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拆卸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4193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可拆卸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包括盖体和电池外壳,使用者将盖体的限位块与电池外壳的一侧卡接,将定位杆滑入滑槽中,定位杆的斜面与卡块接触并将卡块往安装块的内壁推动,此时弹簧逐渐压缩,继续将定位杆滑入滑槽的最内部,卡块的上端卡接在卡槽的内部,弹簧复位,即可将电池外壳与盖体安装完成,操作简单,在对电池进行拆卸时,向内部按压弹性膜使得L形块贯穿定位槽,继续按压使得L形块推动卡块向内部活动使得卡块离开卡槽,此时定位杆回弹并与L形块接触,松开弹性膜,使其离开定位槽,即可将定位杆取出,即可将盖体与电池外壳分离,便于拆卸,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可拆卸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具体为一种具有可拆卸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均是固定的,无法进行拆卸,当内部出现故障时检修较为麻烦,使用效果不好。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可拆卸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具备便于安装,便于拆卸的优点,从而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可拆卸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包括盖体和电池外壳,盖体设置在电池外壳的一侧,所述盖体包括通孔、限位块和定位杆,通孔设置在盖体的外表面,限位块设置在盖体的内壁,定位杆固定安装在盖体的内壁;所述电池外壳包括散热扇、卡接件、电池本体、固定机构、安装机构和滑槽,散热扇设置在电池外壳的上表面,卡接件固定安装在电池外壳的外表面,电池本体固定安装在电池外壳的内部,且一端与通孔电连接,固定机构固定安装在电池本体的外表面,且设置在电池外壳的内部,安装机构固定安装在电池外壳的内壁,且与卡接件相对,滑槽设置在电池外壳的外表面,且与定位杆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定位杆包括斜面、定位槽和卡槽,斜面设置在定位杆的一端,定位槽与定位杆贯穿连接,卡槽设置在定位槽的下端。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卡件和卡口,卡件设置在电池外壳的内部,卡口加工在卡件的外表面,且与电池本体的外表面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卡接件包括弹性膜和L形块,弹性膜设置在卡接件的外表面,L形块的一端与弹性膜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槽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块、空腔、稳固块、弹簧和卡块,安装块固定安装在电池外壳的内壁,空腔设置在安装块的内部,稳固块固定安装在卡块的两端,弹簧的一端与稳固块固定连接,且设置在空腔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卡块远离弹簧的一端与卡槽相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可拆卸结构的锂离子电池,使用者将电池本体与卡口贯穿连接,再将卡件放置在电池外壳的内部,便于将电池本体固定在电池外壳的内部,固定效果好。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可拆卸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将盖体的限位块与电池外壳的一侧卡接,将定位杆滑入滑槽中,定位杆的斜面与卡块接触并将卡块往安装块的内壁推动,此时弹簧逐渐压缩,继续将定位杆滑入滑槽的最内部,卡块的上端卡接在卡槽的内部,弹簧复位,即可将电池外壳与盖体安装完成,操作简单。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可拆卸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在对电池进行拆卸时,向内部按压弹性膜使得L形块贯穿定位槽,继续按压使得L形块推动卡块向内部活动使得卡块离开卡槽,此时定位杆回弹并与L形块接触,松开弹性膜,使其离开定位槽,即可将定位杆取出,即可将盖体与电池外壳分离,便于拆卸,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盖体开启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定位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图3中A处放大图。