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污染河道生物生态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313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微污染河道生物生态修复结构,解决了单靠浮水植物进行水质的修复,浮水植物容易损坏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河道和河岸,河岸上设有排泄口,排泄口的四周设有用于阻挡废液的浮板,浮板包括横板和侧板,横板和侧板均开设有用于收纳废液的收纳口,横板的底部嵌接有第一环形框,第一环形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上设有通孔,侧板上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一体连接有与通孔转动连接的固定轴,两个侧板上均设有固定杆,固定杆通过细绳与河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浮板,对废液进行一部分的阻挡,避免当重金属浓度过大时,容易造成植物的缺氧,减弱结构本身的修复效果。弱结构本身的修复效果。弱结构本身的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污染河道生物生态修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绿化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微污染河道生物生态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的污水、垃圾也变的越来越多,一些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放至河流中,导致河流中的重金属过重、污染加重,影响到河流中的生物生存,同时影响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河流中的重金属过重、污染加重,影响到河流中的生物生存和影响人们的生活;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微污染河道生物生态修复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3]目前公开号为CN20949338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微污染河道生物生态修复结构,包括河道,所述河道的沿岸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浮水植物浮床,所述河道的上游设有上游浮水植物净化带,且河道的下游设有下游浮水植物净化带,两个所述浮水植物浮床中均设有第一浮板,所述第一浮板上设有与其配合设置的第一限位机构,所述上游浮水植物净化带和下游浮水植物净化带中分别设有第二浮板和第三浮板。本技术通过在河道中设置浮水植物浮床和浮水植物净化带,实现对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污染物自净化、调节和维持,为河道的生物生态修复创造了有利条件,解决了河道污染带给河道生物和人们的影响,但是单靠浮水植物进行水质的修复,当重金属浓度过大时,容易造成植物的缺氧,减弱结构本身的修复效果。
[0004]本技术提出一个技术方案解决了单靠浮水植物进行水质的修复,浮水植物容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污染河道生物生态修复结构,解决了单靠浮水植物进行水质的修复,浮水植物容易损坏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微污染河道生物生态修复结构,包括河道和所述河道两边的河岸,所述河岸上设有排泄口,所述排泄口的四周设有用于阻挡废液的浮板,所述浮板包括横板和侧板,所述横板和侧板均开设有用于收纳废液的收纳口,所述横板的底部嵌接有第一环形框,所述第一环形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通孔,所述侧板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一体连接有与所述通孔转动连接的固定轴,两个所述侧板上均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通过绳索与河岸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泄口排出废液,通过设置浮板,使得对废液进行一部分的阻挡,避免当重金属浓度过大时,容易造成植物的缺氧,减弱结构本身的修复效果,通过设置环形框,不仅起到浮板与浮板之间的连接作用,也起到了承重的作用,使得收纳口一直处于水平面上,废液不断堆积时可以排进收纳口内,进行一定的收纳作用,通过设置固定
杆,利用绳索与河岸连接,避免浮板通过水流远离排泄口,失去阻挡作用。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上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一端与所述通孔相通,所述通槽的另一端为开口,所述通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用于封闭所述通槽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弹性件和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连接,所述弹性件用于推动限位块直至抵触在通槽的内壁上。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结构,按压限位块,受到外力影响,弹性件产生形变,使得限位块收纳到第一腔室内,此时便能轻松将固定轴通过通槽,当固定轴完全进入到通孔内时,松开限位块,弹性件不受外力影响,通过自身的弹性,带动限位块伸出第一腔室,并推动限位块直至抵触在通槽的内壁上,使得固定轴固定,使得侧板与横板连接稳定。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背离通槽开口的一侧设置呈弧形。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呈弧形,使得限位块与固定轴相互配合,使得固定轴转动更加轻松。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腔室的开口处设有密封垫。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密封垫,对第一腔室进行密封,避免污水进入到第一腔室内,造成弹性件的损坏。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限位块移动的推杆,所述通槽的内壁上设有供所述推杆移动的移动槽。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推杆,推杆移动,带动限位块移动,使得固定轴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杆上设有防滑纹。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滑纹,增大摩擦力,使得推动推杆更加方便。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河道的下游位于所述浮板的下方设有若干浮水植物。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浮水植物,用于吸附浮板所漏挡的废液,增加了整体结构的修复效果,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环保。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排泄口排出废液,通过设置浮板,使得对废液进行一部分的阻挡,避免当重金属浓度过大时,容易造成植物的缺氧,减弱结构本身的修复效果,通过设置环形框,不仅起到浮板与浮板之间的连接作用,也起到了承重的作用,使得收纳口一直处于水平面上,废液不断堆积时可以排进收纳口内,进行一定的收纳作用,通过设置固定杆,利用绳索与河岸连接,避免浮板通过水流远离排泄口,失去阻挡作用,当阻挡有遗漏时,会通过浮水植物进行废液的自净化、调节和维持。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种微污染河道生物生态修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本技术的外部结构;
[0023]图2为本技术一种微污染河道生物生态修复结构的浮板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本技术的浮板的外部结构;
[0024]图3为本技术一种微污染河道生物生态修复结构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本技术的连接件的外部结构。
[0025]图中:1、河道;2、河岸;3、排泄口;4、浮板;5、横板;6、侧板;7、收纳口;8、第一环形框;9、连接件;10、通孔;11、连接槽;12、固定轴;13、固定杆;14、通槽;15、第一腔室;16、弹性件;17、限位块;18、推杆;19、移动槽;20、浮水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7]一种微污染河道生物生态修复结构,如图1-图3所示,包括河道1和河道1两边的河岸2,河岸2上设有排泄口3,废液从排泄口3排出到河道1内,排泄口3的四周漂浮有用于阻挡废液的浮板4,浮板4包括横板5和侧板6,横板5和侧板6均开设有用于收纳废液的收纳口7,横板5的底部嵌接有第一环形框8,第一环形框8的两侧均一体连接有连接件9,连接件9上开设有通孔10,侧板6上开设有连接槽11,连接槽11内一体连接有与通孔10转动连接的固定轴12,连接件9上还开设有通槽14,通槽14的一端与通孔10相通,通槽14的另一端为开口,通槽14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腔室15,第一腔室15的开口处安装有密封垫,第一腔室15内设有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污染河道生物生态修复结构,包括河道(1)和所述河道(1)两边的河岸(2),所述河岸(2)上设有排泄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泄口(3)的四周设有用于阻挡废液的浮板(4),所述浮板(4)包括横板(5)和侧板(6),所述横板(5)和侧板(6)均开设有用于收纳废液的收纳口(7),所述横板(5)的底部嵌接有第一环形框(8),所述第一环形框(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9),所述连接件(9)上设有通孔(10),所述侧板(6)上开设有连接槽(11),所述连接槽(11)内一体连接有与所述通孔(10)转动连接的固定轴(12),两个所述侧板(6)上均设有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通过绳索与河岸(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河道生物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9)上设有通槽(14),所述通槽(14)的一端与所述通孔(10)相通,所述通槽(14)的另一端为开口,所述通槽(14)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腔室(15),所述第一腔室(15)内设有用于封闭所述通槽(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根元陈小英项小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永腾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