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汉麻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246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汉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效提高生长率的汉麻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插条;(2)修剪;(3)土壤施剂;(4)浇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液相检测,计算得到不同方案处理的金橘多菌灵残留量,可以根据不同的多菌灵初始残留浓度和残留限值,给出满足实际需要的溶液浸泡时间和浓度。修剪有利于尽快搭起丰产苗的骨架,保持延长枝的角度,增大尖削度,开心形、“Y”字形、枝组的延长头适度短截,对枝条有局部的刺激作用,使剪口芽处于顶端优势状态,可萌发强壮的分枝,促进骨干枝、枝组的快速健壮生长,迅速扩大树冠,占据空间,及早成形,有利于尽快搭起丰产骨架。搭起丰产骨架。搭起丰产骨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汉麻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汉麻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有效提高生长率的汉麻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汉麻起源于中国,迄今已有近8000年的种植历史,素有“国纺源头,万年衣祖”之美誉,一部东方文化服饰史,麻文化占据了大半江山。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我国各单位20多年矢志不移的探索和研发,国家重新认识到了汉麻的价值。汉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原料消耗大国,自2006年以来对棉花的刚性需求有四分之一依赖进口,而其它纺织品资源也同样面临着紧缺和匮乏的现状。汉麻的研发成功和产业化,一方面将有效改变纺织行业的原料结构,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汉麻纤维还可以代替石油、煤等矿物原料,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减轻能源消耗给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汉麻产品具有独特的环保、健康功能,附加值高,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0003]汉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原料消耗大国,自2006年以来对棉花的刚性需求有四分之一依赖进口,而其它纺织品资源也同样面临着紧缺和匮乏的现状。汉麻的研发成功和产业化,一方面将有效改变纺织行业的原料结构,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汉麻纤维还可以代替石油、煤等矿物原料,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减轻能源消耗给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汉麻产品具有独特的环保、健康功能,附加值高,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目前,汉麻逐步得到国际市场认可。随着汉麻产业化进程的深入,它的价值正越来越多的受到有识之士的认可。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际相继肯定了汉麻作为生态农作物的价值,开始了汉麻种植和生产,在汉麻食用领域(比如从麻籽中提炼食用油)的研发上取得了很大突破。但在服用性领域研发方面,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开创者,填补多项世界空白并遥遥领先,在国际纺织品市场,拥有汉麻原材料和产品定价的绝对主导权。
[0004]现有公开的比较先进的汉麻种植方法的对比文件,包括:
[0005]201710858805.3《一种核桃与玉米、火麻套种方法》;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23期,《青冈县汉麻高产栽培技术》;科学技术创新,2019年第35期,《黑龙江省纤维汉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中国麻业科学,2020年第42卷第2期,《工业大麻新品种中汉麻1号选育报告》。但是上述方法还没有详细、系统的解决汉麻种植方法中分枝控制不足、土壤培育可控性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汉麻种植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汉麻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1)插条;
[0010]汉麻插条采自苗圃内培育的1

2年生实生苗,选用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嫩枝,弃去
顶芽,制成长10

12cm的插穗,于上部保留2

3片羽状复叶中的小叶,上切口距离第一个芽上方1cm处平剪,下切口45
°
斜切,靠近叶结0.5cm处。将剪好的插穗35根为一捆,保湿备用,扦插前用质量比0.5%多菌灵溶液浸泡15min,然后用流水冲洗干净,浸泡深度3cm,取出自然风干后扦插;
[0011](2)修剪;
[0012]具体步骤包括:扭梢、摘心、拉枝、环剥、短截;
[0013](3)土壤施剂;
[0014]插条两天后开始每隔一个月对土壤施加改良剂;所述的改良剂包括:白云石粉20

30份、蛭石粉20份、碱渣10份、生物炭20份、麦饭石15份、脱硫废弃物15份、高炉渣10份和聚丙烯酸盐1.5份;所述的聚丙烯酸盐为聚丙烯酸钠和聚丙烯酸钾中的任一种;每月亩施用上述改良剂为5kg;
[0015](4)浇灌;
[0016]在浇灌过程中每100kg水添加1kg营养液,营养液制备过程如下:选用成熟后的玉米秸秆将其主茎秆剪至3cm的长度,在烘箱中60℃干燥48h去除秸秆中的水分;分别向干燥后的秸秆中加入蒸馏水,秸秆与蒸馏水的质比分别为1:10,同时向水中加入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与玉米秸秆的质量比为1:15;在40℃下浸提处理5天后得到初步的秸秆浸提液;得到的浸提液用500目纱布过滤,滤去秸秆残渣,随后再用滤纸过滤;之后在高压锅中150℃灭菌50分钟,得到的最终产品加入用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调节浸提液PH值至7.5,最后装入密闭不透光容器中放置阴暗处防止阳光直射,在20

