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电动肋力转向系统中的齿条壳体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737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电动肋力转向系统中的齿条壳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齿条通道,所述齿条通道内配合设置有衬套机构,所述衬套机构包括有形状相同并且呈对称设置的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的外侧壁上均开有至少两个且相对应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固定设有用于连接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的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的内侧壁上均设有若干个内减震垫,所述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的外端上均设有定位块,所述齿条通道上开有用于与定位块相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呈弧形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车轮受到外力冲击时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具有降噪、减振的效果,能够减少磨损、防止损伤齿条,充分保证产品使用寿命。品使用寿命。品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电动肋力转向系统中的齿条壳体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是一种用于汽车电动肋力转向系统中的齿条壳体。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电动肋力转向系统是一种能够减轻驾驶员疲劳强度的助力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操作的轻便性和稳定性,目前,常用的电动肋力转向系统主要有C

EPS/P

EPS/D

EPS和R

EPS电动转向系统,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由于其结构简单、转向灵敏轻便、转向精准、体积小、结能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轻型汽车上。
[0003]汽车电动肋力转向系统通过扭矩传感器检测扭矩信号或者是EPS监控转角信号,然后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得到的扭矩信号和车速信号,再根据事先标定好的助力曲线决定电机提供多少助力,电机提供的扭矩由减速齿轮放大,并传递给小齿轮,驾驶员提供的扭矩和电机提供的扭矩都通过小齿轮传递给齿条,齿条横向移动实现转向,现有技术中齿条外均设有齿条壳体,齿条与齿条壳体具有一定的间隙,缺少对齿条的保护结构,在车轮受到外力冲击时会损伤齿条,导致齿条变形严重,影响产品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汽车电动肋力转向系统中的齿条壳体,其壳体内包括有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在车轮受到外力冲击时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具有降噪、减振的效果,能够减少磨损、防止损伤齿条,充分保证产品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汽车电动肋力转向系统中的齿条壳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齿条通道、方向盘转向输入轴通道以及电机助力输入轴通道,所述齿条通道内配合设置有衬套机构,所述衬套机构包括有形状相同并且呈对称设置的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的外侧壁上均开有至少两个且相对应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固定设有用于连接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的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的内侧壁上均设有若干个内减震垫,所述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的外端上均设有定位块,所述齿条通道上开有用于与定位块相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呈弧形状。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的侧壁上均开有贯穿其两端的衬套缺口。
[0007]优选的,所述衬套缺口占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总面积的0.15

0.2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在衬套缺口的两侧位置上均设有至少三组的弹簧固定座,所述弹簧固定座上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衬套缺口上。
[0009]优选的,所述内减震垫为一端薄然后向另一端逐渐变厚的结构,所述内减震垫上薄的一端均设置在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的内端上,所述 内减震垫上厚的一端均设置在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的外端上。
[0010]优选的,所述内减震上厚的一端上设有易入倒角。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的外侧壁上均设有若干个外减震垫。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均由钢合金所制成。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本技术通过在齿条通道内配合设置有衬套机构来对齿条进行保护,衬套机构包括有形状相同并且呈对称设置的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的内侧壁上均设有若干个内减震垫,内减震垫可以在车轮受到外力冲击时,对齿条起到降噪、减振的效果,能够减少磨损、防止损伤齿条,另外,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通过弹性连接件进行连接,并且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上的定位块配合在呈弧形状的定位槽内,该结构在齿条进行振动时,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在与齿条相抵触后能够产生一定量的偏移,从而有效的减缓和抵消齿条的振动,充分保证了齿条的使用寿命。
[0015]2、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上的衬套缺口能够减少齿条在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上的摩擦系数。而连接在衬套缺口两侧上的弹簧能够防止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在对齿条进行减振工作一段时间后,衬套缺口变的越来越大从而导致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变形。
[0016]3、内减震垫为一端薄然后向另一端逐渐变厚的结构,并且内减震垫上薄的一端均设置在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的内端上,而厚的一端均设置在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的外端上,该结构可以减少齿条在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上的摩擦系数,另外在齿条进行振动或者偏移时,都会有第一衬套或者第二衬套上的内减震垫对齿条进行有效的支撑减震。内减震垫上的易入倒角可以在安装齿条时,方便齿条进入。
[0017]4、外减震垫可以减少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在壳体上的振动,保护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的结构。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在另一个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第一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第二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第一衬套与第二衬套相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1

6,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6]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电动肋力转向系统中的齿条壳体,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有齿条通道2、方向盘转向输入轴通道3以及电机助力输入轴通道4,齿条通道2用于供齿条穿过,方向盘转向输入轴通道3用于供方向盘转向输入轴进入,电机助力输入轴通道4用于供电机助力输入轴进入,所述齿条通道2内配合设置有衬套机构,衬套机构将齿条套设在内,所述衬套机构包括有形状相同并且呈对称设置的第一衬套5与第二衬套6,所述第一衬套5与第二衬套6的外侧壁上均开有至少两个且相对应的连接槽7,所述连接槽7内固定设有用于连接第一衬套5与第二衬套6的弹性连接件8,所述第一衬套5与第二衬套6的内侧壁上均设有若干个内减震垫9,所述第一衬套5与第二衬套6的外端上均设有定位块10,所述齿条通道2上开有用于与定位块10相配合的定位槽11,所述定位槽11呈弧形状,在车轮受到外力冲击齿条进行振动时,内减震垫9可以对齿条起到降噪、减振的效果,能够减少磨损、防止损伤齿条,并且第一衬套5与第二衬套6在与齿条相抵触后能够产生一定量的偏移,从而有效的减缓和抵消齿条的振动,充分保证了齿条的使用寿命。...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电动肋力转向系统中的齿条壳体,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齿条通道(2)、方向盘转向输入轴通道(3)以及电机助力输入轴通道(4),所述齿条通道(2)内配合设置有衬套机构,所述衬套机构包括有形状相同并且呈对称设置的第一衬套(5)与第二衬套(6),所述第一衬套(5)与第二衬套(6)的外侧壁上均开有至少两个且相对应的连接槽(7),所述连接槽(7)内固定设有用于连接第一衬套(5)与第二衬套(6)的弹性连接件(8),所述第一衬套(5)与第二衬套(6)的内侧壁上均设有若干个内减震垫(9),所述第一衬套(5)与第二衬套(6)的外端上均设有定位块(10),所述齿条通道(2)上开有用于与定位块(10)相配合的定位槽(11),所述定位槽(11)呈弧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汽车电动肋力转向系统中的齿条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5)与第二衬套(6)的侧壁上均开有贯穿其两端的衬套缺口(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汽车电动肋力转向系统中的齿条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缺口(12)占第一衬套(5)与第二衬套(6)总面积的0.1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权东毛权文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裕玺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