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承压蓄能复位黏滞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5989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承压蓄能复位黏滞阻尼器,包括:活塞杆、左端盖、缸体、活塞、右端盖、阀块、管道、蓄能器和单向阀;左端盖和右端盖封堵缸体两端,以使左端盖、右端盖和缸体围设形成封闭空间;活塞密封滑动设于缸体,并将封闭空间隔设成左腔室和右腔室;活塞设有用于连通左腔室和右腔室的阻尼孔和单向阀;阻尼介质可由左腔室通过单向阀流入右腔室;活塞杆密封滑动设于左端盖;活塞杆的右端与活塞连接,以实现活塞与活塞杆同步运动,并使得活塞靠近右腔室的右受力面的受力面积大于活塞靠近左腔室的左受力面的受力面积;活塞杆的左端朝左突起于左端盖;蓄能器通过管道、阀块与左腔室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实现单向受压阻尼且可自行复位。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实现单向受压阻尼且可自行复位。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实现单向受压阻尼且可自行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承压蓄能复位黏滞阻尼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单向阻尼器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承压蓄能复位黏滞阻尼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阻尼器大都是双向阻尼,但是双向阻尼器有一定的弊端,当双向阻尼器的其中一端连接的是仅能承受单向压力负载的构件时,则此时的双向阻尼器将不再适用于此种场景,否则将会导致该构件受拉力载荷时,结构容易发生破坏,或者为使结构不受破坏,需要增加原结构中非作用力方向(非必要)的结构强度设计,增加设计成本。
[0003]特别是桥梁领域,如大跨度全漂浮支撑体系下的桁架梁悬索桥,梁与桥塔之间的横向阻尼装置设置时就属于该结构类型;桁架梁之间一般都用螺栓连接,在连接节点处和桥塔之间设置横桥向的阻尼器时,如横梁节点承受较大集中拉力载荷,节点处预紧后的连接螺栓会承受额外的附加载荷,对节点处螺栓受力非常不利,但节点处外部压力载荷,可通过桁架节点传递给桥梁本身,一般桁架为钢结构,相较于螺栓而言,其受力截面大得多,可承受较大压力载荷,且不会增加螺栓的额外拉应力。因此,桥梁与桁架结构之间只适合用单向受压阻尼器,常规阻尼器并不适用,考虑到阻尼器与桥塔之间需要始终保持接触,并有一定的接触应力,所以固定于桥梁上的阻尼器在运行过程中的自动复位功能必不可少;又如设置在深峡谷两侧的桥墩,因其修建在坡度较大的山岩上,根据工程力学原理,其承受朝向深峡谷侧壁山岩一侧压力的能力很好,但其承受朝向深峡谷内空方向一侧过大拉力负载的能力较差,此时的双向阻尼器不适用于此种环境等。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研发出一种适用于类似于该使用场景的单向阻尼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承压蓄能复位黏滞阻尼器。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承压蓄能复位黏滞阻尼器,包括:
[0006]活塞杆、左端盖、缸体、活塞、右端盖、阀块、管道、蓄能器和单向阀;
[0007]所述左端盖和所述右端盖沿所述缸体的轴线方向分别封堵所述缸体的左端和右端,以使所述左端盖、所述右端盖和所述缸体围设形成一用于容设阻尼介质的封闭空间;
[0008]所述活塞密封滑动设于所述缸体,并将所述封闭空间隔设成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活塞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左腔室和所述右腔室的阻尼孔和所述单向阀;阻尼介质可由所述左腔室通过所述单向阀流入所述右腔室;
[0009]所述活塞杆沿所述缸体的轴线方向密封滑动设于所述左端盖;所述活塞杆的右端与所述活塞连接,以实现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同步运动,并使得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右腔室的右受力面的受力面积大于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左腔室的左受力面的受力面积;所述活塞杆的左端朝左突起于所述左端盖;
[0010]所述蓄能器通过所述管道、所述阀块与所述左腔室连通。
[0011]可选地,所述活塞杆的左端设有压头;和/或,一所述管道通过一所述阀块分别与一个以上所述蓄能器连通。
[0012]可选地,所述压头和所述左端盖之间设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罩设于所述活塞杆的外侧。
[0013]可选地,所述防尘罩为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左端与所述压头连接,所述伸缩管的右端与所述左端盖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活塞杆包括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杆段、第二杆段和第三杆段;所述第一杆段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杆段的外径尺寸,使得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二杆段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杆段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杆段的外径尺寸,使得所述第二杆段和所述第三杆段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三杆段与所述活塞连接,且所述第二台阶面与所述活塞的左受力面抵接。
[0015]可选地,所述缸体分别和所述活塞、所述左端盖、所述右端盖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活塞杆分别和所述活塞、所述左端盖之间设有密封圈。
[0016]可选地,所述缸体包括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左缸段、中缸段和右缸段;所述左缸段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中缸段的内径尺寸,使得所述左缸段和所述中缸段之间形成第三台阶面;所述右缸段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中缸段的内径尺寸,使得所述右缸段和所述中缸段之间形成第四台阶面;所述左端盖包括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轴段的外径尺寸,使得所述第一轴段和所述第二轴段之间形成第五台阶面;所述右端盖包括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三轴段和第四轴段,所述第三轴段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第四轴段的外径尺寸,使得所述第三轴段和所述第四轴段之间形成第六台阶面;所述第一轴段与所述左缸段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轴段与所述中缸段密封连接,所述第三台阶面与所述第五台阶面沿所述缸体的轴线方向相抵接;所述第三轴段与所述中缸段密封连接,所述第四轴段与所述右缸段密封连接,所述第四台阶面与所述第六台阶面沿所述缸体的轴线方向相抵接。
