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可调阻尼减震器外置式电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045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车用可调阻尼减震器外置式电磁阀,包括相互固定的阀外壳及螺线管,所述阀外壳的下腔体中设置有外阀套组件,所述外阀套组件包括外阀套,所述外阀套呈圆筒状,其内部径向延伸一圆周凸起将所述外阀套的内部空间分为上油腔和下油腔,所述下油腔内可滑动设置有流道阀芯,所述流道阀芯与所述圆周凸起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流道弹簧,所述上油腔内可滑动设置有控制阀芯,所述控制阀芯与所述圆周凸起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控制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改变电磁阀整体功能基础上优化内部结构,减少零件数量,在提高电磁阀整体响应时间的同时还降低制造成本;完全通孔的结构,可以始终对轴承进行润滑。以始终对轴承进行润滑。以始终对轴承进行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可调阻尼减震器外置式电磁阀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可调阻尼减震器调节用的电磁阀。

技术介绍

[0002]减振器是车辆重要的零部件,它对车辆运行时的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起到关键作用。传统减震器拥有固定的特性,在伸张或压缩过程中提供固定的阻尼特性曲线,而可调式减震器则提供一个特性场,系统根据工况(路面状况、制动、加速、转弯、驾驶员意愿 等)适时选择场中不同阻尼,以遏制车身振动、阻止轮胎产生跳动,保持车身稳定。
[0003]设定减振器的阻尼特性时,如何平衡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具有一定的矛盾,普通减振器的阻尼特性值相对固定,在调校过程中往往在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中取折中方案,因此在不同路面下普通减振器并不能保证车辆悬挂系统能表现出最佳的阻尼特性,不能很好地兼顾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因此目前的车辆上一般会采用一种可变阻尼减震器的技术来解决此问题。
[0004]可变阻尼减震器主要通过磁流变、电磁阀式、步进电机式等方式实现,电磁阀式以性能可靠、成本低、响应迅速、结构紧凑等优势应用广泛。中国专利CN109185382A揭示了一种内置电磁阀式可变阻尼减震器,虽然电磁阀式可变阻尼减震器在国内外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在实际应用中电磁阀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0005] (1)可调节范围小。传统电磁阀由于单通道节流,很难在有限的运动区间内实现更宽的调节范围,导致一定电流范围内减震器压缩力与反驳力变化不大。
[0006] (2)响应慢。调节滞环大,导致电磁阀动作迟缓,从而导致减震器总成响应速度降低。
[0007] (3)控制精度低。调节减震器阻尼的电磁阀由于调节范围小,导致在调节区间内很小的电流变化将引起电磁阀较大的开口变化,导致控制精度降低。
[0008] (4)阻尼力线性度低。
[0009]由此一种在普通减振器外部加装电磁阀的技术应运而生,如中国专利CN110360261A和CN209581070U所揭示,电磁阀的作用是根据其供电电流大小来改变油液在减振器的节流面积,从而改变减振器的阻尼特性。控制器根据具体路况计算出给电磁阀合理的电流,使得减振器能实时保证不同路况下的最佳阻尼特性。但目前这类主流电磁阀的普遍结构复杂,要求零部件的加工精度高,成本高昂;并且电磁阀内部的先导部分零部件较多,组装结构复杂,从而影响电磁阀的响应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车用可调阻尼减震器外置式电磁阀。
[0011]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2]一种车用可调阻尼减震器外置式电磁阀,包括相互固定的阀外壳及螺线管,所述螺线管的用来产生电磁力的线圈绕组伸入至所述阀外壳的上腔体中,所述螺线管的内部空间中同轴设置有可轴向移动的磁芯总成,所述磁芯总成包括磁芯轴及固定在其外周的软磁体,所述阀外壳的下腔体中设置有外阀套组件,所述外阀套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阀外壳的下腔体中的外阀套,所述外阀套呈圆筒状,其内部径向延伸一圆周凸起将所述外阀套的内部空间分为上油腔和下油腔,所述下油腔内可滑动设置有流道阀芯,所述流道阀芯与所述圆周凸起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流道弹簧,所述上油腔内可滑动设置有控制阀芯,所述控制阀芯与所述圆周凸起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控制弹簧。