图中:1、盖体;11、通孔;12、限位块;13、定位杆;131、斜面;132、定位槽;133、卡槽;2、电池外壳;21、散热扇;22、卡接件;221、弹性膜;222、L形块;23、电池本体;24、固定机构;241、卡件;242、卡口;25、安装机构;251、安装块;252、空腔;253、稳固块;254、弹簧;255、卡块;26、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和图3,一种具有可拆卸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包括盖体1和电池外壳2,盖体1设置在电池外壳2的一侧,盖体1包括通孔11、限位块12和定位杆13,通孔11设置在盖体1的外表面,限位块12设置在盖体1的内壁,定位杆13固定安装在盖体1的内壁;电池外壳2包括散热扇21、卡接件22、电池本体23、固定机构24、安装机构25和滑槽26,散热扇21设置在电池外壳2的上表面,卡接件22固定安装在电池外壳2的外表面,电池本体23固定安装在电池外壳2的内部,且一端与通孔11电连接,固定机构24固定安装在电池本体23的外表面,且设置在电池外壳2的内部,安装机构25固定安装在电池外壳2的内壁,且与卡接件22相对,滑槽26设置在电池外壳2的外表面,且与定位杆13相匹配。请参阅图5,固定机构24包括卡件241和卡口242,卡件241设置在电池外壳2的内部,卡口242加工在卡件241的外表面,且与电池本体23的外表面相匹配,使用者将电池本体23与卡口242贯穿连接,再将卡件241放置在电池外壳2的内部,便于将电池本体23固定在电池外壳2的内部,固定效果。请参阅图4和图6,定位杆13包括斜面131、定位槽132和卡槽133,斜面131设置在定位杆13的一端,定位槽132与定位杆13贯穿连接,卡槽133设置在定位槽132的下端,卡接件22包括弹性膜221和L形块222,弹性膜221设置在卡接件22的外表面,L形块222的一端与弹性膜221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槽132相匹配,安装机构25包括安装块251、空腔252、稳固块253、弹簧254和卡块255,安装块251固定安装在电池外壳2的内壁,空腔252设置在安装块251的内部,稳固块253固定安装在卡块255的两端,弹簧254的一端与稳固块253固定连接,且设置在空腔252的内部,卡块255远离弹簧254的一端与卡槽133相匹配,将盖体1的限位块12与电池外壳2的一侧卡接,将定位杆13滑入滑槽26中,定位杆13的斜面131与卡块255接触并将卡块255往安装块251的内壁推动,此时弹簧254逐渐压缩,继续将定位杆13滑入滑槽26的最内部,卡块255的上端卡接在卡槽133的内部,弹簧254复位,即可将电池外壳2与盖体1安装完成,操作简单,在对电池进行拆卸时,向内部按压弹性膜221使得L形块222贯穿定位槽132,继续按压使得L形块222推动卡块255向内部活动使得卡块255离开卡槽133,此时定位杆13回弹并与L形块222接触,松开弹性膜221,使其离开定位槽132,即可将定位杆13取出,即可将盖体1与电池外壳2分离,便于拆卸,使用效果好。综上所述: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可拆卸结构的锂离子电池,使用者将电池本体23与卡口242贯穿连接,再将卡件241放置在电池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可拆卸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包括盖体(1)和电池外壳(2),盖体(1)设置在电池外壳(2)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包括通孔(11)、限位块(12)和定位杆(13),通孔(11)设置在盖体(1)的外表面,限位块(12)设置在盖体(1)的内壁,定位杆(13)固定安装在盖体(1)的内壁;/n所述电池外壳(2)包括散热扇(21)、卡接件(22)、电池本体(23)、固定机构(24)、安装机构(25)和滑槽(26),散热扇(21)设置在电池外壳(2)的上表面,卡接件(22)固定安装在电池外壳(2)的外表面,电池本体(23)固定安装在电池外壳(2)的内部,且一端与通孔(11)电连接,固定机构(24)固定安装在电池本体(23)的外表面,且设置在电池外壳(2)的内部,安装机构(25)固定安装在电池外壳(2)的内壁,且与卡接件(22)相对,滑槽(26)设置在电池外壳(2)的外表面,且与定位杆(13)相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可拆卸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包括盖体(1)和电池外壳(2),盖体(1)设置在电池外壳(2)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包括通孔(11)、限位块(12)和定位杆(13),通孔(11)设置在盖体(1)的外表面,限位块(12)设置在盖体(1)的内壁,定位杆(13)固定安装在盖体(1)的内壁;
所述电池外壳(2)包括散热扇(21)、卡接件(22)、电池本体(23)、固定机构(24)、安装机构(25)和滑槽(26),散热扇(21)设置在电池外壳(2)的上表面,卡接件(22)固定安装在电池外壳(2)的外表面,电池本体(23)固定安装在电池外壳(2)的内部,且一端与通孔(11)电连接,固定机构(24)固定安装在电池本体(23)的外表面,且设置在电池外壳(2)的内部,安装机构(25)固定安装在电池外壳(2)的内壁,且与卡接件(22)相对,滑槽(26)设置在电池外壳(2)的外表面,且与定位杆(13)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可拆卸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13)包括斜面(131)、定位槽(132)和卡槽(133),斜面(131)设置在定位杆(13)的一端,定位槽(132)与定位杆(13)贯穿连接,卡槽(133)设置在定位槽(132)的下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辉谢俊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博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