施工材料的运输,耽误施工时间,导致施工效率降低;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运送到地面的垃圾没有分类,二次利用较难。
[000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垃圾回收分类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垃圾回收分类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高层建筑施工垃圾采用施工电梯运输,导致整体施工效率降低、垃圾无法分类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垃圾回收分类系统,包括垃圾管道、第一垃圾仓和第二垃圾仓,所述垃圾管道呈方形筒体结构,且对应于建筑的每个楼层均设有垃圾投放口,所述垃圾管道内相对两侧壁交错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一侧边与所述垃圾管道连接,相对的另一侧边朝向地面的方向倾斜,所述垃圾管道内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筛分板,所述筛分板与所述垃圾管道枢转连接,且所述筛分板的底部铰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背离筛分板的一端与所述垃圾管道铰接,所述筛分板与所述缓冲板上分别开设有过滤孔,所述垃圾管道的侧壁开设有分类仓门,所述分类仓门的底部与所述垃圾管道枢转连接,所述第一垃圾仓通过所述分类仓门与所述垃圾管道连通,所述分类仓门位于所述筛分板的下方,且所述分类仓门通过第二伸缩杆与所述第一垃圾仓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分类仓门和所述第一垃圾仓的侧壁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杆驱动所述分类仓门朝向垃圾管道内部打开、所述第一伸缩杆驱动所述筛分板绕其枢转端向下转动时,所述筛分板与所述分类仓门形成向所述第一垃圾仓内导流垃圾的连续坡度,所述第二垃圾仓位于所述分类仓门的下方并与所述垃圾管道的底部连通。
[0007]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专门设置垃圾管道,运输垃圾不必再占用施工电梯,提高整体施工效率;通过在缓冲板和筛分板上开设过滤孔,在垃圾下落的过程中,较小的垃圾块和灰尘泥土会从过滤孔下落至第二垃圾仓内,钢筋头、金属废料和大块的混凝土块等会堆积在筛分板上,在堆积一定量之后,通过打开分类仓门,将筛分板朝向第二垃圾仓倾斜,筛分板上的垃圾顺势进入第二垃圾仓内,从而实现对渣状、粉尘等小块垃圾与大块垃圾的分类,落入第一垃圾仓内的垃圾可以作为筑路施工、桩基填料或地基基础填料等,落入第二
垃圾仓内的垃圾大多为钢筋废料、混凝土块和砖块等,钢筋废料可直接再利用或回炉加工,混凝土和砖块可加工为粗细骨料,用于生产混凝土、砂浆、砌块等建材制品;通过设置缓冲板,对下落的垃圾形成缓冲,避免垃圾直接从高处下落对筛分板造成损伤,同时也降低垃圾下落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0008]在上述高层建筑施工用垃圾回收分类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垃圾仓内分隔有第一存储室和第二存储室,所述第一垃圾仓与所述垃圾管道之间设置有坡度管,所述坡度管靠近垃圾管道的一端距地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坡度管靠近第一垃圾仓的一端距地面的距离,所述第一垃圾仓于所述坡度管的末端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上方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第一垃圾仓的顶部设置有驱动装置和跨设所述第一存储室和第二存储室的滑槽,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电磁铁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第一存储室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末端,所述第一存储室与所述第二存储室之间开设有供所述电磁铁通过的避让空间。
[0009]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坡度管的设置有利于筛分板上的垃圾顺利进入第一垃圾仓内;垃圾滑入的同时,传送带不断向第一存储室传送垃圾,电磁铁对传送带上的垃圾进行吸附,传送带的设置能够将垃圾铺开,避免垃圾堆积过厚,位于底部的钢筋等无法被吸附;电磁铁将钢筋废料和其他能够被电磁铁吸附的金属废料吸附,通过驱动装置移动至第二存储室上方之后,使电磁铁失去磁性,将吸附的垃圾废料放入第二存储室,进一步将垃圾细化分类。
[0010]在上述高层建筑施工用垃圾回收分类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滑槽为开设于所述第一垃圾仓顶部的C型滑槽,所述电磁铁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C型滑槽适配的T型滑块,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齿条,所述齿条沿所述C型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垃圾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电磁铁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与所述齿条适配的齿轮。
[0011]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电磁铁通过C型滑槽和T型滑块的配合与第一垃圾仓的顶部滑动连接,使电磁铁吊挂在第一垃圾仓的顶部,驱动电机驱动齿轮沿齿条转动,实现电磁铁沿滑槽滑动,齿轮齿条的设置,使得电磁铁滑动过程平稳,保证电磁铁对其吸附的垃圾的平稳运输。
