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4452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两面粘合片,其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能够在使用粘合片进行一次贴附之后,进一步使其固化而进行二次贴附。提出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两面粘合片,其包含粘合剂树脂组合物,所述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联剂(B)、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10mL/(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2月8日、申请号为CN201780010541.4、专利技术名称为“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明两面粘合片,其能够作为例如用于构成电脑、移动终端(PDA)、游戏机、电视(TV)、汽车导航系统、触摸面板、手写板(pen tablet)等之类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构件使用。

技术介绍

[0003]近年来,为了提高图像显示装置的观看性,进行了如下操作:将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等的图像显示面板与配置于其前表面侧(观看侧)的保护面板、触摸面板构件之间的空隙用粘接剂进行填充,从而抑制入射光、来自显示图像的射出光在空气层界面处的反射。
[0004]作为这样的用粘合剂填充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间的空隙的方法,已知如下方法:在将含有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液态粘接树脂组合物填充于该空隙之后,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专利文献1)。
[0005]另外还已知用粘合片填充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间的空隙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方法:在将利用紫外线进行了1次交联的粘合片贴合于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之后,隔着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对粘合片照射紫外线而使其2次固化。
[0006]专利文献3公开了如下方法:使用包含以重均分子量为2万至10万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为主要成分的、在25℃时的损耗角正切小于1的热熔型的粘接组合物的粘合片,来填充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间的空隙。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0/027041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971529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2010/0383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3]但是,在使用包含含有基体树脂、交联剂及紫外线聚合引发剂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的粘合片来贴合两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时,如果利用以下方法则能够填埋被粘面的凹凸并进行一次贴附,并且,能够最终使其固化而进一步提高粘接可靠性,所述方法为:借助该粘合片将两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一次贴附之后,从一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的外侧照射紫外线并透过该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使该粘合片进行紫外线固化而进行二次贴附。
[0014]但是,所述具有紫外线感应性的粘合片在长期暴露于紫外线时,有粘合片本身的劣化加剧、产生分解物而发生发泡、剥离的可能性。
[0015]另外,在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中存在容易发生紫外线劣化的构件,这种情况下,不能通过上述那样的方法贴附两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
[0016]进而,在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具有紫外线吸收性时,即使隔着该构件照射紫外线,紫外线也不会充分到达粘合片,因此,这种情况下也不能通过上述那样的方法贴附两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
[0017]另一方面,随着图像显示装置的减薄化,对于粘合片逐渐要求具有新功能。为了防止液晶、有机EL元件、偏光板等的紫外线劣化,有时对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要求紫外线吸收功能,紫外线吸收功能通常由偏光板保护薄膜来承担。但是,随着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的减薄化,偏光板保护薄膜的减薄化也在推进,变得难以得到充分的紫外线吸收功能。因此,对偏光板保护薄膜以外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例如粘合剂、粘合片,也要求紫外线吸收功能。
[0018]但是,对上述这样的紫外线固化型粘合片赋予紫外线吸收功能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如果采用使用粘合片填埋被粘面的凹凸并进行一次贴附、然后再使其固化而进行二次贴附的方法,则存在如下技术问题:无法兼顾当贴合构件的被粘面存在凹凸时的高低差吸收性、和贴合后的耐发泡可靠性。
[0019]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透明两面粘合片,其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并且能够在使用粘合片进行一次贴附之后,再使其固化而进行二次贴附。
[002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21]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透明两面粘合片,其包含粘合剂树脂组合物,所述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联剂(B)、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10mL/(g
·
cm)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C)及紫外线吸收剂(D)。
[0022]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的图像显示用透明两面粘合片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并且能够在使用粘合片进行一次贴附之后,再使其光固化而进行二次贴附,因此能够兼顾当贴合构件的被粘面具有凹凸时的高低差吸收性、和贴合后的耐发泡可靠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方式限定。
[0025]<本粘合片>
[002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透明两面粘合片是包含粘合剂树脂组合物(称为“本粘合剂组合物”)的透明两面粘合片(称为“本粘合片”),所述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联剂(B)、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10mL/(g
·
cm)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C)及紫外线吸收剂(D)。
[0027][(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0028]对于作为本粘合片的基础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可通过其进行聚合中所使用的丙烯酸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种类、组成比率、以及聚合条件等来适宜调整
玻璃化转变温度(Tg)等特性。
[0029]本粘合片的“基础聚合物”是指成为本粘合片的主要成分的树脂。对具体的含量不进行规定。作为标准,是在本粘合片所含的树脂中占50质量%以上、特别是65质量%以上、尤其是80质量%以上(包括100质量%)的树脂。需要说明的是,在基础聚合物为两种以上时,它们的总量相当于前述含量。
[0030]作为(甲基)丙烯酸系(共)聚合物(A),除了例如(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均聚物以外,还可列举通过聚合与其具有共聚性的单体成分而得到的共聚物,可更优选列举: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选自能与其共聚的含羧基单体、含羟基单体、含氨基单体、含环氧基单体、含酰胺基单体以及乙烯基单体中的任意一种以上单体作为单体成分的共聚物。
[0031]更具体而言,可列举:由侧链碳数为4~18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A”。)和选自能与其共聚的含羧基单体(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B”。)、乙烯基单体(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C”。)、侧链的碳数为1~3的(甲基)丙烯酸酯(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D”)及含羟基单体(以下称为“共聚性单体E)中的任意一种以上单体构成的共聚物。
[0032]另外,也可以列举(a)由包含共聚性单体A、以及共聚性单体B和/或共聚性单体C的单体成分构成的共聚物、(b)由包含共聚性单体A、共聚性单体B和/或共聚性单体C、以及共聚性单体D和/或共聚性单体E的单体成分构成的共聚物作为特别优选的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使用由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透明两面粘合片按顺序进行下述工序,[I]借助所述透明两面粘合片将两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层叠的工序,[II]对所述透明两面粘合片照射包含可见光区的波长的光线的光使其光交联而固化的工序,所述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联剂(B)、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10mL/(g
·
cm)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C)及紫外线吸收剂(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紫外线吸收剂(D)具有选自由苯并三唑结构、三嗪结构及二苯甲酮结构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光聚合引发剂(C)100质量份,以25~400质量份的比例含有紫外线吸收剂(D)。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包含具有大分子单体作为枝成分的接枝共聚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作为交联剂(B)。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裂解型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C)。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具有在室温(20℃)下显示粘合性、且在100℃软化或流动化的性质。8.一种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使用透明两面粘合片按照顺序进行下述工序,[I]借助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美嘉穗儿福田晋也稻永诚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