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桥钢结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260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主桥钢结构施工方法,通过在钢结构桥桥面上依次铺设环氧沥青碳纤维防护层、环氧沥青碎石剪力层、环氧沥青混凝土层、改性环氧防水加固层及改性环氧碎石微表处理层,完成对主桥的钢结构桥桥面进行施工,该主桥钢结构施工方法对施工环境温度要求不高,常温施工,常温固化,施工条件易于达到,施工简便,通过在钢结构桥桥面铺设以上六层保护结构,使得该钢结构桥桥面抗疲劳性能强、耐高温、耐水损、防水防腐,提高了主桥的使用寿命,同时六层保护结构的原料常见,使得后期维护方便,费用低;该施工方法中通过桥面铺设施工设备进行铺设施工,该桥面铺设施工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施工效率快,施工成本低。施工成本低。施工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桥钢结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主桥钢结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从桥梁的全部实体建筑看,两端引桥桥台是路线和桥台的分界点,其中桥孔跨越主要障碍物(如河道)的部分称为主桥,现有的桥梁采用钢结构作为主要支撑结构,而且需要对钢结构桥梁的桥面进行施工,增加桥梁的物理性能。
[0003]现有的桥梁桥面进行施工时,需要大量的沥青混合原料,因此需要使用若干个大型罐车从沥青混合原料生产区进行运输,期间耗费时间长,而且还需要铺路机对桥面进行平整,施工成本大。
[0004]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桥梁的桥面进行施工时原料运输期间耗费时间长,还需要铺路机对桥面进行平整,施工成本大是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运输、施工成本小的小型施工设备用于对桥面的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主桥钢结构施工方法:通过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运转通过联动轴、进料筒带动纺锤形罐体转动,启动搅拌电机运转,搅拌电机带动分流搅拌轮转动,通过输送泵将环氧沥青树脂、混合料、改性环氧树脂分别输送至三台桥面铺设施工设备的加料管中,环氧沥青树脂或混合料或改性环氧树脂经过分流搅拌轮的分流后,经过进料口进入进料筒中,进而落至纺锤形罐体中,旋转的纺锤形罐体通过输送剪切叶将环氧沥青树脂或混合料或改性环氧树脂持续进行剪切,通过将该桥面铺设施工设备通过安装架挂设在载具上,且通过载具上的气缸使得该安装架的挂设角度可以调节,通过载具将该桥面铺设施工设备移动至钢结构桥的桥面上,通过气缸调整安装架的挂设角度,通过输送剪切叶将环氧沥青树脂或混合料或改性环氧树脂从排料口输出纺锤形罐体,环氧沥青树脂或混合料或改性环氧树脂经过出料斗落至钢结构桥的桥面上,通过启动升降气缸,升降气缸延伸带动支撑杆下降,从而带动了平压辊的高度下降,将环氧沥青树脂、混合料、改性环氧树脂按顺序平铺至钢结构桥的桥面上,解决了现有的桥梁的桥面进行施工时原料运输期间耗费时间长,还需要铺路机对桥面进行平整,施工成本大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主桥钢结构施工方法,该主桥钢结构从下至上依次包括钢结构桥、环氧沥青碳纤维防护层、环氧沥青碎石剪力层、环氧沥青混凝土层、改性环氧防水加固层及改性环氧碎石微表处理层;
[0009]所述环氧沥青碳纤维防护层由设置于钢结构桥桥面上的第一环氧沥青树脂层和粘接于该第一环氧沥青树脂层上的碳纤维布层构成;
[0010]所述环氧沥青碎石剪力层由设置于碳纤维布层上的第二环氧沥青树脂层和铺设
于该第二环氧沥青树脂层上的碎石剪力层构成;
[0011]所述环氧沥青混凝土层为设置于环氧沥青碎石剪力层上的由环氧沥青树脂、混凝土集料、混凝土填料以及混凝土纤维组成的混合料凝固而成;
[0012]所述改性环氧防水加固层由设置于所述环氧沥青混凝土层上的第一改性环氧树脂层和粘接于该第一改性环氧树脂层上的网格防裂布层构成;
[0013]所述改性环氧碎石微表处理层由设置于改性环氧防水加固层上的第二改性环氧树脂层和铺设于该第二改性环氧树脂层上的碎石微表处理层构成;
[0014]该主桥钢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步骤一:对钢结构桥桥面进行抛丸清洁除锈处置,使得清洁度达到Sa2.5级,粗糙度达到60~100um;
[0016]步骤二:在清洁后的钢结构桥桥面上铺设环氧沥青树脂,铺设量0.4~0.6kg/

