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粗砂回填流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0527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1
本技术提供一种中粗砂回填流槽,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中粗砂回填流槽包括上料斗,上料斗为上开口的漏斗结构;上料斗的前侧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固定设有后方延伸的输送通道,输送通道朝向远离上料斗的方向延伸,输送通道与上料斗内部相连通,上料斗内转动设有摆动块,摆动块位于出料口处;上料斗底部设有摆动机构,摆动机构与摆动块相连接;操作人员站在上料斗两侧,向上料斗添加粗砂,在重力的作用下,粗砂会随着输送通道进入到管道底部,从而对管道底部进行回填粗砂,不需要多名工人同时管道底部进行回填粗砂,同时,粗砂直接流到管道底部,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粗砂散落在边坡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中粗砂回填流槽


技术介绍

1、管道回填是建设排水、供水、燃气等各类管道工程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粗砂是管道回填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2、粗砂回填可以防止管道在外力的挤压过程中受损,如果用大坚硬性物体回填,当在外力的作用下(比如车辆重量),坚硬性物体可能与管道相互挤压,从而使管道受损。而使用中粗砂回填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3、在现实生活中,通常需要工人站在斜坡上用手工作业的方法,对管道底部腋角部位进行填埋粗砂,但是,这样通常需要多名工人耗费大量的时间对管道底部进行填埋粗砂,同时,工人在回填粗砂的过程中,粗砂容易散落在边坡上,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粗砂回填流槽,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工回填粗砂需要多名工人耗费大量时间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粗砂容易散落在边坡上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粗砂回填流槽,包括:上料斗,上料斗为上开口的漏斗结构;

3、上料斗的前侧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固定设有后方延伸的输送通道,输送通道朝向远离上料斗的方向延伸,输送通道与上料斗内部相连通,上料斗内转动设有摆动块,摆动块位于出料口处;

4、上料斗底部设有摆动机构,摆动机构与摆动块相连接,摆动机构带动摆动块在出料口处进行左右摆动;

5、上料斗底部倾斜设置有支撑机构,上料斗的出料口朝向后下方。

6、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上料斗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所述摆动机构包括转动设在通槽内部的转轴,所述转轴底部转动穿出上料斗底部,所述转轴的顶部与摆动块相连接;

7、所述上料斗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框架,所述转轴转动设在固定框架内部,所述固定框架内部设有带动转轴进行正反往复转动的往复驱动机构,所述往复驱动机构与转轴相连接。

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往复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在转轴且上下间隔设置的半斜齿轮,两个所述半斜齿轮的一侧左右间隔设置有斜齿;

9、所述固定框架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转动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在固定框架内部沿前后方向进行延伸,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伸出固定框架,所述驱动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设有主动斜齿轮,所述主动斜齿轮与相邻的斜齿相互啮合。

10、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倾斜设在上料斗底部且前后间隔设置的三角支撑架,所述三角支撑架与上料斗底部相互铰接,两个所述三角支撑架之间固定设有支撑板。

11、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三角支撑架底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前后方向进行延伸,所述连接板底部固定设有前后间隔设置有的万向轮。

12、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输送通道为上开口的u形槽板,所述输送通道的槽底设有溜槽,所述溜槽为内面光滑的u形槽结构。

13、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摆动块前后两端间隔设置有v形导料头。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技术的粗砂回填流槽,操作人员站在上料斗两侧,向上料斗添加粗砂,在重力的作用下,粗砂会随着输送通道进入到管道底部,从而对管道底部进行回填粗砂,不需要多名工人同时管道底部进行回填粗砂,同时,粗砂直接流到管道底部,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粗砂散落在边坡上的问题。

16、2、本技术的粗砂回填流槽,在回填粗砂的过程中,摆动机构带动摆动块在上料斗内部进行左右摆动,加快了粗砂进入输送管道的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粗砂回填流槽,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斗(10),上料斗(10)为上开口的漏斗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粗砂回填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斗(10)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所述摆动机构包括转动设在通槽内部的转轴(21),所述转轴(21)底部转动穿出上料斗(10)底部,所述转轴(21)的顶部与摆动块(1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粗砂回填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在转轴(21)且上下间隔设置的半斜齿轮(23),两个所述半斜齿轮(23)的一侧左右间隔设置有斜齿(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粗砂回填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倾斜设在上料斗(10)底部且前后间隔设置的三角支撑架(31),所述三角支撑架(31)与上料斗(10)底部相互铰接,两个所述三角支撑架(31)之间固定设有支撑板(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粗砂回填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支撑架(31)底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板(33),所述连接板(33)沿前后方向进行延伸,所述连接板(33)底部固定设有前后间隔设置有的万向轮(34)。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中粗砂回填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通道(11)为上开口的U形槽板,所述输送通道(11)的槽底设有溜槽(13),所述溜槽(13)为内面光滑的U形槽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中粗砂回填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块(12)前后两端间隔设置有V形导料头(1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粗砂回填流槽,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斗(10),上料斗(10)为上开口的漏斗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粗砂回填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斗(10)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所述摆动机构包括转动设在通槽内部的转轴(21),所述转轴(21)底部转动穿出上料斗(10)底部,所述转轴(21)的顶部与摆动块(1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粗砂回填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在转轴(21)且上下间隔设置的半斜齿轮(23),两个所述半斜齿轮(23)的一侧左右间隔设置有斜齿(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粗砂回填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倾斜设在上料斗(10)底部且前后间隔设置的三角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贤杜新生陈博宋冰炀李帅肖洋朱晓文孟亚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