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5G的公共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463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5G的公共安全监控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控制模块、数据压缩模块、数据解压模块、5G信号发射模块、5G信号接收模块、数据整理记录模块、储存模块、监控模块、语音警告模块、图像显示模块、太阳能电池模块、红外线感应模块、光传感器模块、警报单元、照明模块、解码模块与面部识别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5G进行数据之间的传输,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相应的处理器内进行处理,大大减小了监控装置的体积,且能够根据不同机位的监控装置拍摄到的人员的面部碎片图像合成相应的面部图像,并使用面部比对模块进行比对,确认人员的身份,且能够对地下停车场的水位进行监控,避免了地下停车场的车辆受到水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5G的公共安全监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共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5G的公共安全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继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之后的延伸。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Release-15中的5G规范的第一阶段是为了适应早期的商业部署。Release-16的第二阶段将于2020年4月完成,作为IMT-2020技术的候选提交给国际电信联盟(ITU),ITUIMT-2020规范要求速度高达20Gbit/s,可以实现宽信道带宽和大容量MIMO;监控系统又称之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典型的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音视频采集设备、音视频传输设备、后端存储、控制及显示设备这五大部分组成,其中后端设备可进一步分为中心控制设备和分控制设备。前、后端设备有多种构成方式,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可称作传输系统)可通过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无线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全方位监控系统是将前述定点监控系统中的定焦镜头换成电动变焦镜头,并增加可上下左右运动的全方位云台(云台内部有两个电动机),使每个监视点的摄像机可以进行上下左右的扫视,其所配镜头的焦距也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监视场景可拉远或推进)。很显然,云台及电动镜头的动作需要由控制器或与系统主机配合的解码器来控制。但是现阶段的安全监控系统在进行使用时不能进行实时的面部识别,且在一般的人员识别中往往会由于拍摄的用户面部的不全面从而造成排定失败的情况,且无法自动进行光照强度的调整,部分小区与工作单位的地下停车场的修建时间久远,排水系统不完善,容易造成水淹的情况,但现有的监控系统无法对其进行监控,使相应车辆的主人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阶段的安全监控系统在进行使用时不能进行实时的面部识别,且在一般的人员识别中往往会由于拍摄的用户面部的不全面从而造成排定失败的情况,且无法自动进行光照强度的调整,部分小区与工作单位的地下停车场的修建时间久远,排水系统不完善,容易造成水淹的情况,但现有的监控系统无法对其进行监控,使相应车辆的主人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5G的公共安全监控系统。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专利技术包括数据处理控制模块、数据压缩模块、数据解压模块、5G信号发射模块、5G信号接收模块、数据整理记录模块、储存模块、监控模块、语音警告模块、图像显示模块、太阳能电池模块、红外线感应模块、光传感器模块、警报单元、照明模块、解码模块与面部识别单元;所述数据整理记录模块与数据压缩模块通信连接,数据整理记录模块与数据解压模块通信连接,数据压缩模块与第一储存模块通信连接,数据解压模块与第一储存模块通信连接,数据整理记录模块与5G信号发射模块通信连接,数据整理记录模块与数据处理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第一储存模块与数据处理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数据处理控制模块与总控模块通信连接,总控模块与照明模块通信连接,总控模块与光传感模块通信连接,总控模块与红外线感应模块通信连接,总控模块与监控模块通信连接,监控模块与太阳能电池模块通信连接,监控模块与面部识别单元通信连接,5G信号发射模块与5G信号接收模块使用5G信号通信连接,5G信号接收模块与解码模块通信连接,解码模块与图像显示模块通信连接,图像显示模块与语音警告模块通信连接,图像显示模块与第二储存模块通信连接,总