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双余度直线输出电动执行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2212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大功率双余度直线输出电动执行机构,包括壳体组件以及位于壳体中的电机组件、行星差动组件、行星滚柱丝杠组件、电位器,所述电机组件通过所述行星差动组件和所述行星滚柱丝杠组件,将高速旋转运动转化成直线位移,所述电位器与所述行星滚柱丝杠组件平行布置,并通过插槽联接,形成位置反馈。本发明专利技术极大提高了机电作动器的承载能力,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力综合式余度方案引起的力纷争和备份通道反向发电问题,整体结构简单,径向包络尺寸小,装配方便。装配方便。装配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双余度直线输出电动执行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电伺服
,尤其涉及以一种差动轮系作为减速机构的双余度直线输出大功率电动执行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航天运载领域,飞控系统要求火箭发动机推力矢量伺服机构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以确保即使在推力矢量伺服机构出现故障时,运载火箭仍能顺利完成飞行任务,现有成熟技术通常采用多余度液压伺服机构。
[0003]相较于液压伺服机构,机电作动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维护、能源清洁等特点,但其功率小,承载能力低,无法满足运载火箭飞控系统要求,尤其是火箭一级伺服系统。因此,研发出同功率等级的余度机电伺服机构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功率双余度直线输出电动执行机构,极大提高了机电作动器的承载能力,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力综合式余度方案引起的力纷争和备份通道反向发电问题,整体结构简单,径向包络尺寸小,装配方便。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6]包括壳体组件以及位于壳体中的电机组件、行星差动组件、行星滚柱丝杠组件、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双余度直线输出电动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以及位于壳体中的电机组件、行星差动组件、行星滚柱丝杠组件、电位器,所述电机组件通过所述行星差动组件和所述行星滚柱丝杠组件,将高速旋转运动转化成直线位移,所述电位器与所述行星滚柱丝杠组件平行布置,并通过插槽联接,形成位置反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双余度直线输出电动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组件和第二电机组件,所述第一电机组件和所述第二电机组件并行布置;其中,第一电机组件中第一电机齿轮(17)、第一电机(11)、第一电磁制动器(13)和第一旋转变压器(15)依次同轴布置,第二电机齿轮(18)、第二电机(12)、第二电磁制动器(14)和第二旋转变压器(16)也依次同轴布置;第一电机齿轮17和第二电机齿轮18分别通过销轴与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输出轴相连,第一电磁制动器(13)和第二电磁制动器(14)分别用于控制第一电机(11)和第二12电机的启动和制动,第一旋转变压器(15)和第二旋转变压器(16)分别用于反馈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的位置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功率双余度直线输出电动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差动组件包括行星架组件、内外齿圈(22)、两个外齿圈支撑轴承(23、24)、惰轮(25)和两个惰轮支撑轴承(26、27);所述行星架组件与位于其内部的所述第一电机齿轮(17)外齿啮合,所述行星架组件还与位于其外部的所述内外齿圈(22)的内侧轮齿相啮合,所述内外齿圈(22)的外侧轮齿与所述惰轮(25)外齿啮合,所述惰轮(25)与所述第二电机齿轮(18)外齿啮合;所述第一电机齿轮(17)和所述第二电机齿轮(18)作为所述行星差动组件的两个输入端,所述行星架组件作为行星差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位于所述行星差动组件两侧;行星架组件为左右分体式中空结构,包括第一行星架(2101)、第二行星架(2102)、三个行星轮(2103)、三个行星轮轴(2104)、九个行星轮支撑轴承(2105)、第一行星架支撑轴承(2106)和第二行星架支撑轴承(2107);所述第一行星架(2101)和所述第二行星架(2102)通过所述三个行星轮轴(2104)左右连接为一体,所述三个行星轮(2103)分别安装于所述行星轮轴(2104)上,所述行星轮(2103)能同时与所述内外齿圈(22)的内侧轮齿和所述第一电机(11)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行星架(2101)一端侧壁沿圆周均布三个轴向通孔,所述行星轮轴(2104)通过此孔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2101)与所述第二行星架(2102),所述第一行星架(2101)同轴的另一端有输出外齿轮;所述第二行星架(2102)侧壁沿圆周均布三个轴向通孔,所述行星轮轴(2104)通过此孔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2102)与所述第一行星架(2101);所述行星轮(2103)为中空结构,分别通过三组行星轮支撑轴承(2105)安装于所述第一行星架(2101)和所述第二行星架(2102)之间的所述行星轮轴(2104)上;所述行星轮轴(2104)中间为光滑阶梯轴段,两端带有螺纹,通过双螺母锁紧所述第一行星架(2101)和所述第二行星架(2102);所述行星轮支撑轴承(2105)位于所述行星轮(2103)内部,一段通过孔用挡圈定位,另一端通过孔肩定位;
所述第一行星架支撑轴承(2106)和所述第二行星架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华郑欢熊官送黄建王永乐肖中卓胡兴雷吴真卢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