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炭基有机肥用废菌棒粉碎造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9312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炭基肥技术领域,尤其是生物炭基有机肥用废菌棒粉碎造粒装置,经在造粒腔底部设电机,电机输出端设输出轴,输出轴顶端设第六齿轮,在造粒腔内设搅拌杆、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第六齿轮相互啮合;搅拌杆两端伸出造粒腔,且两端设第五齿轮,造粒腔顶部设粉碎组件,粉碎组件与造粒腔间设筛板,粉碎组件左端和右端设安全隔板,安全隔板与粉碎组件间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内设联动杆、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二轴承,第三齿轮与第五齿轮相互啮合,粉碎组件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实现对废菌棒均匀粉碎、造粒,减轻废菌棒粉末成分对炭化过程的飞灰影响,提高废菌棒利用率,利于生物炭基有机肥品质保障。机肥品质保障。机肥品质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炭基有机肥用废菌棒粉碎造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炭基肥生产
,尤其是一种生物炭基有机肥用废菌棒粉碎造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废菌棒是食用菌产业的固体废弃物,其中残留着大量纤维素、半木质纤维素、代谢产物,含有大量有机质成分,故而,被大量应用于有机肥生产。目前,有研究者开展了废菌棒在生物炭基肥生产领域应用,例如:将废菌棒粉碎成粉末后,拌入生物炭及其他原料成分搅拌均匀,造粒;或者是将废菌棒部分炭化,使得形成部分生物炭之后,拌入其他原料成分,搅拌均匀,造粒。可是,由于废菌棒中粉末较多,炭化时容易产生大量灰尘,使得在生物炭基有机肥制备过程的利用率较低,且在炭化处理过程,容易造成飞灰,污染环境;同时,废菌棒在被食用菌利用之后,其中颗粒不均匀,导致炭化处理过程的受热均匀性较差,影响炭化处理效果,使得炭化处理工艺控制难度较大,造成废菌棒炭化处理应用到生物炭基有机肥生产时,其生物炭基有机肥品质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炭基有机肥用废菌棒粉碎造粒装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炭基有机肥用废菌棒粉碎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粉碎组件,所述粉碎组件顶部设有料斗(1),所述粉碎组件底部设有造粒腔(15),且在所述粉碎组件与所述造粒腔(15)之间设有筛板;所述粉碎组件左端和右端均设有安全隔板(9),所述安全隔板(9)与所述粉碎组件外壁之间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内设有联动杆(11),所述联动杆(11)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设有第二轴承(12);所述联动杆(11)顶端设有第二齿轮(10),所述联动杆(11)底端设有第三齿轮(13);所述粉碎组件上设有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端部设有第一齿轮(4),所述第一齿轮(4)与所述第二齿轮(10)相互啮合;所述造粒腔(15)内设有搅拌杆(17),所述搅拌杆(17)横向设置,且从所述造粒腔(15)左端和右端分别穿出;所述搅拌杆(17)与所述造粒腔(15)壁之间设有第三轴承(14),所述搅拌杆(17)左端和右端均设有第五齿轮(18),所述第五齿轮(18)与所述第三齿轮(13)相互啮合;所述搅拌杆(17)中间设有第四齿轮(16),所述造粒腔(15)底部设有造粒板(20),所述造粒板(20)上设有若干造粒孔;所述造粒板(20)中心设有第四轴承(21),所述第四轴承(21)内设有输出轴(23),所述输出轴(23)顶部设有第六齿轮(22),所述第六齿轮(22)与所述第四齿轮(16)相互啮合;所述第六齿轮(22)与所述造粒板(20)之间的所述输出轴(23)上设有挤压板(24),所述输出轴(23)底端设有电机,所述安全隔板(9)底部设有立柱(1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炭基有机肥用废菌棒粉碎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所述联动杆(11)穿过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敬李威陈登群杨丹杨召覃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贵福生态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