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升降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8633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升降支撑装置,解决了滚轮组不方便固定,费时费力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立柱,立柱的顶部设有伸缩柱,两个伸缩柱之间设有支撑横杆,立柱的底部设有若干滚轮,立柱的底部用于容纳滚轮的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伸缩杆,伸缩杆包括内杆和外管,外管内设有第一腔室,外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容纳腔的内壁上,内杆的一端插入第一腔室,内杆的另一端与滚轮连接,第一腔室内设有用于升降内杆的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驱动结构,利用驱动结构,使得滚轮从容纳腔内伸出或收纳,使得不需要抬起整个支撑装置,也可以将滚轮与地面接触,减少了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升降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古建筑修复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升降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目前,一般用于古建筑的修复保护的支撑装置,耐久性差,支撑效果一般,形同虚设,且容易损坏,拆装更换麻烦,大型的支撑装置则结构复杂,搬运耗费人力物力,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目前公开号为CN20533020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保护的支撑装置,包括立柱,立柱上设有伸缩柱,立柱上设有控制手轮,伸缩柱上设有十字环扣,十字环扣之间连接有支撑横杆,支撑横杆的两端设有卡位机构,卡位机构包括固定基座和卡扣头,固定基座固定连接卡扣头,固定基座设于支撑横杆上,伸缩柱的上端设有檩条,檩条与伸缩柱之间设有连接机构,立柱上设有滑槽,滑槽上滑动连接有滚轮组。本技术具有可移动性,搬运方便,可调节支撑高度,拆装简单,支撑牢固,制造成本低,实用性强,但是当需要移动时,需要将整个支撑装置抬起来再固定滚轮组,费时费力。本技术提出一个技术方案解决了滚轮组不方便固定,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升降支撑装置,解决了滚轮组不方便固定,费时费力的问题,减少了人力。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升降支撑装置,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伸缩柱,两个所述伸缩柱之间设有支撑横杆,所述立柱的底部设有若干滚轮,所述立柱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滚轮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内杆和外管,所述外管内设有第一腔室,所述外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所述内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腔室,所述内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滚轮连接,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用于升降所述内杆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丝杆、转动轴、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腔室并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立柱,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丝杆上,所述从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所述内杆套设在所述丝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滚轮,使得支撑装置整体移动更加方便,通过设置容纳腔,将滚轮收入到容纳腔内,对滚轮进行一个保护作用,并且避免滚轮暴露在外部,与整体结构显得突兀,通过设置驱动装置,使得不需要抬起整个支撑装置,也可以将滚轮与地面接触,减少了人力,转动转动轴,使得主动锥齿轮转动,主动锥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从动锥齿轮转动带动丝杆转动,内杆套设在丝杆上,丝杆带动内杆在丝杆上移动,使得滚轮可以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滚轮伸出和收纳进容纳腔中,当滚轮伸出容纳腔时,滚轮支撑起整个支撑装置,使得支撑装置移动更加方便,当滚轮收入到容纳腔内时,立柱的底面与地面充分接触,使得支撑装置的放置更加平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上设有固定柱,所述内杆套设在所述固定柱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柱,限制了内杆的转动自由度,使得内杆在丝杆上移动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杆插入所述第一腔室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块,避免内杆在丝杆上移动时脱离外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轴伸出所述立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手轮,使得转动转动轴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轮上设有防滑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滑纹,增大了摩擦力,使得转动手轮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的底部设有防滑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滑垫,使得支撑装置的放置更加平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轮为万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万向轮,使得支撑装置移动更加