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式底盘及移动式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式底盘包括:底盘支架、若干个驱动轮组件、供电器和控制器;其中,驱动轮组件设置在底盘支架的底部;底盘支架上开设有存储空间,供电器和控制器沿底盘支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存储空间内,控制器用以控制各驱动轮组件的转速、转向和各驱动轮组件之间的转速差,进行差速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该磁共振系统的轻松自由移动,增加磁共振系统使用空间灵活性,可使得该磁共振系统移动至待检测对象所在位置处,避免了不便待检测对象的行走和移动进而避免了对待检测对象的二次损伤,同时,减轻了医院人力资源的负担,从而提高了该磁共振系统的使用便利性和使用范围。范围。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底盘及移动式磁共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磁共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式底盘及移动式磁共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磁共振系统均为固定安装形式,磁体等相关功能部件需要安装在固定的磁共振屏蔽室内,现有机柜较大故放置在磁共振屏蔽室外,需要做磁共振检查患者都需要被送到核磁检查室内进行扫描检查,但对于一些特殊患者由于治疗需要不方便进行长距离移动,特别是ICU病房内患者和某些急诊患者,这对其扫描检查带来很大的不便也可能对其进行造成二次损伤。还有一些专科诊室患者需要做磁共振检查时也需要到固定式磁共振诊察室内进行排队检查,增加患者就诊时间,可能延误其治疗也带来了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式底盘及移动式磁共振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磁共振系统固定式安装给患者扫描检查带来很多不便的问题。
[0004]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式底盘,该差速移动式底盘包括:底盘支架、若干个驱动轮组件、供电器和控制器;其中,所述所述驱动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支架的底部,用以带动所述底盘支架移动;所述底盘支架上开设有存储空间,所述供电器和所述控制器沿所述底盘支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存储空间内,所述控制器用以控制各所述驱动轮组件的转速、转向和各所述驱动轮组件之间的转速差,进行差速运动以实现所述底盘支架的移动、转向和原地旋转。
[0005]进一步地,上述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式底盘,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驱动轮、驱动轮支架和伺服电机;其中,所述驱动轮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驱动轮支架,并且,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驱动轮相连接,用以驱动所述麦克纳姆轮转动,以实现所述驱动轮的行走。
[0006]进一步地,上述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式底盘,各所述驱动轮组件的伺服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伺服电机的转速和转动方向,以通过控制所述驱动轮的转速和转动方向控制所述底盘支架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0007]进一步地,上述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式底盘,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驱动轮之间通过减速机相连接。
[0008]进一步地,上述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式底盘,所述底盘支架的底部设有辅助轮组件,用于对所述底盘支架进行辅助支撑以分担所述驱动轮组件的承重载荷。
[0009]进一步地,上述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式底盘,所述驱动轮组件为一对,其于所述底盘支架的中间位置沿所述底盘支架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底盘支架底部下方的两侧,并且,所述辅助轮组件为四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盘支架的四角位置。
[0010]进一步地,上述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式底盘,所述驱动轮组件为一对,其于所述底盘支架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底盘支架的对角位置,并且,所述辅助轮组件为两个且分别设置
在所述底盘支架的另一对角线位置。
[0011]进一步地,上述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式底盘,所述驱动轮组件为两对,其于所述底盘支架的底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盘支架的四角位置。
[0012]本技术提供的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底盘,通过供电器为驱动轮组件的运动提供能源动力,并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轮组件的转速、转动方向和各驱动轮组件之间的转速差,以使该驱动轮组件进行差速运动,进而实现底盘支架的前进、后退、转向和原地旋转,即控制底盘支架的运动,实现底盘支架的移动功能;同时,底盘支架上开设有存储空间,供电器和控制器沿底盘支架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存储空间内,用以将供电器和控制器容纳在存储空间内,以避免供电器和控制器干涉底盘支架上方支撑的零部件,使得该磁共振系统结构紧凑,实现集成化设计。该移动底盘的设置可实现该磁共振系统的轻松自由移动,增加磁共振系统使用空间灵活性,可使得该磁共振系统移动至待检测对象所在位置处,只需对待检测对象进行搬运至病床机构上即可对待检测对象进行扫描检查例如可移动至患者床旁进行磁共振诊察,避免了不便待检测对象的行走和移动进而避免了对待检测对象的二次损伤,同时,减轻了医院人力资源的负担,从而提高了该磁共振系统的使用便利性和使用范围。
[0013]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移动式磁共振系统,该移动式磁共振系统设置有上述的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底盘。
[0014]进一步地,上述移动式磁共振系统,所述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底盘的底盘支架包括:用以支撑磁体的磁体支架和用以支撑病床机构的联体机柜;其中,所述磁体支架上设有沿所述磁体支架的宽度方向贯穿的安装通孔,所述供电器和所述控制器沿所述磁体支架的长度方向并排插接在所述安装通孔内。
[0015]由于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底盘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底盘的移动式磁共振系统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6]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磁共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扫描机构、联体机柜和床板机构等相关零部件之间的其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扫描机构、联体机柜和床板机构等相关零部件之间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扫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扫描机构的横截面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联体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差速移动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差速移动底盘的仰视图;
[002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差速移动底盘的又一仰视图;
[0026]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差速移动底盘的再一仰视图;
[0027]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磁共振系统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28]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轮组件的轴测图;
[0029]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病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病床机构的横截面图;
[0031]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病床导向定位组件的横截面图;
[0032]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病床底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床板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支架(31)、若干个驱动轮组件(32)、供电器(33)和控制器(34);其中,所述驱动轮组件(32)设置在所述底盘支架(31)的底部,用以带动所述底盘支架(31)移动;所述底盘支架(31)上开设有存储空间(311),所述供电器(33)和所述控制器(34)沿所述底盘支架(3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存储空间(311)内,所述控制器(34)用以控制各所述驱动轮组件(32)的转速、转向和各所述驱动轮组件(32)之间的转速差,以使所述驱动轮组件(32)进行差速运动以实现所述底盘支架(31)的移动、转向和原地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件(32)包括:驱动轮(321)、驱动轮支架(322)和伺服电机(324);其中,所述驱动轮(321)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驱动轮支架(322),并且,所述伺服电机(324)与所述驱动轮(321)相连接,用以驱动所述驱动轮(321)转动,以实现所述驱动轮(321)的行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驱动轮组件(32)的伺服电机(324)均与所述控制器(34)相连接,所述控制器(34)用以控制所述伺服电机(324)的转速和转动方向,以通过控制所述驱动轮(321)的转速和转动方向控制所述底盘支架(31)的运动方向和速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共振系统差速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324)与所述驱动轮(321)之间通过减速机(323)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洪卫,郭金红,曹丽霞,赵媛媛,张放,李杰银,王振,董聪坤,薛德强,万克家,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瑞加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