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湿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9446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人工湿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结构。所述人工湿地结构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粗滤池、下行池和上行池,所述粗滤池的上,所述粗滤池内设置有粗滤装置,污水经由粗滤池处理后进入下行池内,所述下行池内设置有布水机构,所述上行池的底部与下行池连通且在连通处设置有滤网,所述上行池的上部还设置有抽水泵,所述下行池和上行池底部均设置有人工湿地基质,所述人工湿地基质上层还设置有种植层,所述下行池的种植层和上行池的种植层中分别种植有不同的净水植物。所述人工湿地结构可针对不同污染程度的污水设计不同的净化路线,以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质量。以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质量。以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湿地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人工湿地
,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湿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人工湿地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0003]根据污水在湿地床中流动的方式,可将人工湿地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垂直流人工湿地、潜流式人工湿地和表面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处理氨氮含量高的污水,污水从湿地表面纵向流向填料床的底部;具有较强的去除有机物和氮的能力,且有很高的稳定性及抗冲击负荷能力。潜流式人工湿地由一个或多个填料床组成,污水从一端水平流过填料床到另一端。处理过程中减少了臭气的散发和臭味的产生,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医疗废水、暴雨径流、矿山废水、石油开采废水、垃圾场渗滤液等污水,但潜流式人工湿地容易发生堵塞现象。
[0004]现有积水中的人工湿地只针对一种污水进行设计施工,不能针对多种污染程度不同的污水分别处理,针对污染程度不同的污水处理所需的时间相差不大,不利于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湿地结构,所述人工湿地结构设计合理,可针对不同污染程度的污水分类分型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同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人工湿地而言,其针对高污染污水的处理效果更佳,在城市景观建设上,其美观度和实用性也有极大地提高。/>[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人工湿地结构,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粗滤池、下行池和上行池,所述粗滤池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粗滤池内设置有粗滤装置,所述下行池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末端连接有布水机构,所述上行池的底部与下行池连通且在连通处设置有滤网,所述上行池的上部还设置有抽水泵,所述下行池和上行池底部均设置有人工湿地基质,所述人工湿地基质上层还设置有种植层,所述下行池的种植层和上行池的种植层中分别种植有不同的净水植物;所述人工湿地由外向内依次设置三个湿地池,其水流有外向内逐渐进行净化,粗滤池用作物理化学处理池,有效减少下行池和上行池内的堵塞;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下行池内进行第二次处理,针对污染程度较低的污水可在经过下行池处理后即进行排放,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若经过下行池处理后的污水尚未达到排放标准,则可继续进入上行池内进行处理,处理过程连续,且经过上行池处理后的污水清洁程度更高;同时,下行池和上行池内种植不同的净化植物,不仅利于污水处理,所述湿地结构的观赏性
也得到了提升。
[0008]进一步地,所述粗滤池内设置有格栅,所述格栅用于过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减少后续湿地池的堵塞。
[0009]进一步地,所述粗滤池的底部铺设有砾石,能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颗粒物杂质,避免下行池堵塞。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下行池底部设置有曝气管路,所述曝气管路呈螺旋状分布,所述曝气管用于为池体增加溶解氧。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行池底部设置有集水管道,所述集水管道的末端与第二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口上设置有阀门,当污水景观下行池即达到排放标准时即可打开所述阀门,通过所述集水管道向外进行排放,如污水还未达到排放标准,则可关闭所述阀门,使污水经由上行池后再排放,有效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节约资源。
[0012]进一步地,所述人工湿地基质至少包括泥炭、灰渣、陶粒、碎石、高炉渣、废砖块、粉煤灰、膨胀土、蛭石、鹅卵石、沸石、硅藻土、钢渣、电气石中的两种,所述人工湿地基质由各种填料组合而成,有效避免堵塞,提高净化能力以及运行周期。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上行池中填充的人工湿地基质粒径小于下行池中填充的同种人工湿地基质的粒径,使污水在上行池中得到更有效地处理且经由下行池处理后的污水不易造成上行池淤堵。
[0014]进一步地,所述粗滤池、下行池以及上行池的形状均为圆形,占地面积小、观赏性高且处理效率高。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一方面,通过设置三重湿地净化池,使污水在由外向内流动的过程中得到逐渐净化,相对于传统单一的人工湿地来说具有更高效的净化能力,且下行池和上行池可分别针对不同污染物进行针对设计,其处理灵活性更高,整体观赏性也更佳。
[0017]另一方面,可针对不同污水的污染情况分型处理,对于污染程度不高、经由下行池处理即合格的污水可直接在下行池底部进行排放,对于污染程度严重、经由下行池处理后仍不合格的污水可继续经过上行池进行再次处理,提高污水处理合格率和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人工湿地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人工湿地结构剖面图;
[0020]附图标记为:1为粗滤池,11为第一进水口,12为第一出水口,13为格栅,14为砾石,2为下行池,21为第二进水口,22为第二出水口,23为布水机构, 24为集水管道,25为曝气管路,3为上行池,4为人工湿地基质,5为种植层, 6为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如图1

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工湿地结构,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粗滤池
1、下行池2和上行池3,所述粗滤池1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1,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12,待处理污水经由第一进水口11进入所述人工湿地中进行后续处理;所述粗滤池1内设置有粗滤装置,所述粗滤装置用于去除大颗粒杂质;所述下行池2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21,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 22,所述第二进水口21与第一出水口12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21的末端连接有布水机构23,所述上行池3的底部与下行池2连通且在连通处设置有滤网6,所述滤网6便于分隔下行池2和上行池3中填充的人工湿地基质4,所述下行池2中的污水经由所述滤网6进入上行池3;所述上行池3的上部还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用于将处理完成的污水进行排放;所述下行池2和上行池3 底部均设置有人工湿地基质4,所述人工湿地基质4上层还设置有种植层5,所述下行池2的种植层5和上行池3的种植层5中分别种植有不同的净水植物。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粗滤池1内设置有格栅13,所述格栅13用于过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减少后续湿地池的堵塞。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粗滤池1的底部铺设有砾石14,能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颗粒物杂质,且易于清理,能有效减少后续湿地池的堵塞。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行池2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粗滤池(1)、下行池(2)和上行池(3),所述粗滤池(1)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1),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12),所述粗滤池(1)内设置有粗滤装置,所述下行池(2)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21),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22),所述第二进水口(21)与第一出水口(12)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21)的末端连接有布水机构(23),所述上行池(3)的底部与下行池(2)连通且在连通处设置有滤网(6),所述上行池(3)的上部还设置有抽水泵,所述下行池(2)和上行池(3)底部均设置有人工湿地基质(4),所述人工湿地基质(4)上层还设置有种植层(5),所述下行池(2)的种植层(5)和上行池(3)的种植层(5)中分别种植有不同的净水植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池(1)内设置有格栅(1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平姚国华吕子文曾文红许竞唐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江建筑勘察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