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356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03
本申请公开一种换热器,其中第一集流件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一槽、第二槽以及间隔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第一筋,第二集流件包括第五通道,其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一槽、第二槽以及第一筋形成于一体成型的第一主体,使第一集流件具有较好的耐压性能,从而使换热器具有较好的耐压性能,且第一通道通过第一换热管、第五通道以及第二换热管与第二通道连通,第一流体的流动路径大致呈U形,可增加第一流体的换热路径,可以提升换热效果,从而改善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热器的换热性能。热器的换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0001]本申请涉及热交换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也称热交换器,被广泛应用于换热系统(比如空调系统)中。换热器可用于冷媒和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量交换,也可用于冷媒与冷却液之间进行热量交换。采用CO2等作为冷媒的换热器,由于CO2系统压力高,对换热器的集流件也提出了很高的耐压性能要求。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换热器具有改进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耐压性能较好的换热器。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以及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和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沿宽度方向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集流件,另一端连接第二集流件,所述第二换热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集流件,另一端连接第二集流件;所述第一集流件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筋、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一槽、第二槽以及第一侧面,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筋的两侧,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筋的两侧,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平行设置,所述第三通道一端贯穿第一主体且连通所有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四通道一端贯穿第一主体且连通所有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槽自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第一通道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槽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槽自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第二通道凹陷形成,所述第二槽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道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筋、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槽、所述第二槽形成于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二集流件包括第五通道;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内腔连通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五通道。
[0006]可选的,所述第三通道形成于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三通道沿垂直于第一通道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贯穿所有所述第一通道;和/或,第四通道形成于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四通道沿垂直于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贯穿所有所述第二通道。
[0007]可选的,所述第二集流件包括第三槽、第二侧面,所述第三槽自所述第二侧面向所述第五通道凹陷形成,所述第三槽与至少一个第五通道连通。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换热管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侧面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孔和至少一个第二孔,每个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一个第一槽,每个所述第二孔连通一个所述第二槽,沿第三通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筋位于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之间;所述第二侧面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孔和至少一个第四孔,每个第三孔、每个所述第四孔、每个所述第五通道相互连通,每个第三槽连通一个所述第三
孔和一个所述第四孔;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孔容纳于所述第一槽,第二端穿过第三孔容纳于所述第三槽;所述第二换热管的第三端穿过所述第二孔容纳于所述第二槽,第四端穿过第四孔容纳于所述第三槽。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集流件还包括第一主板,所述第一主板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主板贴合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主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孔对应设置的第一通孔和与所述第二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三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0010]可选的,所述第二集流件包括第二主体和第二主板,所述第二主板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五通道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三槽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三孔和所述第四孔形成于所述第二主板,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第二主板远离所述第二主体的一侧面;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穿过所述第二主板容纳于所述第二主体。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均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第三通道沿所述第一通道的排列方向延伸并连通所有第一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沿所述第二通道的排列方向延伸并连通所有第二通道;相邻两个第一通道之间设有第二筋,相邻两个第二通道之间设有第三筋,所述第一筋、所述第二筋和所述第三筋相互平行,相邻两个第五通道之间设有第四筋。
[0012]可选的,所述第二筋、第三筋、第四筋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为孔结构或槽结构,第二筋两侧的第一通道相互连通,第三筋两侧的第二通道相互连通,第四筋两侧的第五通道相互连通。
