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水下结构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3142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水下结构检测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壳体、传送带、上部走轮、下部走轮、腔室、滚筒装置、设于壳体上的固定件、传送轴、传送轮、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第一罩体内部设有高清摄像机,第二罩体内部设有光源;所述壳体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不同桥梁水下结构检测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传送轮与传送带相配合,传送轮通过驱动件驱动;所述上部走轮与壳体连接处设有弹性件,所述下部走轮与壳体连接处设有弹性件。通过这样的设置,就可以将多架桥梁水下结构检测设备连接成一圈,围绕在待检构件四周,并可通过驱动传送轮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安全高效地对待检构件进行无死角的录像。像。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水下结构检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水下结构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桥梁公路里程不断增加,大件运输和超重车日益增多,公路运输对桥梁的通过能力和承载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些旧桥陈旧化、破损现象日趋严重,难以适应日趋增长的交通量需要,因此对既有桥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3]目前桥梁检测主要分为常规定期检测、结构定期检测、水下构件检测和承载能力鉴定。其中水下构件检测需要由专业潜水人员携带水下摄像机对桥梁水下构件进行录像以协助检测,但水下情况复杂,人工下水检测存在一定风险,且效率不高,同时还会存在漏查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高效、无死角录像的桥梁水下结构检测设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水下结构检测设备,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传送带、设置在壳体上的上部走轮、设置在壳体下侧的下部走轮、与下部走轮固连的腔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水下结构检测设备,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上的传送带(2)、设置在壳体上的上部走轮(3)、设置在壳体下侧的下部走轮(4)、与下部走轮固连的腔室(5)、通过腔室与下部走轮转动连接的滚筒装置(6)、设于壳体上的固定件(7)、设于壳体内部的传送轴(13)、设于传送轴上的传送轮(14)、设置在壳体上的第一罩体(9)和设置在第一罩体下方的第二罩体(10),第一罩体(9)内部设有高清摄像机,第二罩体(10)内部设有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不同桥梁水下结构检测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传送轮(14)与传送带(2)相配合,传送轮(14)通过驱动件驱动;所述上部走轮(3)与壳体(1)连接处设有弹性件(19),所述下部走轮(4)与壳体(1)连接处设有弹性件(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水下结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装置(6)包括外壳(62)、设置于外壳内部的内芯(61)、与内芯固连的刷毛(65)、横穿内芯的第一圆轴(63)和与外壳固连的固定杆(64),所述第一圆轴(63)与固定杆(64)转动连接;所述外壳(62)上设有固定片(621),所述固定杆(64)与固定件(7)连接;所述外壳(62)上设有长孔(66);所述腔室(5)包括第二圆轴(51)、与第二圆轴固连的第一齿轮(52)以及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53),所述第二齿轮(53)与第一圆轴(63)固连,所述第一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琳玲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雷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