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梓贤专利>正文

一种机械动力传输用多角度型传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5559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动力传输用多角度型传输结构,包括传输结构主体,所述传输结构主体的内端中心设有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的侧端位置连接有连接装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调控部、传动盘和第二调控部,所述第一调控部设在传输装置的内端一侧,所述第一调控部的侧端对称设有第二调控部,所述第一调控部和第二调控部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传动盘,所述第一调控部包括缓冲部、齿盘、内环盘、外置盘和连接座,所述齿盘设在第一调控部的内端一侧,所述齿盘的侧端位置与缓冲部相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机械动力传输用多角度型传输结构,通过连接装置的设置,实现内端连接的目的。实现内端连接的目的。实现内端连接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动力传输用多角度型传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具体为一种机械动力传输用多角度型传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机械动力传输结构用在机械设备中,为机械设备提供内部运转的动力,可方便进行内端的传输连接,实现机械的运动,有助于进行使用,且通过内端零件间的配合,可实现不同驱动功能,且通过不断的优化设计,可使得内端的传动比得到更好的控制,有利于进行内端降低磨损,提高传动效率,为机械的动力输出提供必要的支撑,而且可以帮助进行连贯的内端传动工作,但是目前机械动力传输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0003]存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内端不便于进行多角度连接的现象,会造成一定的不便,同时还存在内端的不方便进行位置转变调节的现象,不利于机构的调控,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动力传输用多角度型传输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动力传输用多角度型传输结构,包括传输结构主体,所述传输结构主体的内端中心设有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的侧端位置连接有连接装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调控部、传动盘和第二调控部,所述第一调控部设在传输装置的内端一侧,所述第一调控部的侧端对称设有第二调控部,所述第一调控部和第二调控部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传动盘,所述第一调控部包括缓冲部、齿盘、内环盘、外置盘和连接座,所述齿盘设在第一调控部的内端一侧,所述齿盘的侧端位置与缓冲部相固定连接,所述缓冲部的上端位置与内环盘相啮合连接,所述内环盘的顶部位置与外置盘相套接设置,所述外置盘的后端位置与连接座相固定连接,所述缓冲部包括锥块、轨板、连接轴架和弹簧杆,所述连接轴架设在缓冲部的内端底部位置,所述连接轴架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轨板,所述轨板的上端滑动连接有锥块,所述锥块的底部弹性连接有弹簧杆,所述连接装置包括配合盘、驱动部、底架、丝杆、立柱、第一电动机、支架、第二电动机和带动盘,所述底架设在连接装置的内端一侧底部,所述底架的上端位置与立柱相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中心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动机,所述丝杆的侧端与驱动部相螺纹连接,所述配合盘设在连接装置的内端中心位置处,所述配合盘的侧端对称与支架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顶部位置与带动盘相转动连接,所述带动盘的侧端安装有第二电动机,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位移块、第一斜架、驱动盘、第三电动机、连杆、贯穿轴、第二斜架和第二位移块,所述第三电动机安装在驱动部的内端侧部位置,所述第三电动机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靠近第三电动机的位置与驱动盘相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中心位置与贯穿轴相转动连接,所述贯穿轴的两端位置对称与第一斜架和第二斜架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架的顶部位置与第一位移块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架的顶部位置与第二位移块相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内端的第一位移块和第二位移块分别与连接装置内端对设置的丝杆相滑动连接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内端的配合盘的中心与传输装置内端的传动盘相转动连接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缓冲部内端通过锥块与内环盘相啮合连接,且内环盘内端的齿形采用斜向设置,限制缓冲部的运动方向。
[0009]优选的,所述缓冲部内端的锥块通过弹簧杆与连接轴架上部设置的孔体相弹性伸缩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内端的驱动盘与连接装置内端的驱动部相转动啮合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电动机通过带动盘与第一调控部内端的外置盘相转动连接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内端的第一斜架、贯穿轴和第二斜架整体采用V型结构设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一、通过安装传输装置,传输装置的内端由第一调控部、传动盘和第二调控部构成,其中第一调控部和第二调控部对称设置,中心位置的传动盘可与连接装置进行连接配合,实现连接装置顶部位置的动力传输工作,其中第一调控部内端通过齿盘进行带动,通过齿盘的转动,可通过缓冲部作用在内环盘位置处,当齿盘进行顺时针转动时,会带动缓冲部的伸缩作业,此时不会造成内环盘和外置盘转动的带动,缓冲部自身通过底部的弹簧杆的伸缩,实现在内环盘内端的转动工作,通过后端传动盘进行直接的动力传输,当齿盘进行逆时针转动时,此时缓冲部内端的锥块会与内环盘内端的齿形进行卡死,会直接带动内环盘的转动,作用在外置盘和连接座上,从而带动连接装置内端的带动盘运转,此时也会通过传动盘进行动力的传输作业,实现多方向的传动,第二种情况是连接装置内端的第二电动机带动进行运动,通过第二电动机带动带动盘进行转动,实现外置盘转动的带动工作,均可实现内端传动盘的带动,只是在带动盘带动外置盘实现缓冲部进行顺时针转动时,此时的缓冲部还会进行上下的伸缩运动工作。
[0015]二、通过安装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内端的驱动部位置可实现调控,通过第一电动机驱动丝杆,可带动驱动部位置的调整,且驱动部的内端通过第三电动机进行驱动,实现驱动盘的转动,通过连杆进行连接作用,第一斜架、贯穿轴和第二斜架V型结构设置,可帮助进行连杆的位置调整,从而带动齿盘的运转,且连接装置内端通过配合盘与外界相直接接触,实现外界的驱动目的,且带动盘可由第二电动机进行驱动,也可通过传输装置内端的第一调控部和第二调控部进行驱动,实现动力传输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调控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缓冲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