,形成第一环氧沥青树脂层,同时在该第一环氧沥青树脂层上满贴3K200g碳纤维布进行加强,形成环氧沥青碳纤维防护层;
[0017]步骤三:在环氧沥青碳纤维防护层未固化前,在其表面铺设环氧沥青树脂,铺设量1.2~1.5kg/

,形成第二环氧沥青树脂层,同时在该第二环氧沥青树脂层上撒布粒径为4~6mm碎石,碎石占该第二环氧沥青树脂层表面积的20~30%,固化后所形成环氧沥青碎石剪力层;
[0018]步骤四:在环氧沥青碎石剪力层上铺设混合料,形成环氧沥青混凝土层;
[0019]步骤五:将固化后的环氧沥青混凝土层表面进行抛丸清洁,除去尘灰,铺设改性环氧树脂,铺设量0.4~0.6kg/

,形成第一改性环氧树脂层,在该第一改性环氧树脂层上加贴网格防裂布,形成改性环氧防水加固层;
[0020]步骤六:在改性环氧防水加固层上铺设改性环氧树脂作胶结材料,铺设量0.8~1.2kg/

,以形成第二改性环氧树脂层,在该第二改性环氧树脂层上撒布粒径为4~6mm的碎石,形成改性环氧碎石微表处理层,待其固化后,即完成对该主桥钢结构的施工。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氧沥青混凝土层的厚度为30~50mm;所述混凝土集料为碎石、砾石、矿渣、天然砂、人工砂、石屑、水泥、矿粉、粉煤灰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混凝土填料为石灰岩或岩浆岩经磨细得到的矿粉,所述混凝土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聚酯纤维、木质素纤维的混合物。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铺设环氧沥青树脂、铺设混合料以及铺设改性环氧树脂均通过桥面铺设施工设备进行铺设。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桥面铺设施工设备包括沥青铺设机构、沥青平压机构,所述沥青铺设机构底部安装有沥青平压机构;
[0024]其中,所述沥青铺设机构包括安装架、加料管、外壳体、出料斗、支撑架、旋转筒、驱动电机、轨道、纺锤形罐体、输送剪切叶、辅助辊,所述安装架底部两侧通过转轴均安装有转动轮,所述安装架顶部安装有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顶部转动安装有旋转筒,所述旋转筒正上方设置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一端安装有遮挡罩,所述安装架一端顶部安装有三角支架,其中远离三角支架的支撑架一侧安装有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的内腔中安装有支撑底座,所述外壳体底端与限位支架、两个支撑架的顶端均连接,所述遮挡罩底部两侧分别连接至三角支架两侧顶端,所述三角支架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位于
遮挡罩的正下方;
[0025]其中,所述沥青平压机构包括配重平衡块、支撑杆、升降气缸、平压辊、加固杆,所述配重平衡块一侧面的两端均安装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远离配重平衡块一端之间转动安装有平压辊,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安装有若干个加固杆,两个所述支撑杆顶部安装有若干个升降气缸,若干个所述升降气缸的顶部均安装在安装架的底部。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架顶部两侧均安装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上通过转轴安装有辅助辊,两个辅助辊分别与轨道底部两侧滚动连接,所述轨道套接在纺锤形罐体上,所述纺锤形罐体安装在旋转筒的内腔中,所述纺锤形罐体内壁上安装有若干个输送剪切叶,所述纺锤形罐体一端设置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位于出料斗与遮挡罩之间,所述纺锤形罐体另一端安装有进料筒,所述进料筒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进料口,所述进料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主桥钢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主桥钢结构从下至上依次包括钢结构桥(1)、环氧沥青碳纤维防护层(2)、环氧沥青碎石剪力层(3)、环氧沥青混凝土层(4)、改性环氧防水加固层(5)及改性环氧碎石微表处理层(6);所述环氧沥青碳纤维防护层(2)由设置于钢结构桥(1)桥面上的第一环氧沥青树脂层(21)和粘接于该第一环氧沥青树脂层(21)上的碳纤维布层(22)构成;所述环氧沥青碎石剪力层(3)由设置于碳纤维布层(22)上的第二环氧沥青树脂层(31)和铺设于该第二环氧沥青树脂层(31)上的碎石剪力层(32)构成;所述环氧沥青混凝土层(4)为设置于环氧沥青碎石剪力层(3)上的由环氧沥青树脂、混凝土集料、混凝土填料以及混凝土纤维组成的混合料凝固而成;所述改性环氧防水加固层(5)由设置于所述环氧沥青混凝土层(4)上的第一改性环氧树脂层(51)和粘接于该第一改性环氧树脂层(51)上的网格防裂布层(52)构成;所述改性环氧碎石微表处理层(6)由设置于改性环氧防水加固层(5)上的第二改性环氧树脂层(61)和铺设于该第二改性环氧树脂层(61)上的碎石微表处理层(62)构成;该主桥钢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钢结构桥(1)桥面进行抛丸清洁除锈处置,使得清洁度达到Sa2.5级,粗糙度达到60~100um;步骤二:在清洁后的钢结构桥(1)桥面上铺设环氧沥青树脂,铺设量0.4~0.6kg/