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滚轮,使得支撑装置整体移动更加方便,通过设置容纳腔,将滚轮收入到容纳腔内,对滚轮进行一个保护作用,并且避免滚轮暴露在外部,与整体结构显得突兀,通过设置驱动装置,转动转动轴,使得主动锥齿轮转动,主动锥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从动锥齿轮转动带动丝杆转动,内杆套设在丝杆上,丝杆带动内杆在丝杆上移动,使得滚轮可以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滚轮伸出和收纳进容纳腔中,当滚轮伸出容纳腔时,滚轮支撑起整个支撑装置,使得支撑装置移动更加方便,当滚轮收入到容纳腔内时,立柱的底面与地面充分接触,使得支撑装置的放置更加平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升降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本技术的外部结构;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升降支撑装置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本技术的立柱的外部结构;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升降支撑装置的立柱的剖视图,主要用于表现本技术的立柱的内部结构;图中:1、立柱;2、伸缩柱;3、支撑横杆;4、容纳腔;5、伸缩杆;6、内杆;7、外管;8、第一腔室;9、滚轮;10、丝杆;11、转动轴;12、主动锥齿轮;13、从动锥齿轮;14、固定柱;15、限位块;16、手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升降支撑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立柱1,立柱1的顶部设有伸缩柱2,两个伸缩柱2之间设有支撑横杆3,立柱1的底部设有防滑垫,立柱1的底部还开设有用于容纳滚轮9的容纳腔4,容纳腔4内设有伸缩杆5,伸缩杆5包括内杆6和外管7,外管7内开设有第一腔室8,外管7的一端焊接在容纳腔4的内壁上,内杆6的一端插入第一腔室8并焊接有限位块15,内杆6的另一端与滚轮9通过万向节固定连接,第一腔室8内设有用于升降内杆6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丝杆10、转动轴11、主动锥齿轮12和从动锥齿轮13,转动轴11的一端插入第一腔室8并与主动锥齿轮12焊接,转动轴11的另一端伸出立柱1并焊接有手轮16,手轮16上设有防滑纹,丝杆10的一端与第一腔室8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从动锥齿轮13焊接在丝杆10上,从动锥齿轮13与主动锥齿轮12啮合,第一腔室8的内壁上还焊接有固定柱14,内杆6套设在丝杆10和固定柱14上。工作原理:通过设置滚轮9,使得支撑装置整体移动更加方便,通过设置容纳腔4,将滚轮9收入到容纳腔4内,对滚轮9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升降支撑装置,包括立柱(1),所述立柱(1)的顶部设有伸缩柱(2),两个所述伸缩柱(2)之间设有支撑横杆(3),所述立柱(1)的底部设有若干滚轮(9),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滚轮(9)的容纳腔(4),所述容纳腔(4)内设有伸缩杆(5),所述伸缩杆(5)包括内杆(6)和外管(7),所述外管(7)内设有第一腔室(8),所述外管(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容纳腔(4)的内壁上,所述内杆(6)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腔室(8),所述内杆(6)的另一端与所述滚轮(9)连接,所述第一腔室(8)内设有用于升降所述内杆(6)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丝杆(10)、转动轴(11)、主动锥齿轮(12)和从动锥齿轮(13),所述转动轴(11)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腔室(8)并与所述主动锥齿轮(1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11)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立柱(1),所述丝杆(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8)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13)固定连接在所述丝杆(10)上,所述从动锥齿轮(13)与所述主动锥齿轮(12)啮合,所述内杆(6)套设在所述丝杆(1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古建筑修复的升降支撑装置,包括立柱(1),所述立柱(1)的顶部设有伸缩柱(2),两个所述伸缩柱(2)之间设有支撑横杆(3),所述立柱(1)的底部设有若干滚轮(9),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滚轮(9)的容纳腔(4),所述容纳腔(4)内设有伸缩杆(5),所述伸缩杆(5)包括内杆(6)和外管(7),所述外管(7)内设有第一腔室(8),所述外管(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容纳腔(4)的内壁上,所述内杆(6)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腔室(8),所述内杆(6)的另一端与所述滚轮(9)连接,所述第一腔室(8)内设有用于升降所述内杆(6)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丝杆(10)、转动轴(11)、主动锥齿轮(12)和从动锥齿轮(13),所述转动轴(11)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腔室(8)并与所述主动锥齿轮(1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11)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立柱(1),所述丝杆(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8)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13)固定连接在所述丝杆(10)上,所述从动锥齿轮(13)与所述主动锥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彩琴李俊杰孙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永腾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