[0017]可选地,所述左端盖还包括第五轴段,所述第五轴段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段的右端;所述第五轴段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轴段的外径尺寸;所述缸体对应所述第五轴段设有用于与所述管道连通的连通孔。
[0018]可选地,所述缸体靠近所述右端盖一侧的端部的外侧设有连接圆台,所述蓄能器和所述阀块均安装于所述连接圆台;所述连接圆台与所述缸体靠近所述左端盖一侧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加强板。
[0019]可选地,所述连接圆台的右侧面、所述右端盖的右侧面均与所述缸体的右端面齐平设置;所述缸体的右端面与安装板抵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连接圆台和/或所述右端盖连接。
[0020]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21]单向阀限制阻尼介质仅可从左腔室自由流入右腔室,当外部压力负载作用于活塞杆的左端时,活塞跟随活塞杆一起向右运,右腔室的阻尼介质仅能通过阻尼孔流向左腔室,因阻尼介质通过阻尼孔时,阻尼孔的入口和出口之间会有压力差(即液体压差),左腔室和
右腔室的液体压差使活塞两端面(右受力面和左受力面)受力不同(右腔室压力高、左腔室压力低),且右受力面大于左受力面,从而活塞产生向左合力(即阻尼力),阻尼力的方向与活塞的运动方向相反;同时,活塞向右运动运动过程中,右腔室多余的阻尼介质从左腔室通过管道、阀块进入蓄能器,蓄能器的压力升高;当外部压力负载消失时,蓄能器内的高压阻尼介质会通过阀块、管道、左腔室、单向阀流向右腔室,因单向阀压力损失小,左腔室和右腔室无明显的压差,但由于右受力面大于左受力面,活塞受合力仍然向左,使得活塞回到初始位置。更优的,本专利技术的各个部件均轴向布置,结构紧凑且所需空间甚小。
[0022]加强板的设置提高了缸体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强度,延长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
[0023]密封圈的设置,保证了滑动副(如左端盖和活塞杆、活塞杆和右端盖、活塞和缸体)以及密封连接副(活塞与活塞杆)之间的滑动密封,从而避免阻尼介质的泄露,进而保证本专利技术的时效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0024]台阶面的设置不仅增加了阻尼介质的泄露路径,从而降低其泄露概率,同时台阶面还可起到活塞杆与左端盖的限位作用、活塞与活塞杆的定位和限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承压蓄能复位黏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杆(2)、左端盖(3)、缸体(4)、活塞(5)、右端盖(6)、阀块(7)、管道(8)、蓄能器(9)和单向阀(10);所述左端盖(3)和所述右端盖(6)沿所述缸体(4)的轴线方向分别封堵所述缸体(4)的左端和右端,以使所述左端盖(3)、所述右端盖(6)和所述缸体(4)围设形成一用于容设阻尼介质(11)的封闭空间;所述活塞(5)密封滑动设于所述缸体(4),并将所述封闭空间隔设成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活塞(5)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左腔室和所述右腔室的阻尼孔(13)和所述单向阀(10);阻尼介质(11)可由所述左腔室通过所述单向阀(10)流入所述右腔室;所述活塞杆(2)沿所述缸体(4)的轴线方向密封滑动设于所述左端盖(3);所述活塞杆(2)的右端与所述活塞(5)连接,以实现所述活塞(5)与所述活塞杆(2)同步运动,并使得所述活塞(5)靠近所述右腔室的右受力面的受力面积大于所述活塞(5)靠近所述左腔室的左受力面的受力面积;所述活塞杆(2)的左端朝左突起于所述左端盖(3);所述蓄能器(9)通过所述管道(8)、所述阀块(7)与所述左腔室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承压蓄能复位黏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的左端设有压头(1);和/或,一所述管道(8)通过一所述阀块(7)分别与一个以上所述蓄能器(9)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承压蓄能复位黏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1)和所述左端盖(3)之间设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罩设于所述活塞杆(2)的外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承压蓄能复位黏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为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左端与所述压头(1)连接,所述伸缩管的右端与所述左端盖(3)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承压蓄能复位黏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包括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杆段、第二杆段和第三杆段;所述第一杆段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杆段的外径尺寸,使得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二杆段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杆段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杆段的外径尺寸,使得所述第二杆段和所述第三杆段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三杆段与所述活塞(5)连接,且所述第二台阶面与所述活塞(5)的左受力面抵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振梁旭周春王良陈飞董飞朱刚魏凯瑞柳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海润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