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级煤气透平、用于煤气透平的静叶及动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4568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两级煤气透平、用于煤气透平的静叶及动叶,包括机匣和安装在机匣内的转轴,机匣上安装有静叶,转轴的轮毂上安装有动叶,机匣上沿着轴向依次安装有两级静叶,转轴上沿着轴向依次安装有两级动叶,静叶和动叶依次交替布设。两级静叶分别为一级静叶、二级静叶;两级动叶分别为一级动叶、二级动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煤气透平与已知的两级煤气透平相比,效率大幅提升,最终优化方案的效率提升了5.5%,以20000kw的煤气透平为例,节能效果在原有方案基础上,每年可多回收约880万度电/台。每年可多回收约880万度电/台。每年可多回收约880万度电/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级煤气透平、用于煤气透平的静叶及动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炉冶金领域,涉及能量回收透平机组,具体涉及一种两级煤气透平、用于煤气透平的静叶及动叶。

技术介绍

[0002]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是在高炉炼铁工艺中,回收高炉煤气能量和调节炉顶压力的高效节能设备,属于技术密集型透平机械。
[0003]目前,高炉发展趋势向中大型化发展,对高炉煤气能量回收透平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炉煤气能量回收透平叶型直接决定了其效率,因此需要匹配高炉工艺,开发新叶型,进一步提升能量回收透平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气透平、用于两级煤气透平的静叶及动叶,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煤气透平的节能效果尚需进一步提升的技术问题,进一步突破性提升煤气透平的节能效果。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两级煤气透平,包括机匣和安装在机匣内的转轴,机匣上安装有静叶,转轴的轮毂上安装有动叶,机匣上沿着轴向依次安装有两级静叶,转轴上沿着轴向依次安装有两级动叶,静叶和动叶依次交替布设;
[0007]所述的两级静叶分别为一级静叶和二级静叶;
[0008]所述的两级动叶分别为一级动叶和二级动叶;
[0009]所述的一级静叶、二级静叶、一级动叶和二级动叶均包括三个叶型截面,分别为第一叶型截面、第二叶型截面和第三叶型截面,每个第一叶型截面、第二叶型截面和第三叶型截面中均包括有压力面叶型型线和吸力面叶型型线;
[0010]所述的一级静叶的第一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455mm,第一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
‑5×
10
‑5x3‑
0.004x2‑
0.712x

8.948,第一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
‑2×
10
‑5x3‑
0.014x2‑
0.798x+20.53;
[0011]所述的一级静叶的第二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607.1mm,第二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
‑3×
10
‑5x3‑
0.003x2‑
0.666x

10.61,第二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
‑8×
10
‑6x3‑
0.010x2‑
0.747x+26.95;
[0012]所述的一级静叶的第三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872.1mm,第三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
‑2×
10
‑5x3‑
0.002x2‑
0.660x

18.24,第三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
‑7×
10
‑6x3‑
0.007x2‑
0.685x+39.35;
[0013]所述的二级静叶的第一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455mm,第一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
‑8×
10
‑5x3‑
0.011x2‑
0.879x

11.26,第一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
‑2×
10
‑6x3‑
0.016x2‑
1.281x+4.818;
[0014]所述的二级静叶的第二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750.5mm,第二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
‑2×
10
‑5x3‑
0.006x2‑
0.688x

11.60,第二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
‑9×
10
‑6x3‑
0.010x2‑
0.943x+18.10;
[0015]所述的二级静叶的第三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890.5mm;第三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
‑2×
10
‑5x3‑
0.003x2‑
0.710x

22.19,第三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
‑1×
10
‑5x3‑
0.009x2‑
0.961x+22.20;
[0016]所述的一级动叶的第一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560mm,第一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
‑7×
10
‑6x3‑
0.005x2‑
0.026x

2.773,第一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5
×
10
‑6x3‑
0.008x2‑
0.161x+31.78;
[0017]所述的一级动叶的第二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470mm,第二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
‑6×
10
‑5x3‑
0.007x2‑
1.419x

4.868,第二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
‑3×
10
‑5x3‑
0.016x2‑
1.450x+23.24;
[0018]所述的一级动叶的第三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676.25mm,第三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5
×
10
‑6x3‑
0.002x2‑
2.396x

9.818,第三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

0.016x2‑
2.561x+17.65;
[0019]所述的二级动叶的第一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468.25mm,第一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1
×
10
‑6x3‑
0.004x2‑
0.032x

9.342,第一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7
×
10
‑6x3‑
0.007x2‑
0.166x+32.42;
[0020]所述的二级动叶的第二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758.25mm,第二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
‑9×
10
‑6x3‑
0.003x2‑
1.073x

