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危大模板及支撑体系施工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275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危大模板及支撑体系施工管理方法,依据BIM安全计算软件,先进行二维图纸识别,自动根据现行脚手架及模板搭设规范,进行模板及支撑体系的三维BIM模型的自动生成。BIM模型深化为5D,可随意截取局部界面,反映架体各处及自由端参数,及架体搭设步骤等演示功能,实现与显示无差别模拟布架,同时通过协同规范参数约束条件,实现基于结构模型模板支撑体系的参数自动计算,一次生成完整模板及支撑体系计算书。计算书若显示为超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及时组织基于BIM+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生成的专项方案进行专家论证,后通过该方案进行模板及支撑体系方案可视化交底。解决了传统施工管理安全计算书反复试算,过程繁琐等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危大模板及支撑体系施工管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超危大模板及支撑体系施工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施工行业BIM推广多应用于模型展示、施工工序漫游等不涉及安全计算的领域,对于超危大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施工管理还停留在施工单位先利用施工安全计算软件进行荷载计算,先判断是否为危大工程,然后进行板、梁模板及支撑体系的计算,计算过程中需不断调整相应参数以确定最佳方案,超危大模板及支撑体系还需组织专家论证会对模板及支撑体系方案及计算书进行专家论证,然后在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其中惯用二维CAD图纸节点或三维模型示意图辅助交底的老旧方法中,无法做到BIM+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超危大工程的有序结合,从5D BIM到安全计算的超危大工程施工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超危大模板及支撑体系施工管理方法,解决了传统超危大模板及支撑体系施工管理安全计算书反复试算,过程繁琐,再借助二维CAD图纸节点或三维模型示意图辅助交底不能精准反映现场搭设情况及现场搭设局部需现场另外调整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危大模板及支撑体系施工管理方法,其包括步骤:
[0005]系统选择:根据项目情况,系统选择BIM安全计算软件;
[0006]系统设定:根据拟选用脚手架类型以及参数规格,输入材料构件基本属性;
[0007]建筑模型系统设定:识别层高表信息,生成建筑层高、标高信息;
[0008]识别生成结构模型:根据导入的CAD图纸,识别主要结构信息,生成BIM模型;
[0009]智能布架:启用智能布架功能,对需要布架的结构构件进行布架,生成三维BIM架体模型,并进行危大、超危大部位提示;
[0010]生成计算书:启用生成计算书功能,生成已布架的结构构件受力计算书,依据BIM安全计算软件,通过协同规范参数约束条件,进行架体参数设置,实现基于结构模型模板支撑体系的参数自动计算,进行自动布架,实现与实际无差别的模拟布架;
[0011]编制超危大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导出5D BIM模型、细部节点模型及架体搭设漫游,编制模板及支撑体系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基于BIM+物联网信息技术生成的专项方案进行专家论证会;
[0012]依据专项方案及导出的5D BIM模型、细部节点模型及架体搭设漫游进行模板及支撑体系方案可视化交底。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实施方式,所述材料构件基本属性包括架体模数、规格、规范中要求的相关构造要求。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实施方式,所述主要结构信息包括轴线、墙、柱、楼板。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步骤:对于未提示为非超危大部位的情况,在完成智能布架后,直接生成5D BIM模型、细部节点模型及架体搭设漫游,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导出。
[0016]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改变传统超危大模板及支撑体施工管理方法,由反复试算确定搭设方案结合二维CAD图纸节点或三维模型示意图辅助交底,转变为先根据规范及图纸要求搭建5D BIM模型同时生成安全计算书,根据结合BIM+物联网技术进行专家论证、交底、构件进场施工等,避免了频繁试算调整,更精准展示模架体系设计参数,有利于方案设计参数展示,可直接用于施工指导。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超危大模板及支撑体系施工管理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示例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应当理解,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本专利技术适用于超危大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施工管理。取代传统超危大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施工管理,免去繁琐试算过程,精确计算模架体系材料用量,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采用BIM技术进行交底,通过模型展示方案设计内容,如架体设计参数、构造做法、节点做法等,结合图片、视频,利用仿真漫游等形式,实现方案内容更为形象直观的展示。
[0023]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是依据BIM安全计算软件,先进行二维图纸识别,自动根据现行脚手架及模板搭设规范,进行模板及支撑体系的三维BIM模型的自动生成。BIM模型深化为5D,可随意截取局部界面,反映架体各处及自由端参数,及架体搭设步骤等演示功能,实现与显示无差别模拟布架,同时通过协同规范参数约束条件,实现基于结构模型模板支撑体系的参数自动计算,一次生成完整模板及支撑体系计算书。计算书若显示为超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及时组织基于BIM+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生成的专项方案进行专家论证,后通过该方案
进行模板及支撑体系方案可视化交底。
[0024]具体实施方式为:
[0025]①
系统设定:根据项目情况,系统选择BIM安全计算软件,优选品茗BIM模架安全计算软件,并根据拟选用脚手架类型以及参数规格,输入材料构件基本属性(如架体模数、规格、规范中要求的相关构造要求);
[0026]②
建筑模型系统设定:识别层高表信息,生成建筑层高、标高信息;
[0027]③
识别生成结构模型:根据导入的CAD图纸,识别轴线、墙、柱、楼板等主要结构信息,生成BIM模型;
[0028]④
智能布架:启用智能布架功能,对需要布架的结构构件进行布架,生成三维BIM架体模型,并进行危大、超危大部位提示;
[0029]⑤
生成计算书:启用生成计算书功能,生成已布架的结构构件受力计算书依据BIM安全计算软件,通过协同规范参数约束条件,进行架体参数设置,实现基于结构模型模板支撑体系的参数自动计算,进行自动布架,实现与实际无差别的模拟布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危大模板及支撑体系施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系统选择:根据项目情况,系统选择BIM安全计算软件;系统设定:根据拟选用脚手架类型以及参数规格,输入材料构件基本属性;建筑模型系统设定:识别层高表信息,生成建筑层高、标高信息;识别生成结构模型:根据导入的CAD图纸,识别主要结构信息,生成BIM模型;智能布架:启用智能布架功能,对需要布架的结构构件进行布架,生成三维BIM架体模型,并进行危大、超危大部位提示;生成计算书:启用生成计算书功能,生成已布架的结构构件受力计算书,依据BIM安全计算软件,通过协同规范参数约束条件,进行架体参数设置,实现基于结构模型模板支撑体系的参数自动计算,进行自动布架,实现与实际无差别的模拟布架;编制超危大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导出5D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玉玲王焕旺刘瑞军赵坤贾迎冬于维新王宁陈文才刘相涛何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