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控制柜线缆制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4251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气控制柜线缆制作系统,属于电气控制柜智能装配技术领域。包括控制系统、裁线机、和裁线机对应设置的放线装置、转移装置、线号机以及打端子机;所述转移装置包括可移动的线缆夹持机构,所述线号机、裁线机、打端子机均设置在所述线缆夹持机构的运动路径范围内;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连接裁线机、转移装置、线号机以及打端子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电气控制柜对线缆的要求,有机结合裁线机、线号机及打端子机,实现电气控制柜用线缆的自动制作,大大提高制作效率,且制作标准统一;线缆根据需求自动截取,避免了线缆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控制柜线缆制作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气控制柜线缆制作系统,属于电气控制柜智能装配

技术介绍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工业控制系统在工业领域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然而电气控制柜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装配技术一直以来没有大的突破和发展,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拖慢了工业控制系统开发的项目进度。目前电气控制柜中线缆的制作和装配仍主要依靠人力完成,且装配模式基本是单人单柜的工作模式,即单个工人针对一台电气控制柜完成从线缆的裁剪、加工到安装接线整个装配流程的所有环节,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很低。具体的工作模式为:装配工人按照接线图纸根据经验完成布线路径的规划,每根线缆的长度根据实际布置决定,往往是布线前预留比实际需求要长的电线,待真正布线时再剪掉多余的长度,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工人各自按照经验决定线缆的长度,然后打线号压装接头,并自行走线装配,工作效率低下线缆制作标准不统一、线缆长短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流水线批量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控制柜线缆制作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电气柜裁线装配过程中效率低下、线缆浪费大及裁线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方案包括:本技术的一种电气控制柜线缆制作系统,包括控制系统、裁线机、和裁线机对应设置的放线装置、转移装置、线号机以及打端子机;所述转移装置包括可移动的线缆夹持机构,所述线号机、裁线机、打端子机均设置在所述线缆夹持机构的运动路径范围内;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连接裁线机、转移装置、线号机以及打端子机。本技术将现有的裁线机、线号机及打端子机通过线缆转移装置结合在一起,基于自动控制能够自动截取需求长度的线缆,通过转移装置将线号转移到截取好的线缆上,完成线缆加线号,在将加好线号的线缆转移到打端子机处,进行端子制作。本技术针对电气控制柜对线缆的要求,有机结合裁线机、线号机及打端子机,实现电气控制柜用线缆的自动制作,大大提高制作效率,且制作标准统一;线缆根据需求自动截取,避免了线缆浪费。进一步的,所述转移装置包括用于对应夹持线缆两端的两个线缆夹持机构。两个线缆夹持机构分别夹持线缆的两端,便于软长导线两端的分别处理。进一步的,所述转移装置包括X轴移动机构、设置于X轴移动机构上的两个Y轴移动机构,每个Y轴移动机构上设置有Z轴移动机构,每个Z轴移动机构上设置有所述线缆夹持机构。三自由度转移机构实现了三维空间内的转移操作,使线号机、裁线机、打端子机的布设更加灵活,易于布置。进一步的,所述X轴移动机构包括两条平行轨道及能在其上移动的龙门架,所述龙门架有两个,所述Y轴移动机构包括能在龙门架横梁上移动的导块,所述Z轴移动机构包括竖直设置于导块下方的齿条及设置于导块内部与之啮合的齿轮,所述线缆夹持机构设置于齿条下端部。转移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易于控制。进一步的,所述放线装置包括用于穿入线盘中孔的中轴,和用于支撑线盘的托盘,所述托盘可自由旋转。放线装置易于装设线盘,裁线机按需拉取线缆,实现了自动供线,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进一步的,所述裁线机和对应的放线装置设置有若干组,用于装设不同线径的线盘,和裁剪不同线径的线缆;所述线号机和打端子机也设置多组,用于适配不同线径线缆的线号制作和端子压制。多套供裁线设备,实现一套线缆制作系统不同线径线缆的制作,集成化智能化程度更高,基本可实现一套本技术的线缆制作系统为所有类型电气控制柜的装配提供制作好的线缆。进一步的,所述线缆夹持机构包括一对受控分合的爪臂,两个爪臂的夹取面上对应开设有用于抱箍夹持线缆的凹槽。采用抱箍夹持的方式,线缆夹持更加稳固,不易掉落。进一步的,所述爪臂夹取面上开设至少两组尺寸不同的凹槽,对应不同线径的线缆。不同尺寸的U形凹槽抱夹对应线径尺寸的线缆,线缆的抱箍夹持更加匹配牢固。进一步的,所述爪臂表面或内部设置有发热丝,用于实现热缩管的热缩控制。对于热缩材质的线号管,本技术在线号管的夹持转移后,套装到线缆上、线号管在线缆上的热缩装配、以及对装配线号管的线缆的夹持一步实现,增加了效率,转移装置还同时实现了线号管的装配,节省了成本。