3.460,第二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1
×
10
‑5x3‑
0.007x2‑
1.151x+17.84;
[0021]所述的二级动叶的第三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896.25mm,第三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3
×
10
‑6x3‑
0.002x2‑
1.496x

3.080,第三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3
×
10
‑5x3‑
0.006x2‑
1.581x+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级煤气透平,包括机匣(1)和安装在机匣(1)内的转轴(2),机匣(1)上安装有静叶(4),转轴(2)的轮毂(3)上安装有动叶(5),机匣(1)上沿着轴向依次安装有两级静叶(4),转轴(2)上沿着轴向依次安装有两级动叶(5),静叶(4)和动叶(5)依次交替布设;所述的两级静叶(4)分别为一级静叶(401)和二级静叶(402);所述的两级动叶(5)分别为一级动叶(501)和二级动叶(50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静叶(401)、二级静叶(402)、一级动叶(501)和二级动叶(502)均包括三个叶型截面,分别为第一叶型截面、第二叶型截面和第三叶型截面,每个第一叶型截面、第二叶型截面和第三叶型截面中均包括有压力面叶型型线和吸力面叶型型线;所述的一级静叶(401)的第一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455mm,第一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
‑5×
10
‑5x3‑
0.004x2‑
0.712x

8.948,第一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
‑2×
10
‑5x3‑
0.014x2‑
0.798x+20.53;所述的一级静叶(401)的第二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607.1mm,第二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
‑3×
10
‑5x3‑
0.003x2‑
0.666x

10.61,第二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
‑8×
10
‑6x3‑
0.010x2‑
0.747x+26.95;所述的一级静叶(401)的第三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872.1mm,第三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
‑2×
10
‑5x3‑
0.002x2‑
0.660x

18.24,第三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
‑7×
10
‑6x3‑
0.007x2‑
0.685x+39.35;所述的二级静叶(402)的第一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455mm,第一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
‑8×
10
‑5x3‑
0.011x2‑
0.879x

11.26,第一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
‑2×
10
‑6x3‑
0.016x2‑
1.281x+4.818;所述的二级静叶(402)的第二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750.5mm,第二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
‑2×
10
‑5x3‑
0.006x2‑
0.688x

11.60,第二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
‑9×
10
‑6x3‑
0.010x2‑
0.943x+18.10;所述的二级静叶(402)的第三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890.5mm;第三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
‑2×
10
‑5x3‑
0.003x2‑
0.710x

22.19,第三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
‑1×
10
‑5x3‑
0.009x2‑
0.961x+22.20;所述的一级动叶(501)的第一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560mm,第一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
‑7×
10
‑6x3‑
0.005x2‑
0.026x

2.773,第一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5
×
10
‑6x3‑
0.008x2‑
0.161x+31.78;所述的一级动叶(501)的第二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470mm,第二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
‑6×
10
‑5x3‑
0.007x2‑
1.419x

4.868,第二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
‑3×
10
‑5x3‑
0.016x2‑
1.450x+23.24;所述的一级动叶(501)的第三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676.25mm,第三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5
×
10
‑6x3‑
0.002x2‑
2.396x

9.818,第三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

0.016x2‑
2.561x+17.65;所述的二级动叶(502)的第一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468.25mm,第一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1
×
10
‑6x3‑
0.004x2‑
0.032x

9.342,第一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7
×
10
‑6x3‑
0.007x2‑
0.166x+32.42;
所述的二级动叶(502)的第二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758.25mm,第二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
‑9×
10
‑6x3‑
0.003x2‑
1.073x

3.460,第二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1
×
10
‑5x3‑
0.007x2‑
1.151x+17.84;所述的二级动叶(502)的第三叶型截面的截面高度为896.25mm,第三叶型截面的压力面叶型型线为y=3
×
10
‑6x3‑
0.002x2‑
1.496x

3.080,第三叶型截面的吸力面叶型型线为y=3
×
10
‑5x3‑
0.006x2‑
1.581x+14.76;其中:x和y分别为Oxyz坐标系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z为Oxyz坐标系中的竖坐标;Oxyz坐标系中,以叶片所在的煤气透平的旋转中心作为横坐标x,以穿过叶片重心的叶片的高度方向作为竖坐标z,横坐标x和竖坐标z的交点作为坐标原点O,以过坐标原点O且垂直于O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梅张小龙李付俊汪传美郑秀萍杨岐平陈锋让奚忠孙标杨星袁志才孟鑫杨刚高少华魏妮朱托雷陈江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