控模块与警报单元通信连接,警报单元包括地下停车入场水位判定模块、水位警报信息无线发射模块、未识别人员语音劝退模块与大雾大雨天气语音警报模块,地下停车入场水位判定模块与水位警报信息无线发射模块通信连接;所述面部识别单元包括面部图像分割模块、面部朝向判定模块、面部图像合成模块、第三储存模块与面部比对模块,面部朝向判定模块与面部图像分割模块通信连接,面部图像分割模块与面部图像合成模块通信连接,面部图像合成模块与第三储存模块通信连接,第三储存模块与面部比对模块通信连接;所述面部朝向判定模块用于对通过相应关口的人员的面部进行朝向判定,在判定结束后,使用面部图像分割模块将采集到的人员面部信息进行分割裁去多余部分,再讲多个监控探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面部图像合成模块合成出完成的人员面部图像,再传输只第三储存装置内,然后通过面部比对模块对合成出的人员面部进行比对识别,最后通过面部比对模块进行比对进而确定是否为允许通过的人员;所述数据处理记录模块在通过5G信号发射模块发射相应的信号时,首先通过数据压缩模块或数据解压模块将第一储存模块内的数据进行解压与压缩,数据处理控制模块通过总控模块对照明模块进行控制,控制依据为光传感模块得到的光照强度信息,红外线感应模块用于感测人员是否通过,并通过监控模块进行监控,监控模块通过太阳能电池模块进行供电,监控模块通过面部识别单元进行面部的识别,在识别出未经允许的人员时,通过面部识别单元进识别到的面部信息控制警报单元进行警报,在大雾大雨天气时通过大雾大雨天气语音警报模块生成的天气信息进行警报,在地下停车场被水淹时,将地下停车场水位排定模块得到的水位信息通过水位警报信息无线发射模块发射至该区域地下停车场的用户的智能终端上。进一步的,所述光照强度信息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步骤一:将一日的24小时分为三个时段,其中0h-8h之间为第一时段,8h-16h之间为第二时段,16h-24h之间为第三时段,将第一时段标记为T1,将第二时段标记为T2,将第三时段标记为T3,将相应的T1、T2、T3分别加载相应的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与第三时间段的数据的前端;步骤二:在进行每一时段、第二时段与第三时间段时分别进行平均值的运算并将三次运算取相应的平均值T1均、T2均、T3均,T均=(T1均+T2均+T3均)/3得到每天的光照平均值T均;步骤三:在进行的运算时,T1、T2与T3三个时间段的T总均通过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单独计算;步骤四:将光照强度中两个相对设置的光传感模块采集到的第一光照强度信息与第二光照强度信息提取出,将第一光照强度信息标记为P,将第二光照强度标记为O;步骤五:每隔预设时长采集一次第二光照强度信息O和第一光照强度信息P,在9h-20h之间连续采集C1次,两次采集的时间间隔为30min,在20h-9h之间连续进行采集C2次,两次采集的时间间隔为30min,设第二光照强度均值为O均,设第一光照强度均值为P均;步骤六:通过公式(O1+O2……+OC1)/C1=O均得到第二光照强度均值O均,通过公式(P1+P2……+PC2)/C2=P均得到第一光照强度均值P均;步骤七:通过[(O1+O2……+OC1)+(P1+P2……+PC2)]/(C1+C2)=I均,I均为全天的平均光照信息,进行记录并保存,在临近两天的I均之间光照强度差为较大时,则说明天气骤变,照明模块调整照明强度;步骤八:当第二光照强度均值O均与第一光照强度均值P均小于预设值均小于预设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5G的公共安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处理控制模块、数据压缩模块、数据解压模块、5G信号发射模块、5G信号接收模块、数据整理记录模块、储存模块、监控模块、语音警告模块、图像显示模块、太阳能电池模块、红外线感应模块、光传感器模块、警报单元、照明模块、解码模块与面部识别单元;/n所述数据整理记录模块与数据压缩模块通信连接,数据整理记录模块与数据解压模块通信连接,数据压缩模块与第一储存模块通信连接,数据解压模块与第一储存模块通信连接,数据整理记录模块与5G信号发射模块通信连接,数据整理记录模块与数据处理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第一储存模块与数据处理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数据处理控制模块与总控模块通信连接,总控模块与照明模块通信连接,总控模块与光传感模块通信连接,总控模块与红外线感应模块通信连接,总控模块与监控模块通信连接,监控模块与太阳能电池模块通信连接,监控模块与面部识别单元通信连接,5G信号发射模块与5G信号接收模块使用5G信号通信连接,5G信号接收模块与解码模块通信连接,解码模块与图像显示模块通信连接,图像显示模块与语音警告模块通信连接,图像显示模块与第二储存模块通信连接,总控模块与警报单元通信连接,警报单元包括地下停车入场水位判定模块、水位警报信息无线发射模块、未识别人员语音劝退模块与大雾大雨天气语音警报模块,地下停车入场水位判定模块与水位警报信息无线发射模块通信连接;/n所述面部识别单元包括面部图像分割模块、面部朝向判定模块、面部图像合成模块、第三储存模块与面部比对模块,面部朝向判定模块与面部图像分割模块通信连接,面部图像分割模块与面部图像合成模块通信连接,面部图像合成模块与第三储存模块通信连接,第三储存模块与面部比对模块通信连接;/n所述面部朝向判定模块用于对通过相应关口的人员的面部进行朝向判定,在判定结束后,使用面部图像分割模块将采集到的人员面部信息进行分割裁去多余部分,再讲多个监控探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