[0012]在上述高层建筑施工用垃圾回收分类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缓冲板的一侧边与所述垃圾管道枢转连接,且所述缓冲板的底部与所述垃圾管道之间设置有弹簧。
[0013]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弹簧,提高缓冲板的缓冲效果,而且在垃圾下落之后,弹簧能够将缓冲板复位,保持良好的缓冲性能。
[0014]在上述高层建筑施工用垃圾回收分类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筛分板包括支撑框架和过滤板,所述支撑框架的中部镂空,所述支撑框架的上端面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背离支撑框架的一端设置有止挡块,所述过滤孔开设于所述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柱位置对应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柱插设于所述导向槽内,且所述导向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导向柱延伸有止挡板,所述止挡块的上端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且所述止挡块的上端面与所述导向槽之间设置有弹簧。
[0015]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垃圾下落至过滤板上时,过滤板向下挤压弹簧,弹簧一方面对过滤板形成缓冲,另一方面有利于将过滤板上的渣状、粉尘等垃圾震动落入第二垃圾仓内;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压力传感器的数值稳定于某一设定值时,打开分类
仓门、使支撑框架带动过滤板向第一垃圾仓倾斜倒入垃圾,提高垃圾回收分类系统的自动化性能。
[0016]在上述高层建筑施工用垃圾回收分类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过滤板之间设置有剪叉结构,所述剪叉结构包括两根中心铰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有滑块,所述支撑框架上开设有活动槽,两根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通过滑块与所述过滤板抵靠,另一端位于所述活动槽内,且背离彼此的一侧与所述活动槽之间设置有弹簧。
[0017]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剪叉结构与活动槽内的弹簧配合进一步对过滤板形成缓冲,避免过滤板损坏,同时避免垃圾的冲击力过大,造成第一伸缩杆的损坏。
[0018]在上述高层建筑施工用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垃圾回收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管道、第一垃圾仓和第二垃圾仓,所述垃圾管道呈方形筒体结构,且对应于建筑的每个楼层均设有垃圾投放口,所述垃圾管道内相对两侧壁交错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一侧边与所述垃圾管道连接,相对的另一侧边朝向地面的方向倾斜,所述垃圾管道内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筛分板,所述筛分板与所述垃圾管道枢转连接,且所述筛分板的底部铰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背离筛分板的一端与所述垃圾管道铰接,所述筛分板与所述缓冲板上分别开设有过滤孔,所述垃圾管道的侧壁开设有分类仓门,所述分类仓门的底部与所述垃圾管道枢转连接,所述第一垃圾仓通过所述分类仓门与所述垃圾管道连通,所述分类仓门位于所述筛分板的下方,且所述分类仓门通过第二伸缩杆与所述第一垃圾仓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分类仓门和所述第一垃圾仓的侧壁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杆驱动所述分类仓门朝向垃圾管道内部打开、所述第一伸缩杆驱动所述筛分板绕其枢转端向下转动时,所述筛分板与所述分类仓门形成向所述第一垃圾仓内导流垃圾的连续坡度,所述第二垃圾仓位于所述分类仓门的下方并与所述垃圾管道的底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施工用垃圾回收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垃圾仓内分隔有第一存储室和第二存储室,所述第一垃圾仓与所述垃圾管道之间设置有坡度管,所述坡度管靠近垃圾管道的一端距地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坡度管靠近第一垃圾仓的一端距地面的距离,所述第一垃圾仓于所述坡度管的末端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上方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第一垃圾仓的顶部设置有驱动装置和跨设所述第一存储室和第二存储室的滑槽,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电磁铁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第一存储室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末端,所述第一存储室与所述第二存储室之间开设有供所述电磁铁通过的避让空间。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男陈静陈璐程晟钊闫亚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