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轮胎和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充气轮胎之中,存在对配置于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构件进行设计,由此实现期望的性能的情况。例如,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在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配置两层带束保护层的同时,将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保护层的宽度设为比轮胎径向内侧的带束保护层的宽度窄,由此谋求提高耐突起性。此外,对于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与带束层之间配置带束加强层,使带束加强层在轮胎赤道部为三层,由此抑制重量的增加并且确保破坏能量。此外,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充气轮胎具有:带状吸音件,粘接于胎面部中的轮胎内表面;全覆盖层,配置于带束层的外周侧;以及中央覆盖层,配置于全覆盖层的外周侧,局部地覆盖轮胎宽度中央区域,分别规定带状吸音件和带束层的宽度,以及中央覆盖层和带状吸音件的宽度,由此通过带状吸音件得到充分的静音性能,并且防止因带状吸音件蓄热而产生的高速耐久性的降低。此外,对于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充气轮胎,在带束层的外侧配置由端部带束覆盖层和中央部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具备:/n胎面部;/n带束层,配设于所述胎面部;以及/n带束覆盖层,配设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n其中,所述带束覆盖层通过将带状的带束覆盖件在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卷成以轮胎旋转轴为中心的螺旋状而形成,/n所述带束覆盖件具有第一覆盖件和第二覆盖件,在将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比轮胎赤道面靠一方侧设为第一侧,将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比所述轮胎赤道面靠另一方侧设为第二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覆盖件从所述第二侧的胎肩区域与所述轮胎赤道面之间的位置配设至所述第一侧的胎肩区域,/n所述第二覆盖件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胎肩区域与所述轮胎赤道面之间的位置配设至所述第二侧的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906 JP 2018-166788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具备:
胎面部;
带束层,配设于所述胎面部;以及
带束覆盖层,配设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
其中,所述带束覆盖层通过将带状的带束覆盖件在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卷成以轮胎旋转轴为中心的螺旋状而形成,
所述带束覆盖件具有第一覆盖件和第二覆盖件,在将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比轮胎赤道面靠一方侧设为第一侧,将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比所述轮胎赤道面靠另一方侧设为第二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覆盖件从所述第二侧的胎肩区域与所述轮胎赤道面之间的位置配设至所述第一侧的胎肩区域,
所述第二覆盖件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胎肩区域与所述轮胎赤道面之间的位置配设至所述第二侧的所述胎肩区域,
所述第一覆盖件和所述第二覆盖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位置成为彼此相同的位置的位置处具有所述第一覆盖件与所述第二覆盖件沿轮胎径向重叠的重叠部,
所述重叠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根据轮胎周向上的位置而发生变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重叠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最小宽度为5mm以上,所述重叠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最大宽度为40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带束覆盖件在所述胎肩区域沿轮胎径向折回。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带束覆盖件沿轮胎径向重叠的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在所述带束覆盖层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5%以上50%以下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带束覆盖件通过卷成螺旋状而使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相邻的部分具有彼此沿轮胎径向重叠的邻接重叠部,
所述邻接重叠部在所述带束覆盖件的宽度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