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电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702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形电热膜,该环形电热膜包括发热膜层以及贴附于发热膜层上的主电极和支电极,支电极连接于主电极,主电极包括第一主电极和第二主电极,支电极包括中心支电极和两条以上的外围支电极,两条以上的外围支电极分别连接于第一主电极和第二主电极上,主电极设于外围支电极的开口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环形电热膜通过在第一主电极和第二主电极上设置的外围支电极,外围支电极的数量可根据需求增加,增大了电热膜的发热面积,在不改变发热膜层自身参数的情况下,调节支电极的数量来达到改变环形电热膜功率的目的,即使增加支电极,仍然只需要两根外接导线,减少了耗材的应用,适用于任何多边环形或圆环形电热膜,拓宽了应用领域。拓宽了应用领域。拓宽了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形电热膜


[0001]本技术涉及发热膜
,尤其涉及一种环形电热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进步,取暖方式也逐渐革新,电热膜供暖是一种新型的取暖方式,因其升温迅速、发热均匀等优点,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电热膜的核心组分是发热体膜以及排布在发热体膜表面的汇流电极,通过在电极端加载一定的电压使其发热供暖。
[0003]现有电热膜核心发热体多以矩形为主,其直接沿矩形两个对边方向排布汇流电极,或者在此基础上,在两端主电极上间隔加上支电极,以增大其发热功率。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是仅适用于矩形电热膜,如果在圆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图形的电热膜表面采用这种方式排布电极,则发热面仍为矩形面,无法完全有效地利用其整个面积发热,降低了发热膜面积的利用率。特别地,其在环形电热膜表面几乎完全不适用,一般针对环形电热膜会分别沿内环和外环方向设置两个闭合环状汇流电极,这种方案在没有支电极的情况下可以发挥其作用,但若发热体膜本身无法满足功率要求,则势必需要增加支电极,形成若干环状膜并联,此时如果以闭环的形式设置支电极,则每个支电极均需要外接导线引出,这种方法不仅繁琐,而且会增加耗材,并且由于存在多个接头,其中某一接头断开均会影响整个电热膜的发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发热效果好、发热面积大的环形电热膜。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环形电热膜,包括发热膜层以及贴附于所述发热膜层上的主电极和支电极,所述支电极连接于所述主电极上,所述主电极包括第一主电极和第二主电极,所述支电极包括一条中心支电极和两条以上的外围支电极,两条以上的所述外围支电极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主电极和所述第二主电极上且依次环绕位于中心的所述中心支电极设置,所述外围支电极设置有开口,所述主电极设于所述外围支电极的所述开口内。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主电极和所述第二主电极沿位于中心的所述中心支电极的径向设置,且所述第一主电极和所述第二主电极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0008]优选的,在所述外围支电极的开口处,所述主电极与所述外围支电极的末端间隔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支电极呈圆环形或者多边形。
[0010]优选的,所述主电极和所述支电极为印刷于所述发热膜层上的导电浆料层。
[0011]优选的,所述导电浆料层为导电银浆或者铜浆。
[0012]优选的,还包括分隔槽,所述分隔槽设于所述外围支电极的所述开口处,且位于所述主电极的两侧和所述外围支电极的间隔之间。
[0013]优选的,所述分隔槽的宽度大于等于1mm,且所述分隔槽的长度小于连接于同一所述主电极上的相邻两个所述支电极之间的距离。
[00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环形电热膜通过在所述第一主电极和所述第二主电极上设置的环形外围支电极,使所述外围支电极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增加,增大了电热膜的发热面积,在不改变所述发热膜层自身参数的情况下,可调节所述支电极的数量来达到改变环形电热膜的功率的目的,即使增加若干所述支电极,仍然只需要两根外接导线,减少了耗材的应用,而且,所述环形电热膜适用于任何多边环形或者圆环形电热膜,拓宽了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环形电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供另一种环形电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所示的环形电热膜的另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环形电热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另一种环形电热膜的结构示意图。该环形电热膜包括发热膜层1以及贴附于所述发热膜层1上的主电极3和支电极5,所述支电极5连接于所述主电极3上,所述主电极3包括第一主电极31和第二主电极33,所述支电极5包括一条中心支电极51和两条以上的外围支电极53,两条以上的所述外围支电极53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主电极31和所述第二主电极33上且依次环绕位于中心的所述中心支电极51设置,通过在所述第一主电极31和所述第二主电极33上设置的环形所述外围支电极53,使所述外围支电极53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增加,增大了电热膜的发热面积,在不改变所述发热膜层1自身参数的情况下,可调节所述支电极5的数量来达到改变环形电热膜的功率的目的,即使增加若干所述支电极5,仍然只需要两根外接导线,减少了耗材的应用,而且,所述环形电热膜适用于任何多边环形或者圆环形电热膜,拓宽了应用领域。
[0020]其中,所述第一主电极31和所述第二主电极33沿位于中心的所述中心支电极51的径向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主电极31和所述第二主电极33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以最大化拉开所述第一主电极31和所述第二主电极33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的减小因所述第一主电极31和所述第二主电极33之间因距离太近而引起的电压降。
[0021]所述外围支电极53设置有开口531,所述主电极3设于所述外围支电极53的开口531内,这样,所述主电极3可以穿过所述外围支电极53与中心支电极51连接。
[0022]在所述外围支电极53的所述开口531处,所述主电极3与所述外围支电极53的末端间隔设置。
[0023]为了增加所述外围支电极53的数量,可以在所述第一支电极5上设置N(N大于等于2)条所述外围支电极53,也可以在所述第二支电极5上设置N(N大于等于2)条外围支电极53。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围支电极53均为两条或者三条,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电极5和所述第二支电极5上。
[0024]请结合参阅图3,图3为图1所示的环形电热膜的另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支电极5呈圆环形或者多边形,该多边形可以是正多边形,也可以不是正多边形,具体可以是矩形、正方形、菱形或者平行四边行等。如图1所示,所述环形电热膜呈圆环形,在位于中心位置的呈圆形的所述中心支电极51外采用并联两个圆环的方式,而图3是在所述中心支电极51外采用并联三个圆环的方式,所述第一主电极31和所述第二主电极33径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主电极31和所述第二主电极33均设置两个所述外围支电极53。如图2所示,所述环形电热膜呈矩形,在位于中心位置的呈矩形的所述中心支电极51外采用并联两个矩形的方式,在矩形环的同一对角线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主电极31和所述第二主电极33,其中,所述第一主电极31设置一个所述外围支电极53,所述第二主电极33设置一个所述外围支电极53。
[0025]具体的,所述主电极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电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膜层以及贴附于所述发热膜层上的主电极和支电极,所述支电极连接于所述主电极上,所述主电极包括第一主电极和第二主电极,所述支电极包括一条中心支电极和两条以上的外围支电极,两条以上的所述外围支电极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主电极和所述第二主电极上且依次环绕位于中心的所述中心支电极设置,所述外围支电极设置有开口,所述主电极设于所述外围支电极的所述开口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电极和所述第二主电极沿位于中心的所述中心支电极的径向设置,且所述第一主电极和所述第二主电极位于同一条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电热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围支电极的所述开口处,所述主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涛武文鑫李思幸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医家智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