[0013]优选的,所述外阀套一侧固定有上盖,两者限定形成所述下油腔,所述上盖上设置有进油口,且与所述外阀套的侧壁共同限定形成回油通道。
[0014]优选的,所述磁芯轴的两端分别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中滑动,所述第一轴承固定设置在前轴承支座中,所述第二轴承固定设置在后轴承支座中,所述后轴承支座与所述阀外壳焊接在一起,所述前轴承支座过盈安装在所述阀外壳内。
[0015]优选的,所述磁芯轴为中空管,且其下端部伸出于所述第一轴承外,并与所述控制阀芯的上表面相抵接,所述控制阀芯具有与所述磁芯轴的中空内径相当的通孔并始终导通。
[0016]优选的,所述控制阀芯具有一底盘以及同轴垂直设置的凸柱,所述凸柱的自由端为锥形体,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凸柱及底盘,所述锥形体可伸入至所述圆周凸起内的中空通道中,所述中空通道始终与所述控制阀芯的通孔导通。
[0017]优选的,所述控制阀芯的底盘上均布有油孔,围绕在所述凸柱的四周,在电磁阀失电状态时,所述凸柱的锥形体与所述圆周凸起之间具有间隙,形成上油腔流道口,并通过所述油孔与设置在所述阀外壳上的溢流通道导通。
[0018]优选的,所述控制阀芯的上表面环布有凸台,以使所述控制阀芯的上表面形成沟壑状,所述油孔通过所述沟壑始终与所述溢流通道导通。
[0019]优选的,所述流道阀芯的内腔呈倒梯形形状。
[0020]优选的,所述外阀套和所述上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在不改变电磁阀整体功能基础上优化内部结构,减少零件数量,在提高电磁阀整体响应时间的同时还降低制造成本;完全通孔的结构,可以始终对轴承进行润滑。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3]图1: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失电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25]图3:本技术优选实施例通电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
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车用可调阻尼减震器外置式电磁阀,包括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用可调阻尼减震器外置式电磁阀,包括相互固定的阀外壳(5)及螺线管(11),所述螺线管(11)的用来产生电磁力的线圈绕组伸入至所述阀外壳(5)的上腔体中,所述螺线管(11)的内部空间中同轴设置有可轴向移动的磁芯总成(8),所述磁芯总成(8)包括磁芯轴(22)及固定在其外周的软磁体,所述阀外壳(5)的下腔体中设置有外阀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阀套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阀外壳(5)的下腔体中的外阀套(14),所述外阀套(14)呈圆筒状,其内部径向延伸一圆周凸起(21)将所述外阀套(14)的内部空间分为上油腔(16)和下油腔(17),所述下油腔(17)内可滑动设置有流道阀芯(3),所述流道阀芯(3)与所述圆周凸起(21)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流道弹簧(4),所述上油腔(16)内可滑动设置有控制阀芯(12),所述控制阀芯(12)与所述圆周凸起(21)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控制弹簧(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可调阻尼减震器外置式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阀套(14)一侧固定有上盖(1),两者限定形成所述下油腔(17),所述上盖(1)上设置有进油口(15),且与所述外阀套(14)的侧壁共同限定形成回油通道(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可调阻尼减震器外置式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轴的两端分别在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10)中滑动,所述第一轴承(7)固定设置在前轴承支座(6)中,所述第二轴承(10)固定设置在后轴承支座(9)中,所述后轴承支座(9)与所述阀外壳(5)焊接在一起,所述前轴承支座(6)过盈安装在所述阀外壳(5)内。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东海杨梁王金刚宗毅猛李洋
申请(专利权)人:坤泰车辆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