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机原木抓斗作业专用开闭绳平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5469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22
一种门机原木抓斗作业专用开闭绳平衡装置,包括顶架、中心盘、底架、吊环、中心轴、嵌合件、端盖、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顶架的两端顶面设有吊耳;中心盘设置于顶架的顶侧中心,中心盘包括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通过第一螺栓实现中心盘装配固定,通过第二螺栓实现中心盘与顶架装配;底架设置于中心盘的中心;中心轴包括转动段和限位段;底架与中心轴可转动设置,中心盘、顶架与中心轴呈限位固定;端盖设置于顶架的两侧外壁面,固定螺柱贯穿法兰,并配合螺母实现端盖与顶架固定,端盖对中心轴限位。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保持开闭钢丝绳可处于稳定的状态下进行起升,有效的防止钢丝绳缠绕打结,生产具有良好工艺效率;装置自身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使用性能。使用性能。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机原木抓斗作业专用开闭绳平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吊装技术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门机原木抓斗作业专用开闭绳平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门机与吊具之间连接采用防转套或卸扣直接连接,门机在作业过程中时常出现钢丝绳缠绕现象,留下诸多安全隐患,例如钢丝绳缠绕起升极易造成卷筒钢丝绳跳槽、象鼻梁滑轮位置钢丝绳跳槽、加剧钢丝绳磨损,出现断丝、断股等现象。门机司机作业过程中为避免钢丝绳缠绕起升,需要进行多次落放、开闭操作,增加了单次取放货时间,影响生产效率,增加了操作风险及维修成本。现需要对开闭绳处进行设置由平衡架结构,平衡架具有良好的强度,该平衡架结构可有效调节开闭绳均衡受力,减少作业过程中开闭绳受损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机原木抓斗作业专用开闭绳平衡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门机原木抓斗作业专用开闭绳平衡装置,包括顶架、中心盘、底架、吊环、中心轴、嵌合件、端盖、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
[0004]所述顶架的两侧壁面中心呈通孔状,形成顶架通孔,每侧所述顶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机原木抓斗作业专用开闭绳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架(1)、中心盘(2)、底架(3)、吊环(4)、中心轴(5)、嵌合件(6)、端盖(7)、第一螺栓(8)和第二螺栓(9);所述顶架(1)的两侧壁面中心呈通孔状,形成顶架通孔(1

1),每侧所述顶架通孔(1

1)的两侧呈豁口状,形成顶架限位槽(1

2);每侧所述顶架通孔(1

1)的外侧壁面设有固定螺柱(1

3),所述固定螺柱(1

3)与所述顶架(1)的壁面焊接垂直固定;所述顶架(1)的侧壁面顶端设有顶架装配孔(1

4);所述顶架(1)的顶面两侧设有顶架转轴(1

5),所述顶架转轴(1

5)与所述顶架(1)呈可转动设置;所述顶架转轴(1

5)的中端侧壁设有复位杆(1

6),所述复位杆(1

6)与所述顶架转轴(1

5)垂直固定,所述复位杆(1

6)的侧壁面周向呈凸起结构,形成复位环(1

7),所述复位环(1

7)与所述复位杆(1

6)固定设置;所述顶架(1)的两端顶面设有吊耳(1

8),所述吊耳(1

8)与所述顶架(1)垂直固定;所述中心盘(2)设置于所述顶架(1)的顶侧中心,所述中心盘(2)包括第一圆盘(2

1)和第二圆盘(2

2),所述第一圆盘(2

1)和第二圆盘(2

2)的中心均呈通孔状,形成中心盘通孔(2

3),每侧所述中心盘通孔(2

3)的两侧呈豁口状,形成中心盘限位槽(2

4),所述第一圆盘(2

1)和第二圆盘(2

2)的外圈周向设有中心盘装配孔(2

5),所述第一圆盘(2

1)和第二圆盘(2

2)的底侧设有中心盘滑孔(2

6);所述第一圆盘(2

1)的一侧壁面设有第一抵合块(2

7),所述第一抵合块(2

7)与所述第一圆盘(2

1)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圆盘(2

1)的一侧壁面还设有第二抵合块(2

8),所述第二抵合块(2

8)与所述第一圆盘(2

1)固定设置,所述中心盘装配孔(2

5)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抵合块(2

7)和第二抵合块(2

8);所述第一圆盘(2

1)与所述第二圆盘(2

2)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抵合块(2

7)和所述第二抵合块(2

8)抵合于所述第二圆盘(2

2)的侧壁面,通过第一螺栓(8)贯穿所述第一圆盘(2

1)、第二圆盘(2

2)的两侧中心盘装配孔(2

5),实现中心盘(2)装配固定,通过第二螺栓(9)贯穿所述顶架装配孔(1

4)和顶侧中心盘装配孔(2

5),实现中心盘(2)与顶架(1)装配;所述底架(3)设置于所述中心盘(2)的中心,所述底架(3)的中端嵌合于所述第一圆盘(2

1)和第二圆盘(2

2)之间,所述底架(3)的底端伸出于所述中心盘(2)的底端,所述顶架(1)的顶端伸出于所述中心盘(2)的两侧顶端并伸入所述顶架(1)的两侧;所述底架(3)的中心呈通孔状,形成底架通孔(3

1);所述底架(3)的底端两壁面设有限位轴(3

2),每侧所述限位轴(3

2)与所述底架(3)垂直固定,所述限位轴(3

2)伸入所述中心盘滑孔(2

6)内;所述底架(3)的两侧顶端呈中空状结构,形成复位滑腔(3

3),所述复位滑腔(3

3)的两端呈镂空结构,形成复位滑槽(3

4),所述顶架转轴(1

5)贯穿所述复位滑槽(3

4),所述复位杆(1

6)伸入所述复位滑腔(3

3)内,所述复位环(1

7)与所述复位滑腔(3

3)呈可滑动设置;所述复位滑腔(3

3)内设有复位弹簧(3

5),所述复位弹簧(3

5)的一端抵合于所述复位滑腔(3

3)的端面,所述复位弹簧(3

5)的一端抵合于所述复位环(1

7)的端面;所述吊环(4)设置于所述底架(3)的底侧两端;所述中心轴(5)包括转动段(5

1)和限位段(5

2),所述限位段(5

2)设置于所述转动段(5

1)的两端端面,两段所述限位段(5

2)与所述转动段(5

1)呈同轴心设置,并呈一体式结构;每段所述转动段(5

1)的两侧壁面呈凹槽状结构,形成中心轴卡槽(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先伟杨明缑亮亮柳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民洲港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