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基硅油制备用冷凝水循环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155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凝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氨基硅油制备用冷凝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冷凝箱,冷凝箱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板,冷凝箱的顶部放置有盖板,冷凝箱的内部开设有冷凝腔,冷凝箱的一侧贯穿有圆管,圆管的外侧套接有套环,套环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流量板,转轴的顶部安装有转盘,圆管的尾端连通有U型管,U型管的顶部开设有进水端,U型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底部开设有出水端,冷凝箱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中转箱,中转箱的顶部安装有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装置使用时蒸汽转换周期长,影响工作效率,其次是装置内壁容易吸附大量水珠滞留,且装置作业完毕后不便于清洗的问题。装置作业完毕后不便于清洗的问题。装置作业完毕后不便于清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基硅油制备用冷凝水循环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冷凝水
,特别涉及一种氨基硅油制备用冷凝水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冷凝水是指水蒸气(即气态水)经过冷凝过程形成的液态水,就是冷凝水。冷凝水是从室内机蒸发器下面的集水盘流出的,它的流量一般与空气的含湿量,露点温度,室温等有关。
[0003]现有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基本都是将蒸汽送入冷凝腔内冷却,但是大量的高温蒸汽直接一次性进入冷凝箱内,会使得冷凝箱内蒸汽密度大且温度高无法短时间内液化,导致蒸汽转换周期长,影响工作效率,其次是装置内壁容易吸附大量水珠滞留,且装置作业完毕后不便于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氨基硅油制备用冷凝水循环利用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氨基硅油制备用冷凝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冷凝箱,所述冷凝箱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板,所述冷凝箱的顶部放置有盖板,所述冷凝箱的内部开设有冷凝腔,所述冷凝箱的一侧贯穿有圆管,所述圆管的外侧套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流量板,所述转轴的顶部安装有转盘,所述圆管的尾端连通有U型管,所述U型管的顶部开设有进水端,所述U型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开设有出水端,所述冷凝箱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中转箱,所述中转箱的顶部安装有水泵。
[0007]进一步,所述套环的内径与圆管的直径相适配,所述套环与圆管套接连接。r/>[0008]进一步,所述流量板横向放置时与圆管内壁不留缝隙,所述流量板的旋转角度为三百六十度。
[0009]进一步,所述U型管分为两组,两组所述U型管均设置有三段,两组所述U型管通过连接管连通。
[0010]进一步,所述冷凝箱由不锈钢材料加工而成,所述冷凝箱内部镂空。
[0011]进一步,所述冷凝腔的内壁采用抛光技术加工,所述冷凝腔内壁光滑。
[0012]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的U型管、连接管、冷凝腔以及盖板,工作人员先将进水端与流出气态水的设备对接,蒸汽从进水端进入,通过U型管和圆管进入到冷凝箱内,在此过程中,由于U型管分为三段,使得蒸汽可以有较长的输送距离,有足够的时间使得蒸汽初步降温,且根据蒸汽的温度可以控制流量板的摆放角度,如果温度过高的话就将蒸汽少量的一点一点放入冷凝箱内,避免大量的高温蒸汽直接一次性进入冷凝箱内,使得冷凝箱内蒸汽密度大且温度高无法短时间内液化,解决了蒸汽转换
周期长,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且冷凝腔的内壁采用抛光技术加工,冷凝腔内壁光滑,冷凝腔内壁平整没有孔洞使得蒸汽液化后不能滞留在内壁,会顺着内壁流下,并且装置作业完毕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打开盖板对冷凝腔内清洗,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凸模和凸模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小型芯插入到凹模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1、支撑板;2、连接管;3、套环;4、转盘;401、转轴;402、流量板;5、U型管;6、圆管;7、冷凝箱;701、冷凝腔;8、盖板;9、进水端;10、水泵11、出水端;12、中转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如图1至3所示,一种氨基硅油制备用冷凝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冷凝箱7,所述冷凝箱7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板1,所述冷凝箱7的顶部放置有盖板8,所述冷凝箱7的内部开设有冷凝腔701,所述冷凝箱7的一侧贯穿有圆管6,所述圆管6的外侧套接有套环3,所述套环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轴401,所述转轴4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流量板402,所述转轴401的顶部安装有转盘4,所述圆管6的尾端连通有U型管5,所述U型管5的顶部开设有进水端9,所述U型管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底部开设有出水端11,所述冷凝箱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中转箱12,所述中转箱12的顶部安装有水泵10。
[0020]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套环3的内径与圆管6的直径相适配,所述套环3与圆管6套接连接,套环3与圆管6套接连接在拆卸时更加方便。
[0021]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流量板402横向放置时与圆管6内壁不留缝隙,所述流量板402的旋转角度为三百六十度,根据蒸汽的温度可以控制流量板402的摆放角度,如果温度过高的话就将蒸汽少量的一点一点放入冷凝箱7内,避免大量的高温蒸汽直接一次性进入冷凝箱7内。
[0022]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U型管5分为两组,两组所述U型管5均设置有三段,两组所述U型管5通过连接管2连通,由于U型管5分为三段,使得蒸汽可以有较长的输送距离,有足够的时间使得蒸汽初步降温,防止冷凝箱7内蒸汽密度大且温度高无法短时间内液化,解决了蒸汽转换周期长,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0023]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冷凝箱7由不锈钢材料加工而成,所述冷凝箱7内部镂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冷凝箱7不仅坚固耐用价格低廉,长时间使用也不会生锈。
[002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冷凝腔701的内壁采用抛光技术加工,所述冷凝腔701内壁光滑,冷凝腔701内壁平整没有孔洞使得蒸汽液化后不能滞留在内壁,会顺着内壁流下。
[0025]在使用本技术时,先检查本技术的固定安装以及安全防护,工作人员先将进水端9与流出气态水的设备对接,出水端11也对接好接收液态水的设备,蒸汽从进水端9进入,通过U型管5和圆管6进入到冷凝箱7内,在此过程中,由于U型管5分为三段,使得蒸汽可以有较长的输送距离,有足够的时间使得蒸汽初步降温,且根据蒸汽的温度可以控制流
量板402的摆放角度,如果温度过高的话就将蒸汽少量的一点一点放入冷凝箱7内,避免大量的高温蒸汽直接一次性进入冷凝箱7内,使得冷凝箱7内蒸汽密度大且温度高无法短时间内液化,解决了蒸汽转换周期长,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由于冷凝腔701的内壁采用抛光技术加工,且冷凝腔701内壁光滑,冷凝腔701内壁平整没有孔洞使得蒸汽液化后不能滞留在内壁,会顺着内壁流下,循环利用时,为水泵10接通电源,水泵10将冷凝腔701内的水抽出顺着另外一组U型管5流去,最后从出水端11流出,装置作业完毕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打开盖板对冷凝腔内清洗,非常方便。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基硅油制备用冷凝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冷凝箱(7),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箱(7)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板(1),所述冷凝箱(7)的顶部放置有盖板(8),所述冷凝箱(7)的内部开设有冷凝腔(701),所述冷凝箱(7)的一侧贯穿有圆管(6),所述圆管(6)的外侧套接有套环(3),所述套环(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轴(401),所述转轴(4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流量板(402),所述转轴(401)的顶部安装有转盘(4),所述圆管(6)的尾端连通有U型管(5),所述U型管(5)的顶部开设有进水端(9),所述U型管(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底部开设有出水端(11),所述冷凝箱(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中转箱(12),所述中转箱(12)的顶部安装有水泵(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基硅油制备用冷凝水循环利用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家勇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拓信有机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