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等厚玻璃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437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不等厚玻璃及其加工工艺,所述玻璃为一面具有条形凹槽的平板玻璃,且所述凹槽底部到远离所述凹槽一面的距离小于0.1mm。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不等厚玻璃及其加工工艺,通过在平板玻璃中部设置条形凹槽,并且该条形凹槽使得平板玻璃最薄处的厚度达到0.1mm以下,因此可用作折叠槽,从而克服平板玻璃不能有效折叠的缺陷;并通过其加工工艺,克服了现有超薄玻璃生产难以量产化的缺陷。服了现有超薄玻璃生产难以量产化的缺陷。服了现有超薄玻璃生产难以量产化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等厚玻璃及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加工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不等厚玻璃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折叠屏手机显示屏是用柔性聚合物材料制作,手机的主副屏采用铰链连接。柔性聚合物材料虽然有易于折叠等优点,但其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手机屏的硬度较低,当金属物件或较硬物质与其接触,易在手机屏上留下划痕,柔性聚合物材料容易产生褶皱,会使手机屏的清晰度降低,并影响手机使用寿命。柔性聚合物材料的抗冲击强度较低,折叠屏手机不慎从使用者手中掉落,可能会使手机损坏,使用者需要用手机套或需要付出特别的保护,以避免手机屏划伤等不足,这给使用者带来较多不便。
[0003]为了解决屏幕柔性聚合物盖板的折痕以及硬度较低的问题,手机行业导入了可折叠超薄玻璃(UTG)的概念。当采用可折叠超薄玻璃(UTG)用于折叠手机的盖板时,其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盖板材料—CPI盖板薄膜在折叠区域产生的波纹问题和反复多次折叠时产生的薄膜变形问题。
[0004]然而,实际应用中,现有超薄玻璃还不能实现有效折叠,并且就超薄玻璃本身的生产而言,现有工艺是将厚玻璃直接蚀刻减薄至0.1mm以下,再进行切割、打磨以及抛光,这种工艺不良率高且量产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不等厚玻璃及其加工工艺,通过在平板玻璃中部形成条形凹槽,并且该条形凹槽使得平板玻璃最薄处的厚度达到0.1mm以下,因此可用作折叠槽,从而克服平板玻璃不能有效折叠的缺陷;并通过其加工工艺,克服了现有超薄玻璃生产难以量产化的缺陷。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不等厚玻璃,所述玻璃为一面具有条形凹槽的平板玻璃,且所述凹槽底部到远离所述凹槽一面的距离小于0.1mm。
[0007]优选地,所述凹槽底部到远离所述凹槽一面的距离为0.03
±
0.005mm。
[0008]优选地,所述凹槽边沿与平板玻璃平滑过渡。
[0009]优选地,所述凹槽呈类梯形。
[0010]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不等厚玻璃的加工工艺,包括:
[0011]通过CNC工艺对平板玻璃的一面进行加工,在平板玻璃的一面形成条形凹陷;
[0012]将平板玻璃上具有凹陷的一面与第一基板进行粘合,再通过化学减薄工艺对平板玻璃的另一面进行加工,使平板玻璃的整体厚度减薄直至达到所需的玻璃厚度,得到一面具有条形凹槽的平板玻璃,即为所述不等厚玻璃。
[0013]优选地,所述凹陷底部到远离所述凹槽一面的距离为0.2
±
0.01mm。
[0014]优选地,在将平板玻璃上具有凹陷的一面与第一基板进行粘合之前,还包括对平板玻璃进行抛光;
[0015]优选地,所述抛光具体包括:先将平板玻璃上不具有凹陷的一面与第二基板进行粘合,再依次用毛刷和羊毛毯对所述凹陷进行2.5D扫光,之后解胶分离;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基板的尺寸大于平板玻璃。
[0017]优选地,所述化学减薄工艺具体为蚀刻工艺;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的尺寸与平板玻璃相同。
[0019]优选地,所述凹槽底部到远离所述凹槽一面的距离小于0.1mm,优选为0.03
±
0.005mm。
[0020]优选的,在通过化学减薄工艺对平板玻璃的另一面进行加工之后,还包括对平板玻璃进行后处理;
[0021]优选地,所述后处理具体包括:将与第一基板进行粘合的平板玻璃层层粘合成一个整体,通过CNC工艺对该整体进行研磨加工,再进行倒边,之后依次进行解胶分离,插框,清洗和钢化。
[0022]优选地,所述整体最外层的平板玻璃表面均粘合有第一基板。
[0023]本专利技术中,先通过CNC工艺对平板玻璃进行加工,使平板玻璃的一面形成条形凹陷,再通过对平板玻璃远离凹陷的另一面进行化学减薄,从而使得平板玻璃的最薄处厚度达到设计要求,例如可达到0.03mm。由此使得所述平板玻璃满足折叠要求,具有可折叠150万次以上的自由弯曲特性。