[0013]可选的,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集流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壳体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连通所述壳体的内腔,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所述换热器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形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第一腔,所述第二开口连通第二腔;所述隔板靠近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集流件和第二集流件中的一个,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在所述隔板远离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连通。
[0014]可选的,所述隔板一端连接于第一集流件,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集流件,所述隔板远离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设有连通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通过所述连通孔连通;或者,所述隔板远离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与第一集流件和第二集流件中的一个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通过所述间隙连通。
[0015]本申请的第一集流件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一槽、第二槽以及间隔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第一筋,第二集流件包括第五通道,其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一槽、第二槽以及第一筋形成于一体成型的第一主体,使第一集流件具有较好的耐压性能,从而使换热器具有较好的耐压性能,且第一通道通过第一换热管、第五通道以及第二换热管与第二通道连通,第一流体的流动路径大致呈U形,可增加第一流体的换热路径,可以提升换热效果,从而改善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申请的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0017]图2是本申请的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示意图;
[0018]图3是本申请的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申请的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芯体与隔板的装配示意图;
[0020]图5是本申请的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第一集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申请的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第二集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A-7C是本申请的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集流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3]图8A-8B是本申请的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集流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4]图9是本申请的换热器的隔板的第一个实施例与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换热芯体的装配轴侧示意图;
[0025]图10是本申请的换热器的隔板的第一个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件(1)、第二集流件(2)以及换热芯体(3);所述换热芯体(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31)和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管(32),所述第一换热管(31)和所述第二换热管(32)沿宽度方向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31)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集流件(1),另一端连接第二集流件(2),所述第二换热管(32)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集流件(1),另一端连接第二集流件(2);所述第一集流件(1)包括第一主体(11),所述第一主体(11)包括第一筋(11a)、第一通道(11b)、第二通道(11c)、第三通道(11d)、第四通道(11e)、第一槽(11f)、第二槽(11g)以及第一侧面(11h),所述第一通道(11b)和所述第二通道(11c)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筋(11a)的两侧,所述第一槽(11f)和所述第二槽(11g)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筋(11a)的两侧,所述第一通道(11b)和所述第二通道(11c)平行设置,所述第三通道(11d)一端贯穿第一主体(11)且连通所有所述第一通道(11b),所述第四通道(11e)一端贯穿第一主体(11)且连通所有所述第二通道(11c),所述第一槽(11f)自所述第一侧面(11h)向所述第一通道(11b)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槽(11f)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道(11b)连通,所述第二槽(11g)自所述第一侧面(11h)向所述第二通道(11c)凹陷形成,所述第二槽(11g)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道(11c)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筋(11a)、所述第一通道(11b)、所述第二通道(11c)、所述第一槽(11f)、所述第二槽(11g)形成于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一主体(11);所述第二集流件(2)包括第五通道(211);所述第一换热管(31)的内腔连通第一通道(11b)和所述第五通道(211),所述第二换热管(32)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11c)和所述第五通道(2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11d)形成于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一主体(11),所述第三通道(11d)沿垂直于第一通道(11b)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贯穿所有所述第一通道(11b);和/或,第四通道(11e)形成于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一主体(11),所述第四通道(11e)沿垂直于第二通道(11c)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贯穿所有所述第二通道(11c)。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流件(2)包括第三槽(212)、第二侧面(223),所述第三槽(212)自所述第二侧面(223)向所述第五通道(211)凹陷形成,所述第三槽(212)与至少一个第五通道(211)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31)包括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所述第二换热管(32)包括第三端(321)和第四端(322);所述第一侧面(11h)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孔(11h1)和至少一个第二孔(11h2),每个所述第一孔(11h1)连通所述一个第一槽(11f),每个所述第二孔(11h2)连通一个所述第二槽(11g),沿第三通道(11d)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筋(11a)位于所述第一孔(11h1)和所述第二孔(11h2)之间;所述第二侧面(223)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孔(221)和至少一个第四孔(222),每个第三孔(221)、每个所述第四孔(222)、每个所述第五通道(211)相互连通,每个第三槽(212)连通一个所述第三孔(221)和一个所述第四孔(222);所述第一换热管(31)的第一端(311)穿过所述第一孔(11h1)容纳于所述第一槽(11f),第二端(312)穿过第三孔(221)容纳于所述第三槽(212);
所述第二换热管(32)的第三端(321)穿过所述第二孔(11h2)容纳于所述第二槽(11g),第四端(322)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伟史鑫董军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