进一步的,还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线缆夹持机构运动路径的下方。线缆制作完成后直接全自动的实现线缆的转移,将线缆送至装配工位,进一步提高效率,提高自动化程度。进一步的,所述打端子机的线缆入口呈喇叭状开口。喇叭状开口方便转移装置将线缆送入打端子机,起到线缆送入时的引导,降低控制精度的要求,提高控制上的容错能力。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气控制柜线缆制作系统,能够用于电气控制柜装配生产线,结合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将市场上现有的裁线机、放线机、线号机、打端子机等电气控制柜装配所需的自动化工具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条分工明确的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操作工人只需要按照指示将下线的线缆装配进柜体,即可完成装配生产过程,降低对工人的要求。线缆的制作采用流水作业模式,使得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气控制柜装配系统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气控制柜装配系统控制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电气控制柜线缆制作系统结构原理图;图4是裁线机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a)是进线时打端子机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b)是出线时打端子机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抓取机构水平方向视角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气控制柜装配系统,主要包括上位机系统1、本技术的电气控制柜线缆制作系统以及接线工位系统4。本技术的电气控制柜线缆制作系统包括PLC控制系统2、下线系统3、以及用于连接下线系统3与接线工位系统4的传送带系统5。其中,在一条电气控制柜装配生产线中,每个下线系统3可以通过传送带系统5连接多个接线工位系统4。上位机系统1由上位机控制计算机和软件组成,上位机控制计算机通过以太网接口与PLC控制系统2通讯,发送控制指令到PLC控制系统2并接受其状态反馈信息。上位机软件包括电气控制柜配线数据库和生产线控制软件。电气控制柜配线数据库负责记录电气控制柜内所有配线的参数信息,包括每根线缆的颜色、线径、线号、布线路径、端子类型等信息。生产线运行过程中严格按照数据库的参数进行线缆的生产和装配,根据布线路径计算线缆长度,根据该路径线路的颜色选取线缆,打印对应的线号管,匹配端子类型。生产线控制软件用于对电气控制柜装配系统进行集中控制,主要包括生产任务下发功能、生产线启停控制功能、报警和故障处理功能和各工位进度统计等功能。电气控制柜配线数据库及根据数据库计算线缆长度,匹配线号和端子等,以及控制软件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硬件和需求编写程序即可实现,此处不再赘述。如图2所示,PLC控制系统2由PLC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控制柜线缆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裁线机、和裁线机对应设置的放线装置、转移装置、线号机以及打端子机;所述转移装置包括可移动的线缆夹持机构,所述线号机、裁线机、打端子机均设置在所述线缆夹持机构的运动路径范围内;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连接裁线机、转移装置、线号机以及打端子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控制柜线缆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裁线机、和裁线机对应设置的放线装置、转移装置、线号机以及打端子机;所述转移装置包括可移动的线缆夹持机构,所述线号机、裁线机、打端子机均设置在所述线缆夹持机构的运动路径范围内;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连接裁线机、转移装置、线号机以及打端子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控制柜线缆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包括用于对应夹持线缆两端的两个线缆夹持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控制柜线缆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包括X轴移动机构、设置于X轴移动机构上的两个Y轴移动机构,每个Y轴移动机构上设置有Z轴移动机构,每个Z轴移动机构上设置有所述线缆夹持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控制柜线缆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移动机构包括两条平行轨道及能在其上移动的龙门架,所述龙门架有两个,所述Y轴移动机构包括能在龙门架横梁上移动的导块,所述Z轴移动机构包括竖直设置于导块下方的齿条及设置于导块内部与之啮合的齿轮,所述线缆夹持机构设置于齿条下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国良孙志杨马千里牛建涛刘珉陈超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