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车辆的嵌装式门把手组件的联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门把手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齐平门把手杆的车门把手组件。这种车门把手组件包括电动致动器,该电动致动器在被致动时在齐平位置与就绪位置之间移动把手杆。在齐平位置,把手杆与门体的外表面齐平(即,共平面)。在就绪位置,把手杆从所述外表面突出,从而可由用户抓握。
技术介绍
在用户握住处于就绪位置的把手杆时,用户可将把手杆拉到一个更突出的位置并解锁门。实际上,门把手杆(通过博登拉线、旋转销和/或齿轮机构)与闩锁机构相互作用以解锁门。通常,在门把手中,在用户释放把手杆时,把手杆弹簧将把手杆带回其就绪位置。电动致动器也可在开门或关门后将把手杆从就绪位置移回齐平位置,但是,这大多是通过复位弹簧机构实现的。尽管如此,电动致动器的使用对于嵌装式门把手并不是强制性的,它们可以是非电动的概念。专利申请US2016290018是已知的,它涉及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可移动地安装在汽车中或汽车上的部件和用于该部件的致动装置,该致动装置具有与所述部件相互作用的推-推机构。通过手动施加与弹簧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括车门把手(1)的致动器集成耦合装置(C),该车门把手(1)具有可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的把手杆(3):/n-齐平位置,在此位置,把手杆与外门板(100)表面齐平,/n-就绪位置,在此位置,把手杆突出并可供用户抓握,以及/n-向内的轻响位置,在此位置,把手杆(3)处于车门(100)内的缩回位置,/n所述耦合装置包括:/n-可围绕轴(42)旋转的凸轮(4),/n-用于旋转所述凸轮(4)的电动致动器(8),/n-传动机构(T),包括用于与凸轮(4)耦合以在所述齐平位置与就绪位置之间移动把手杆(3)的第一杆(6),/n-推-推单元(9),该推-推单元通过连杆(2)耦合至第一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905 EP 18192779.91.一种包括车门把手(1)的致动器集成耦合装置(C),该车门把手(1)具有可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的把手杆(3):
-齐平位置,在此位置,把手杆与外门板(100)表面齐平,
-就绪位置,在此位置,把手杆突出并可供用户抓握,以及
-向内的轻响位置,在此位置,把手杆(3)处于车门(100)内的缩回位置,
所述耦合装置包括:
-可围绕轴(42)旋转的凸轮(4),
-用于旋转所述凸轮(4)的电动致动器(8),
-传动机构(T),包括用于与凸轮(4)耦合以在所述齐平位置与就绪位置之间移动把手杆(3)的第一杆(6),
-推-推单元(9),该推-推单元通过连杆(2)耦合至第一杆(6),从而在把手杆(3)被推到向内的轻响位置时,推-推单元(9)将把手杆(3)推回到就绪位置,
其特征在于:
推-推单元(9)和电动致动器(8)是分离的,以允许推-推单元(9)在所述齐平位置、就绪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门把手杆(3),同时电动致动器(8)不发生任何机械应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集成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致动器(8)包括与蜗杆传动装置耦合的电机,所述蜗杆传动装置与减速机构耦合,以在电机旋转时使凸轮(4)的轴(42)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器集成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6)包括弹性返回装置(61),例如扭簧或双扭簧,以在把手杆(3)处于就绪位置时将所述第一杆(6)推回到其齐平位置。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器集成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T)还包括:
-第一杆轴(A6),第一杆(6)可围绕平行于凸轮轴(42)的所述第一杆轴(A6)旋转,
-可围绕第二杆轴(A7)旋转的第二杆(7),
-第一和第二杆轴(A6、A7)相互平行且在纵向上彼此远离,
-至少一个连杆(81、82),该连杆的端部通过铰接连接件(801、802)连接至第一杆(6)和第二杆(7),
-所述连接件(801、802)之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平行于所述连杆(81、82)的第一槽孔(811),
-第一杆(6)、第二杆(7)、连杆(81、82)和把手杆(3)形成运动学组件,该运动学组件的变形能够使所述把手杆(3)平移。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器集成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6)可围绕平行于凸轮轴(42)的第一杆轴(A6)旋转,并且直接耦合至把手杆(3),从而凸轮(4)、第一杆(6)和把手杆(3)形成运动学组件,其变形能够在旋转中移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温特,L卡利贝,R格雷诺伊拉特,A林德,K帕夫洛夫,E博林格,
申请(专利权)人:有信德国接入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