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251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包括:可降解支架,所述可降解支架内形成有药物腔室;药物,所述药物负载在所述药物腔室内;其中,所述药物为咽鼓管炎症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所述可降解支架兼具载药和支撑的作用;所述药物腔室用于容纳咽鼓管炎症药物。所述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能够在治疗过程中降解,并同时释放药物腔室内的咽鼓管炎症药物。时释放药物腔室内的咽鼓管炎症药物。时释放药物腔室内的咽鼓管炎症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尤其涉及一种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咽鼓管(ET)是中耳腔与外界唯一正常的通道,其功能主要是调节中耳气压和排除中耳分泌物。因咽鼓管结构异常复杂,且位置隐藏极深,所以对咽鼓管的认识发展非常缓慢。咽鼓管功能障碍(ETD)可引起中耳负压和中耳积液,进而造成鼓膜粘连、鼓膜穿孔、胆脂瘤型中耳炎,因此,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中耳炎发病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咽鼓管功能障碍,那么大多数中耳疾病问题可能将迎刃而解。2015年发表的全球专家共识认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一个综合征,是提示咽鼓管功能障碍相关症状和体征的集合;同时认为咽鼓管功能障碍也可以是中耳疾病的发病机制。
[0003]中耳炎是儿科门诊和耳鼻咽喉科门诊的常见病,在初级诊疗中占1/9(11.4%)。中耳炎是最常见的导致儿童听力障碍的病因,与中耳炎相关的永久性听力下降的患病率为2/10000~35/10000。中耳炎还与言语障碍、阅读困难、对声音反应迟钝、词汇量受限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相关联,也可能与执行力差、独立完成课堂作业的能力差有关。
[0004]目前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治疗首先考虑保守治疗(药物治疗),但药物的效果一直存在争议。有报道认为抗组胺药、减充血剂、抗反流治疗和鼻腔局部类固醇激素都是无效的。口服类固醇药物短期有效,但1~2个月后效果不再明显。抗生素治疗中耳积液的疗效甚微,且有显著副作用,不能改善听力阈值,也不能降低未来手术的可能性。研究的结论是不应使用抗生素治疗中耳积液,因为其副作用和易导致细菌耐药性大于受益。然而仍有32%的儿科医生治疗中耳积液时不当使用抗生素,导致不必要的不良事件和细菌耐药。
[0005]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及制备方法,旨在解决如何提供一种用于直接干预法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药物问题。
[0007]一种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其中,包括:
[0008]可降解支架,所述可降解支架内形成有药物腔室;
[0009]药物,所述药物位于在所述药物腔室内;
[0010]其中,所述药物为用于治疗咽鼓管炎症的药物。
[0011]所述的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其中,所述可降解支架为弓形可降解支架,进一步地,所述可降解支架为弓形扁圆锥状可降解支架。
[0012]所述的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其中,所述药物腔室为多个,且各个药物腔室独立设置。
[0013]所述的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其中,所述药物腔室为球状药物腔室;
[0014]所述球状药物腔室均匀分布于所述可降解支架内。
[0015]所述的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其中,所述治疗咽鼓管炎症的药物包括:布地奈德、氟替卡松、倍氯米松、氧氟沙星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所述的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其中,所述可降解支架的长度为15mm~35mm。
[0017]所述的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其中,所述可降解支架的材料为可降解材料;
[0018]所述可降解材料包括:壳聚糖、蛋白质、聚烯醇、聚乳酸、聚己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一种如上所述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
[0020]通过计算机建立如上所述可降解支架的3D打印文件;
[0021]以药物和可降解材料为原料,通过3D打印设备根据所述3D打印文件打印可降解支架并将药物填充到可降解支架形成的药物腔室中,得到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
[0022]所述的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打印可降解支架并将药物填充到可降解支架形成的药物腔室中包括:通过3D打印设备交替进行打印可降解支架与将药物填充到可降解支架形成的药物腔室中。
[0023]所述的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3D打印中,打印速度为1mm/s~3mm/s。
[0024]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是一种用于直接干预法治疗中耳炎的药物。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可降解支架兼具载药和支撑的作用;所述药物腔室用于容纳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所述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能够在治疗过程中降解,并同时释放药物腔室内的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的侧面观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的上面观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及制备方法,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及制备方法,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0]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治疗除了上面提到的药物治疗,还有手术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手术治疗历史有200年,但是直到现代,对保守治疗无效的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外科处理也主要采取腺样体切除和鼓膜置管术。但无论是单纯鼓膜置管、单纯腺样体切除、还是腺样体切除+鼓膜置管同时进行,其机制并不是直接治疗咽鼓管,而是去除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不利因素,凭咽鼓管自行恢复功能。单纯的鼓膜置管术可以提供理想的中短期效果,但其多样的并发症频发,例如:鼓膜通气管堵塞(7%)、通气管提前脱落(4%)以及通气管移位落入中耳(0.5%)。这些并发症将导致中耳积液复发,再次行手术置管将无法避免。反复手术置管
则可造成鼓膜穿孔,其发生率在2%~3%左右。单纯腺样体切除的短期效果不显著,在6~12个月后疗效和鼓膜置管术相当。腺样体切除同时行鼓膜置管术是目前推荐的手术方式。
[0031]由于咽鼓管的特殊结构,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从其自然开口(咽口)处进行干预,而不是打开中耳腔从鼓口进行操作。但由于咽口位于鼻腔后端,位置较深,且鼻腔较为狭窄,所以一直无法操作。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内镜技术和微创治疗方法的发展,咽鼓管的直接干预得以实现。鼻内镜技术的逐渐成熟,使得咽口的观察和操作变得简单易行。球囊扩张术是公认的微创治疗方法,因其最小的组织损伤,最少的出血,最小的瘢痕形成,持久的治疗效果,使其在很多病例的治疗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其治疗结果也是持久有效的。同时也减少了治疗费用。
[0032]近几年出现的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DET)是利用内镜技术和微创治疗技术对咽鼓管直接干预的治疗方法。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短期疗效较理想,有效率达95%。大量病例回顾分析显示咽鼓管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可降解支架,所述可降解支架内形成有药物腔室;药物,所述药物位于所述药物腔室内;其中,所述药物为用于治疗咽鼓管炎症的药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支架为弓形可降解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腔室为多个,且各药物腔室独立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腔室为球状药物腔室;所述球状药物腔室均匀分布于所述可降解支架内。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咽鼓管炎症的药物包括:布地奈德、氟替卡松、倍氯米松、氧氟沙星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咽鼓管功能障碍药物栓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支架的长度为15mm~35mm。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丰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