面部图像合成模块合成出完成的人员面部图像,再传输只第三储存装置内,然后通过面部比对模块对合成出的人员面部进行比对识别,最后通过面部比对模块进行比对进而确定是否为允许通过的人员;/n所述数据处理记录模块在通过5G信号发射模块发射相应的信号时,首先通过数据压缩模块或数据解压模块将第一储存模块内的数据进行解压与压缩,数据处理控制模块通过总控模块对照明模块进行控制,控制依据为光传感模块得到的光照强度信息,红外线感应模块用于感测人员是否通过,并通过监控模块进行监控,监控模块通过太阳能电池模块进行供电,监控模块通过面部识别单元进行面部的识别,在识别出未经允许的人员时,通过面部识别单元进识别到的面部信息控制警报单元进行警报,在大雾大雨天气时通过大雾大雨天气语音警报模块生成的天气信息进行警报,在地下停车场被水淹时,将地下停车场水位排定模块得到的水位信息通过水位警报信息无线发射模块发射至该区域地下停车场的用户的智能终端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5G的公共安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处理控制模块、数据压缩模块、数据解压模块、5G信号发射模块、5G信号接收模块、数据整理记录模块、储存模块、监控模块、语音警告模块、图像显示模块、太阳能电池模块、红外线感应模块、光传感器模块、警报单元、照明模块、解码模块与面部识别单元;
所述数据整理记录模块与数据压缩模块通信连接,数据整理记录模块与数据解压模块通信连接,数据压缩模块与第一储存模块通信连接,数据解压模块与第一储存模块通信连接,数据整理记录模块与5G信号发射模块通信连接,数据整理记录模块与数据处理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第一储存模块与数据处理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数据处理控制模块与总控模块通信连接,总控模块与照明模块通信连接,总控模块与光传感模块通信连接,总控模块与红外线感应模块通信连接,总控模块与监控模块通信连接,监控模块与太阳能电池模块通信连接,监控模块与面部识别单元通信连接,5G信号发射模块与5G信号接收模块使用5G信号通信连接,5G信号接收模块与解码模块通信连接,解码模块与图像显示模块通信连接,图像显示模块与语音警告模块通信连接,图像显示模块与第二储存模块通信连接,总控模块与警报单元通信连接,警报单元包括地下停车入场水位判定模块、水位警报信息无线发射模块、未识别人员语音劝退模块与大雾大雨天气语音警报模块,地下停车入场水位判定模块与水位警报信息无线发射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面部识别单元包括面部图像分割模块、面部朝向判定模块、面部图像合成模块、第三储存模块与面部比对模块,面部朝向判定模块与面部图像分割模块通信连接,面部图像分割模块与面部图像合成模块通信连接,面部图像合成模块与第三储存模块通信连接,第三储存模块与面部比对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面部朝向判定模块用于对通过相应关口的人员的面部进行朝向判定,在判定结束后,使用面部图像分割模块将采集到的人员面部信息进行分割裁去多余部分,再讲多个监控探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面部图像合成模块合成出完成的人员面部图像,再传输只第三储存装置内,然后通过面部比对模块对合成出的人员面部进行比对识别,最后通过面部比对模块进行比对进而确定是否为允许通过的人员;
所述数据处理记录模块在通过5G信号发射模块发射相应的信号时,首先通过数据压缩模块或数据解压模块将第一储存模块内的数据进行解压与压缩,数据处理控制模块通过总控模块对照明模块进行控制,控制依据为光传感模块得到的光照强度信息,红外线感应模块用于感测人员是否通过,并通过监控模块进行监控,监控模块通过太阳能电池模块进行供电,监控模块通过面部识别单元进行面部的识别,在识别出未经允许的人员时,通过面部识别单元进识别到的面部信息控制警报单元进行警报,在大雾大雨天气时通过大雾大雨天气语音警报模块生成的天气信息进行警报,在地下停车场被水淹时,将地下停车场水位排定模块得到的水位信息通过水位警报信息无线发射模块发射至该区域地下停车场的用户的智能终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5G的公共安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强度信息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一:将一日的24小时分为三个时段,其中0h-8h之间为第一时段,8h-16h之间为第二时段,16h-24h之间为第三时段,将第一时段标记为T1,将第二时段标记为T2,将第三时段标记为T3,将相应的T1、T2、T3分别加载相应的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与第三时间段的数据的前端;
步骤二:在进行每一时段、第二时段与第三时间段时分别进行平均值的运算并将三次运算取相应的平均值T1均、T2均、T3均,T均=(T1均+T2均+T3均)/3得到每天的光照平均值T均;
步骤三:在进行的运算时,T1、T2与T3三个时间段的T总均通过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单独计算;
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保正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诺必达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