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检修平台,包括左侧支撑框架、支撑杆、行走组件、阶梯组件和右侧支撑框架,所述左侧支撑框架和右侧支撑框架之间通过两根相互交叉的支撑杆连接,且左侧支撑框架和右侧支撑框架的四周均设置有行走组件,且左侧支撑框架上安装有阶梯组件。安装简便快速,节约时间,缩短工期,提高检修效率,且采用多个行走组件以环形分布于检修平台的边缘,确保检修过程的安全性,可检修部分全面,且依据平台自身支撑,对锅炉保护全面。护全面。护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检修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炉膛检修平台
,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检修平台。
技术介绍
[0002]电站锅炉,通俗来讲就是电厂用来发电的锅炉,电站锅炉主要有两类:煤粉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流态化燃烧,主要结构包括燃烧室(包括密相区和稀相区)和循环回炉(包括高温气固分离器和返料系统)两大部分。它运行风速高,强化了燃烧和脱硫等非均相反应过程,锅炉容量可以扩大到电力工业可以接受的大容量(600MW或以上等级)。它的受热面磨损相对比煤粉炉来说会较大,也会使锅炉的检修频次和检修内容增加。循环流化床锅炉每次检修时都需要在高达40米(最高能达到60多米)的炉膛内搭设满膛的脚手架用来检测受热面,确保在高速烟气的冲刷后受热面未发生严重的磨损。
[0003]专利号为CN201821479422.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热电厂锅炉炉膛升降稳定的检修平台,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贯穿并延伸至基座外侧的一端活动套接有底盘,所述基座位于转动柱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装置,所述底盘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推动手柄,所述底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位套,所述底盘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该热电厂锅炉炉膛升降稳定的检修平台,通过支撑底座与转动柱的连接,保证了该热电厂锅炉炉膛升降稳定的检修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进行旋转运动,避免检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多次转换位置,造成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和检修效率降低。但是上述检修平台搭建难度大,耗费时间长,所需要的劳动成本大,其检修范围小,无法对炉膛进行全面检修,且因为其移动,对炉膛存在碰撞的风险,对其保护性低,对检修人员的保护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检修平台,安装简便快速,节约时间,缩短工期,提高检修效率,且采用多个行走组件以环形分布于检修平台的边缘,确保检修过程的安全性,可检修部分全面,且依据平台自身支撑,对锅炉保护全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检修平台,包括左侧支撑框架、支撑杆、行走组件、阶梯组件和右侧支撑框架,所述左侧支撑框架和右侧支撑框架之间通过两根相互交叉的支撑杆连接,且左侧支撑框架和右侧支撑框架的四周均设置有行走组件,且左侧支撑框架上安装有阶梯组件;
[0006]所述左侧支撑框架和右侧支撑框架结构一致,所述右侧支撑框架包括支撑柱、横梁、纵梁、卡环和焊筒,每根所述支撑柱的侧壁上均焊接有焊筒,水平方向上的两个焊筒之间连接有横梁,垂直方向上的两根支撑柱之间连接有纵梁,所述纵梁上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固定套接于支撑柱上;
[0007]所述行走组件包括条形板和环扣,所述条形板的四角处均焊接有半圆状的环扣,所述环扣扣合连接于纵梁上;
[0008]所述阶梯组件包括阶梯和弯钩,所述阶梯的上端两角处均焊接有弯钩,所述阶梯组件通过弯钩勾连于纵梁上。
[0009]优选的,所述横梁的两端向下弯曲,弯曲的部分插入焊筒中。
[0010]优选的,所述左侧支撑框架和右侧支撑框架均设置有四根支撑柱,且四根支撑柱分布为左侧支撑框架和右侧支撑框架的四角处。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处均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凸起,两个凸起位于纵梁的两侧,且凸起的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中连接有首尾相接的环状钢丝。
