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洋客船用折叠式甲板顶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725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洋客船用折叠式甲板顶篷,包括顶篷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顶篷组件设置在连接组件的上方,所述顶篷组件由第一支撑杆、第一连接块、顶篷存储箱体、顶篷布面、横梁杆、第一连接耳、顶杆、第一转动销、第二连接耳、第二转动销、第二支撑杆和内螺纹套筒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远洋客船用折叠式夹板顶篷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杆、顶杆和第二支撑杆能够对顶篷布面进行支撑,在需要使用时,可以快速的将甲板顶篷支撑开,省时省力,并且通过设置在顶篷布面下方的多根随着顶篷布面移动而移动的横梁杆,可以使得顶篷布面的抗风能力提高,同时,可以将顶篷布面收缩存储至顶篷存储箱体的内部,使得顶篷布面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大大提高。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洋客船用折叠式甲板顶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顶篷,特别涉及一种远洋客船用折叠式甲板顶篷。

技术介绍

[0002]远洋客船的是指海洋上的定线、定期航行的大型客运轮船。远洋客船在海面天气不是很好时,会开启甲板上的顶篷,使得游客依旧可以自由的在甲板上活动。现有的甲板顶篷大多为固定式的,在天气较好时甲板上的游客不能够晒到太阳,也有部分甲板顶篷为可折叠式的,但是现有的可折叠式的甲板顶篷在进行收缩折叠时较为麻烦,并且在将甲板顶篷进行展开时较为麻烦,费时费力,并且现有的可折叠式的甲板顶篷的抗风能力较差,在遇到较大的海风时,顶篷会受到损伤,使得顶篷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远洋客船用折叠式甲板顶篷,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远洋客船用折叠式甲板顶篷,包括顶篷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顶篷组件设置在连接组件的上方,所述顶篷组件由第一支撑杆、第一连接块、顶篷存储箱体、顶篷布面、横梁杆、第一连接耳、顶杆、第一转动销、第二连接耳、第二转动销、第二支撑杆和内螺纹套筒组成,所述第一连接块设置在第一支撑杆的下方,所述顶篷存储箱体、顶篷布面、横梁杆、第一连接耳、顶杆、第一转动销、第二连接耳、第二转动销、第二支撑杆和内螺纹套筒均设置在第一支撑杆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块顶部的中央位置,所述顶篷布面和横梁杆均设置在顶篷存储箱体的内部,所述顶篷布面的一端与顶篷存储箱体的远离第一支撑杆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顶篷布面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横梁杆,若干个所述横梁杆均与顶篷布面固定连接,且若干个所述横梁杆等距分布。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篷存储箱体靠近第一支撑杆一端的底部开设有推槽,所述推槽的内部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横梁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远离顶篷存储箱体一侧的杆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远离第一支撑杆一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耳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横梁杆相匹配设置,且所述横梁杆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耳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侧设有顶杆,所述顶杆靠近第一连接耳一端的外杆壁上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与第一连接槽相匹配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耳通过第一转动销与顶杆铰接,所述顶杆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横梁杆相匹配设置,且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连通,所述顶杆远离第一连接耳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二连接耳靠近顶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三连接槽。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杆远离第一连接耳的一端插接在第三连接槽的内部,且所述顶杆插接在第三连接槽内部的一端通过第二转动销与第二连接耳
铰接,所述第二连接耳远离第二转动销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耳靠近第一支撑杆一侧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二连接耳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杆壁上开设有外螺纹,且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二连接耳一端的杆壁上套接有内螺纹套筒,所述内螺纹套筒与第二支撑杆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由丝杆、第二连接块和第二螺孔组成,所述丝杆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块顶部的中央位置,所述第二螺孔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第二螺孔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块顶部的四角处。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第二支撑杆一侧的杆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内螺纹套筒相匹配设置。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块顶部的四角处均开设有第一螺孔。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篷存储箱体的下方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一侧的侧壁与第一支撑杆的杆壁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靠近顶篷存储箱体底部的外壁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篷布面延伸出顶篷存储箱体的长度与顶杆的长度相同。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杆底部的杆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内螺纹套筒相匹配设置。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组件与第一连接块之间的间距长度与第二连接耳与第一支撑杆之间的间距长度相同。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远洋客船用折叠式夹板顶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杆、顶杆和第二支撑杆能够对顶篷布面进行支撑,在需要使用时,可以快速的将甲板顶篷支撑开,省时省力,并且通过设置在顶篷布面下方的多根随着顶篷布面移动而移动的横梁杆,可以使得顶篷布面的抗风能力提高,同时,在不使用时,可以将顶篷布面收缩存储至顶篷存储箱体的内部,使得顶篷布面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展开时的俯视图;
[0019]图5是本技术中顶篷存储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中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技术中第一连接耳与第一支撑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顶篷组件;11、第一支撑杆;12、第一连接块;121、第一螺孔;13、顶篷存储箱体;131、加强筋;132、顶篷布面;133、横梁杆;134、推槽;135、推杆;14、第一连接耳;141、第一连接槽;142、第一滑槽;15、顶杆;151、第二连接槽;152、第二滑槽;16、第一转动销;17、第二连接耳;171、第三连接槽;18、第二转动销;19、第二支撑杆;110、内螺纹套筒;1101、第一凹槽;1102、第二凹槽;2、连接组件;21、丝杆;22、第二连接块;221、第二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