传输结构主体;2

传输装置;3

连接装置;4

第一调控部;5

传动盘;6

第二调控部;7

缓冲部;8

齿盘;9

内环盘;10

外置盘;11

连接座;12

锥块;13

轨板;14

连接轴架;15

弹簧杆;16

配合盘;17

驱动部;18

底架;19

丝杆;20

立柱;21

第一电动机;22

支架;23

第二电动机;24

带动盘;25

第一位移块;26

第一斜架;27

驱动盘;28

第三电动机;29

连杆;3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动力传输用多角度型传输结构,包括传输结构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结构主体(1)的内端中心设有传输装置(2),所述传输装置(2)的侧端位置连接有连接装置(3),所述传输装置(2)包括第一调控部(4)、传动盘(5)和第二调控部(6),所述第一调控部(4)设在传输装置(2)的内端一侧,所述第一调控部(4)的侧端对称设有第二调控部(6),所述第一调控部(4)和第二调控部(6)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传动盘(5),所述第一调控部(4)包括缓冲部(7)、齿盘(8)、内环盘(9)、外置盘(10)和连接座(11),所述齿盘(8)设在第一调控部(4)的内端一侧,所述齿盘(8)的侧端位置与缓冲部(7)相固定连接,所述缓冲部(7)的上端位置与内环盘(9)相啮合连接,所述内环盘(9)的顶部位置与外置盘(10)相套接设置,所述外置盘(10)的后端位置与连接座(11)相固定连接,所述缓冲部(7)包括锥块(12)、轨板(13)、连接轴架(14)和弹簧杆(15),所述连接轴架(14)设在缓冲部(7)的内端底部位置,所述连接轴架(14)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轨板(13),所述轨板(13)的上端滑动连接有锥块(12),所述锥块(12)的底部弹性连接有弹簧杆(15),所述连接装置(3)包括配合盘(16)、驱动部(17)、底架(18)、丝杆(19)、立柱(20)、第一电动机(21)、支架(22)、第二电动机(23)和带动盘(24),所述底架(18)设在连接装置(3)的内端一侧底部,所述底架(18)的上端位置与立柱(20)相固定连接,所述立柱(20)的中心转动连接有丝杆(19),所述丝杆(19)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动机(21),所述丝杆(19)的侧端与驱动部(17)相螺纹连接,所述配合盘(16)设在连接装置(3)的内端中心位置处,所述配合盘(16)的侧端对称与支架(22)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架(22)的顶部位置与带动盘(24)相转动连接,所述带动盘(24)的侧端安装有第二电动机(23),所述驱动部(17)包括第一位移块(25)、第一斜架(26)、驱动盘(27)、第三电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梓贤
申请(专利权)人:胡梓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