30℃下保存15天。
[0017]所述的扭梢包括:在新梢半木质化时进行,把新梢扭转180
°
,使木质部、韧皮部有部分裂痕,改变它的方向,但不折断,以控制新梢的生长;骨干枝上的背上枝,当新梢长到20cm时,在新梢基部5cm处,在半木质化时进行扭转;扭梢后,基部抽出新的直立枝要及时抹芽或疏掉;同一主枝上背上枝扭梢,应根据树体大小扭3

5个枝,其余全部疏除;背上枝扭梢位置一定要在枝条基部5cm处;背上枝扭梢不超过全树背上枝总数的1/10,各级骨干枝的延长枝不扭梢。
[0018]所述的摘心包括:新梢长至35cm时第一次摘心,摘去顶端1.5cm新梢;二次新生分枝长至30cm左右时进行第二次摘心;第三次摘心在立秋前5天进行。
[0019]所述的拉枝包括:
[0020]7‑
8月,选用麻袋线、草绳、尼龙绳或铁丝进行拉枝,选用尼龙绳或铁丝时要加垫,拉枝时一头固定在要拉的枝条上,另一头用木棍固定在地面,也可绑缚石块或砖头;拉枝部位置,骨干枝角度50

60
°
,辅养枝角度60
°

[0021]环剥包括:环剥在新梢、结果母枝、主蔓或主干上进行,宽度为2

3mm。
[0022]短截包括:幼苗期,延长枝在下部距地40

50cm处选择2

4个枝在20

30cm处短截,有副梢的利用副梢短截,以培养下部大枝组形成纺锤形树体;剪口下第1芽留外芽或侧芽,第2芽、第3芽留侧芽;在主枝侧面距地30

40cm处,选择一二个枝在20cm处短截,培养稳定的大枝组。
[0023]多菌灵溶液浸泡后,采用Ca(ClO)2与臭氧水溶液分别浸泡5min后再用流水冲洗干净。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本专利技术通过液相检测,计算得到不同方案处理的金橘多菌灵残留量,可以根据不同的多菌灵初始残留浓度和残留限值,给出满足实际需要的溶液浸泡时间和浓度。修剪有利于尽快搭起丰产苗的骨架,保持延长枝的角度,增大尖削度,开心形、“Y”字形、枝组的延长头适度短截,对枝条有局部的刺激作用,使剪口芽处于顶端优势状态,可萌发强壮的分枝,促进骨干枝(主枝、侧枝)、枝组的快速健壮生长,迅速扩大树冠,占据空间,及早成形,有利于尽快搭起丰产骨架。土壤施剂,各组分相互配合,发挥协同作用,不仅能够对汉麻土壤的酸碱度起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汉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插条;汉麻插条采自苗圃内培育的1

2年生实生苗,选用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嫩枝,弃去顶芽,制成长10

12cm的插穗,于上部保留2

3片羽状复叶中的小叶,上切口距离第一个芽上方1cm处平剪,下切口45
°
斜切,靠近叶结0.5cm处。将剪好的插穗35根为一捆,保湿备用,扦插前用质量比0.5%多菌灵溶液浸泡15min,然后用流水冲洗干净,浸泡深度3cm,取出自然风干后扦插;(2)修剪;具体步骤包括:扭梢、摘心、拉枝、环剥、短截;(3)土壤施剂:插条两天后开始每隔一个月对土壤施加改良剂;所述的改良剂包括:白云石粉20

30份、蛭石粉20份、碱渣10份、生物炭20份、麦饭石15份、脱硫废弃物15份、高炉渣10份和聚丙烯酸盐1.5份;所述的聚丙烯酸盐为聚丙烯酸钠和聚丙烯酸钾中的任一种;每月亩施用上述改良剂为5kg;(4)浇灌;在浇灌过程中每100kg水添加1kg营养液,营养液制备过程如下:选用成熟后的玉米秸秆将其主茎秆剪至3cm的长度,在烘箱中60℃干燥48h去除秸秆中的水分;分别向干燥后的秸秆中加入蒸馏水,秸秆与蒸馏水的质比分别为1:10,同时向水中加入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与玉米秸秆的质量比为1:15;在40℃下浸提处理5天后得到初步的秸秆浸提液;得到的浸提液用500目纱布过滤,滤去秸秆残渣,随后再用滤纸过滤;之后在高压锅中150℃灭菌50分钟,得到的最终产品加入用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调节浸提液PH值至7.5,最后装入密闭不透光容器中放置阴暗处防止阳光直射,在20

30℃下保存15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汉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梢包括:在新梢半木质化时进行,把新梢扭转180
°
,使木质部、韧皮部有部分裂痕,改变它的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臣张弘晔奚河滨郭春景段楠常存邵伟彰林维新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