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铆合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铆合加工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铆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铆合加工时,经常需要将比较小的配件铆合到较大的产品上,针对这种类型的产品常进行铆合加工,铆合是冷作手段之一,是用机械力使两工件之间经过中间工件得以连接的方法。
[0003]在专利号为201720781393.3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铆合结构,该专利中描述到“本技术的铆合结构提高了铆合效率而且不会影响铆合后的产品外观,尤其适用于将体积较小的配件铆合到体积较大的产品”,但是该专利中承接配件的下模座灵活性较差,不可根据需要改变搁置板上配件等的方位,在需要对不同位置进行铆合时,常需要频繁取下调整配件的位置,安全性较低,且较为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铆合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传统承接配件的下模座灵活性较差,不可根据需要改变搁置板上配件方位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铆合结构,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所述下模座的上表壁开设有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1)和上模座(11),所述下模座(1)的上表壁开设有环形滑槽(15),所述环形滑槽(15)的内部底部滚动安装有滚珠(16),所述下模座(1)的上方安装有活动垫板(13),所述活动垫板(13)的下表壁连接有与环形滑槽(15)相适配的环形滑条(2),且活动垫板(13)的上表壁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搁置板(4),所述上模座(11)的下表壁固定有压板(12),且上模座(11)的底端一侧安装有铆合冲头(9),所述铆合冲头(9)远离上模座(11)的一端贯穿压板(12)并延伸至其下方,所述搁置板(4)的上表壁靠近中间位置处呈环形阵列开设有与铆合冲头(9)相适配的第二铆合孔(7),所述活动垫板(13)上表壁且位于第二铆合孔(7)的正下方开设有第一铆合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铆合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金磊,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福慧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