,形成第一环氧沥青树脂层(21),同时在该第一环氧沥青树脂层(21)上满贴3K200g碳纤维布进行加强,形成环氧沥青碳纤维防护层(2);步骤三:在环氧沥青碳纤维防护层(2)未固化前,在其表面铺设环氧沥青树脂,铺设量1.2~1.5kg/

,形成第二环氧沥青树脂层(31),同时在该第二环氧沥青树脂层(31)上撒布粒径为4~6mm碎石,碎石占该第二环氧沥青树脂层(31)表面积的20~30%,固化后所形成环氧沥青碎石剪力层(3);步骤四:在环氧沥青碎石剪力层(3)上铺设混合料,形成环氧沥青混凝土层(4);步骤五:将固化后的环氧沥青混凝土层(4)表面进行抛丸清洁,除去尘灰,铺设改性环氧树脂,铺设量0.4~0.6kg/

,形成第一改性环氧树脂层(51),在该第一改性环氧树脂层(51)上加贴网格防裂布,形成改性环氧防水加固层(5);步骤六:在改性环氧防水加固层(5)上铺设改性环氧树脂作胶结材料,铺设量0.8~1.2kg/

,以形成第二改性环氧树脂层(61),在该第二改性环氧树脂层(61)上撒布粒径为4~6mm的碎石,形成改性环氧碎石微表处理层(6),待其固化后,即完成对该主桥钢结构的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桥钢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沥青混凝土层(4)的厚度为30~50mm;所述混凝土集料为碎石、砾石、矿渣、天然砂、人工砂、石屑、水泥、矿粉、粉煤灰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混凝土填料为石灰岩或岩浆岩经磨细得到的矿粉,所述混凝土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聚酯纤维、木质素纤维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桥钢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设环氧沥青树脂、铺设混合料以及铺设改性环氧树脂均通过桥面铺设施工设备进行铺设。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桥钢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铺设施工设备包括沥青铺设机构(100)、沥青平压机构(200),所述沥青铺设机构(100)底部安装有沥青平压
机构(200);其中,所述沥青铺设机构(100)包括安装架(101)、加料管(102)、外壳体(103)、出料斗(105)、支撑架(107)、旋转筒(109)、驱动电机(112)、轨道(113)、纺锤形罐体(118)、输送剪切叶(120)、辅助辊(123),所述安装架(101)底部两侧通过转轴均安装有转动轮(108),所述安装架(101)顶部安装有两个支撑架(107),两个所述支撑架(107)顶部转动安装有旋转筒(109),所述旋转筒(109)正上方设置有外壳体(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攀金钱华方超鹏周水香袁飞刘瑾黄洁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绿地建筑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