[0024]相比于直接在平板玻璃上切割凹槽以使其最薄处厚度达到0.1mm以下,或者将厚玻璃直接蚀刻减薄至0.1mm以下,再进行切割、打磨以及抛光这两种现有工艺,本专利技术中虽然也对平板玻璃切割凹槽,但是此时切割其最薄处厚度仅要求0.2mm,因此加工难度较低,精确度亦较高,避免了一次切割加工成型所带来的不良率高、无法量产化得缺陷;这之后再通过化学减薄方法来控制达到所需厚度,不仅可以避免先化学减薄形成超薄玻璃再进行抛光所带来的不良率高的缺陷,而且使平板玻璃的加工厚度及形状容易控制,制造出精确又薄的玻璃,以此实现有效折叠和量产化。
[002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述不等厚玻璃工艺具有可量产、厚度公差控制精确、不易破碎、不易产生划伤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步骤(1)所得产品结构的侧视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步骤(2)所得产品结构的侧视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步骤(3)所得产品结构的侧视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步骤(4)所得产品结构的侧视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步骤(5)所得产品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该明确提出这些实施例用于举例说明,但是不解释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不等厚玻璃是指一面具有条形凹槽的平板玻璃,并且所述凹槽底部到远离所述凹槽一面的距离小于0.1mm。参照图5可知,本专利技术所述条形凹槽呈类梯形状,但
是不限于这些形状。
[0033]实施例
[0034]一种不等厚玻璃,其实质为一面具有条形凹槽的平板玻璃,且所述凹槽底部到远离所述凹槽一面的距离小于0.1mm,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5](1)、选择厚度为0.55mm的平板玻璃1,采用CNC精雕机对平板玻璃1进行加工,在平板玻璃1的的一面加工出条形凹陷2,条形凹陷2的厚度H1为0.2mm,控制厚度偏差为
±
0.01mm;
[0036](2)、将步骤(1)所得产品中平板玻璃1上没有凹陷2的一面涂上UV粘胶,再贴合固定在保护基板3上,保护基板3的尺寸比平板玻璃1大5mm,接着使用毛刷进行2.5D方式扫光,进一步用羊毛毯进行2.5D方式扫光,以此完成抛光;
[0037](3)、将步骤(2)所得产品进行解胶分离,再使用CNC精雕机对平板玻璃1上边缘塌边区域进行研磨去除;再将平板玻璃1上有凹陷2的一面涂上UV粘胶,之后贴合固定在保护基板4上,保护基板4的尺寸与平板玻璃1相同,以此实现对平板玻璃1上有凹槽的一面进行保护;接着对该平板玻璃1上未粘合保护基板4的一面进行蚀刻,使平板玻璃1整体实现减薄,直至使条形凹陷2的厚度H2为0.03mm,控制厚度偏差为
±
0.005mm;...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等厚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为一面具有条形凹槽的平板玻璃,且所述凹槽底部到远离所述凹槽一面的距离小于0.1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不等厚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底部到远离所述凹槽一面的距离为0.03
±
0.005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不等厚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边沿与平板玻璃平滑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不等厚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呈类梯形。5.一种不等厚玻璃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CNC工艺对平板玻璃的一面进行加工,在平板玻璃的一面形成条形凹陷;将平板玻璃上具有凹陷的一面与第一基板进行粘合,再通过化学减薄工艺对平板玻璃的另一面进行加工,使平板玻璃的整体厚度减薄直至达到所需的玻璃厚度,得到一面具有条形凹槽的平板玻璃,即为所述不等厚玻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不等厚玻璃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底部到远离所述凹槽一面的距离为0.2
±
0.01mm。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不等厚玻璃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将平板玻璃上具有凹陷的一面与第一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勇魏中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金龙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