7所示,本技术一种远洋客船用折叠式甲板顶篷,包括顶篷组件1和连接组件2,所述顶篷组件1设置在连接组件2的上方,所述顶篷组件1由第一支撑杆11、第一连接块12、顶篷存储箱体13、顶篷布面132、横梁杆133、第一连接耳14、顶杆15、第一转动销16、第二连接耳17、第二转动销18、第二支撑杆19和内螺纹套筒110组成,所述第一连接块12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1的下方,所述顶篷存储箱体13、顶篷布面132、横梁杆133、第一连接耳14、顶杆15、第一转动销16、第二连接耳17、第二转动销18、第二支撑杆19和内螺纹套筒110均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1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杆11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块12顶部的中央位置,所述顶篷布面132和横梁杆133均设置在顶篷存储箱体13的内部,所述顶篷布面132的一端与顶篷存储箱体13的远离第一支撑杆11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洋客船用折叠式甲板顶篷,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篷组件(1)和连接组件(2),所述顶篷组件(1)设置在连接组件(2)的上方,所述顶篷组件(1)由第一支撑杆(11)、第一连接块(12)、顶篷存储箱体(13)、顶篷布面(132)、横梁杆(133)、第一连接耳(14)、顶杆(15)、第一转动销(16)、第二连接耳(17)、第二转动销(18)、第二支撑杆(19)和内螺纹套筒(110)组成,所述第一连接块(12)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1)的下方,所述顶篷存储箱体(13)、顶篷布面(132)、横梁杆(133)、第一连接耳(14)、顶杆(15)、第一转动销(16)、第二连接耳(17)、第二转动销(18)、第二支撑杆(19)和内螺纹套筒(110)均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1)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杆(11)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块(12)顶部的中央位置,所述顶篷布面(132)和横梁杆(133)均设置在顶篷存储箱体(13)的内部,所述顶篷布面(132)的一端与顶篷存储箱体(13)的远离第一支撑杆(11)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顶篷布面(132)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横梁杆(133),若干个所述横梁杆(133)均与顶篷布面(132)固定连接,且若干个所述横梁杆(133)等距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洋客船用折叠式甲板顶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篷存储箱体(13)靠近第一支撑杆(11)一端的底部开设有推槽(134),所述推槽(134)的内部设有推杆(135),所述推杆(135)的一端与横梁杆(13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1)顶部远离顶篷存储箱体(13)一侧的杆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耳(14),所述第一连接耳(14)远离第一支撑杆(11)一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41),所述第一连接耳(14)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142),所述第一滑槽(142)与横梁杆(133)相匹配设置,且所述横梁杆(133)与第一滑槽(14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耳(14)远离第一支撑杆(11)的一侧设有顶杆(15),所述顶杆(15)靠近第一连接耳(14)一端的外杆壁上开设有第二连接槽(151),所述第二连接槽(151)与第一连接槽(141)相匹配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耳(14)通过第一转动销(16)与顶杆(15)铰接,所述顶杆(15)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152),所述第二滑槽(152)与横梁杆(133)相匹配设置,且所述第二滑槽(152)与第一滑槽(142)连通,所述顶杆(15)远离第一连接耳(14)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黄亦飞张学辉张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