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工位全自动磁环电感绕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1874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工位全自动磁环电感绕线机,其上料输送线、第一绕线模组、下料输送线和第二绕线模组依次分布在转盘模组的周围并间隔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工位全自动磁环电感绕线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磁环绕线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双工位全自动磁环电感绕线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人工作业流程为:人工先把铜线裁切好,把产品放入台虎钳夹住,人工用拉线钩针拉动铜线,把铜线穿入磁芯。整个过程效率低,因为铜线线径粗,造成人工产能低,品质不能保证,并且因为拉力不一致,造成铜线浪费以及电感量不均匀。当线径大于0.5mm以后,人工穿线非常困难,效率低,当线径超过1.0mm以后,除上述困难外,线径较粗,排线不整齐,造成每个产品电感量误差较大,人工拉线更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高效的双工位全自动磁环电感绕线机。
[0004]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位全自动磁环电感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料输送线、转盘模组、上下料移载模组、第一绕线模组、第二绕线模组以及下料输送线,所述上料输送线、第一绕线模组、下料输送线和第二绕线模组依次分布在转盘模组的周围且间隔90
°
排布,所述转盘模组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四个横向磁环夹爪,所述四个横向磁环夹爪之间间隔90
°
排布,所述上下料移载模组设置于所述转盘模组的上方且包括两个竖向磁环夹爪,所述两个竖向磁环夹爪的活动范围覆盖所述上料输送线的出口端和所述下料输送线的入口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全自动磁环电感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输送线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出口端与磁环承载槽对接,所述输送带的出口端上方设置有上料拨杆组件,所述上料拨杆组件包括第一气缸、拨杆和拨杆座,所述拨杆座与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拨杆与所述拨杆座铰接,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端处固定设置有卡件,所述第一气缸收缩时,所述拨杆座与所述卡件抵接并带动所述拨杆弹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全自动磁环电感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移载模组包括第一竖向移动机构和水平移动机构,所述两个竖向磁环夹爪与所述第一竖向移动机构传动配合,所述第一竖向移动机构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传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工位全自动磁环电感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环承载槽设置于磁环调整模块上,所述磁环调整模块包括L形件、第二气缸和旋转器,所述磁环承载槽设置于所述L形件上,所述L形件的一条边与所述第二气缸的侧面滑动配接,所述L形件的另一条边与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旋转器传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工位全自动磁环电感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上覆盖有导向盖,所述导向盖上开设有供所述磁环上的分区结构通过的限位槽,所述导向盖的入口处为燕尾形结构;所述磁环承载槽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对磁环进行限位的卡槽,所述磁环承载槽的侧边上沿斜向开设有夹取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明园范晓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智诚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