[0012]优选的,所述条形板上开设有多个气孔。
[0013]优选的,所述纵梁、横梁和支撑柱均圆柱状杆体。
[0014]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横截面呈矩形。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专利技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检修平台,先将多根支撑杆固定连接在地面上,而后在支撑杆上套接纵梁,横梁的两端插入焊筒中,交叉连接支撑杆来加固各个杆体的稳定性,即可完成检修平台骨架的搭建,搭建完成后再在各个伸出的纵梁处扣合连接行走组件,最后将阶梯组件搭接于纵梁上,完成炉膛检修平台的安装,安装简便快速,节约时间,缩短工期,提高检修效率,且采用多个行走组件以环形分布于检修平台的边缘,确保检修过程的安全性,可检修部分全面,且依据平台自身支撑,对锅炉保护全面。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行走组件结构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阶梯组件结构图。
[0022]图中:1、左侧支撑框架;2、支撑杆;21、凸起;22、通孔;23、环状钢丝;3、行走组件;31、条形板;32、气孔;33、环扣;4、阶梯组件;41、阶梯;42、弯钩;5、右侧支撑框架;51、支撑柱;52、横梁;53、纵梁;54、卡环;55、焊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检修平台,包括左侧支撑框架1、支撑杆2、行走组件3、阶梯组件4和右侧支撑框架5,左侧支撑框架1和右侧支撑框架5之间通过两根相互交叉的支撑杆2连接,且左侧支撑框架1和右侧支撑框架5的四周均设置有行走组件3,且左侧支撑框架1上安装有阶梯组件4,左侧支撑框架1和右侧支撑框架5均设置有四根
支撑柱51,且四根支撑柱51分布为左侧支撑框架1和右侧支撑框架5的四角处;支撑杆2的两端处均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凸起21,两个凸起21位于纵梁53的两侧,且凸起21的中部设置有通孔22,通孔22中连接有首尾相接的环状钢丝23,环状钢丝23用于加固支撑杆2和纵梁53之间的连接,避免两者之间的连接在遭受晃动后相互脱离,纵梁53、横梁52和支撑柱51均圆柱状杆体,支撑杆2的横截面呈矩形。
[0025]左侧支撑框架1和右侧支撑框架5结构一致,右侧支撑框架5包括支撑柱51、横梁52、纵梁53、卡环54和焊筒55,每根支撑柱51的侧壁上均焊接有焊筒55,水平方向上的两个焊筒55之间连接有横梁52,横梁52的两端向下弯曲,弯曲的部分插入焊筒55中,拆装简便,垂直方向上的两根支撑柱51之间连接有纵梁53,纵梁53上设置有卡环54,卡环54固定套接于支撑柱51上,先将多根支撑杆2固定连接在地面上,而后在支撑杆2上套接纵梁53,横梁52的两端插入焊筒55中,交叉连接支撑杆2来加固各个杆体的稳定性,即可完成检修平台骨架的搭建。
[0026]请参阅图4,行走组件3包括条形板31、气孔32和环扣33,条形板31的四角处均焊接有半圆状的环扣33,且条形板31上开设有多个气孔32,环扣33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支撑框架(1)、支撑杆(2)、行走组件(3)、阶梯组件(4)和右侧支撑框架(5),所述左侧支撑框架(1)和右侧支撑框架(5)之间通过两根相互交叉的支撑杆(2)连接,且左侧支撑框架(1)和右侧支撑框架(5)的四周均设置有行走组件(3),且左侧支撑框架(1)上安装有阶梯组件(4);所述左侧支撑框架(1)和右侧支撑框架(5)结构一致,所述右侧支撑框架(5)包括支撑柱(51)、横梁(52)、纵梁(53)、卡环(54)和焊筒(55),每根所述支撑柱(51)的侧壁上均焊接有焊筒(55),水平方向上的两个焊筒(55)之间连接有横梁(52),垂直方向上的两根支撑柱(51)之间连接有纵梁(53),所述纵梁(53)上设置有卡环(54),所述卡环(54)固定套接于支撑柱(51)上;所述行走组件(3)包括条形板(31)和环扣(33),所述条形板(31)的四角处均焊接有半圆状的环扣(33),所述环扣(33)扣合连接于纵梁(53)上;所述阶梯组件(4)包括阶梯(41)和弯钩(42),所述阶梯(41)的上端两角处均焊接有弯钩(42),所述阶梯组件(4)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延山,赵传涛,王文丽,李华,马立超,王银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聊城分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