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次南专利>正文

手控或光控自动窗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399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控或光控自动窗帘装置,它由外壳(1)、传动机构(2)、电动机(3)、直流电源(4)、窗帘盒(5)、窗帘布(6)、控制电路(7)组成,电动机(3)驱动传动机构(2),传动机构(2)带动窗帘布(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用继电器和行程开关就能达到手控或光控窗帘开闭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操作容易、运行可靠。(*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控或光控自动窗帘装置。目前,在现有技术中的自动控制窗帘装置,其控制电路中大都采用继电器和行程开关来控制传动电动机的开和停,这种采用继电器和行程开关的控制电路其缺点是电路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成本高、运行不稳定。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用继电器和行程开关的手控或光控自动窗帘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外壳(1)、传动机构(2)、电动机(3)、直流电源(4)、窗帘盒(5)、窗帘布(6)、控制电路(7),电动机(3)驱动传动机构(2),传动机构(2)带动窗帘布(6),控制电路(7)由电阻R1~R12、光敏二极管D1~D4、与非门G1~G8、稳压管DZ、转换开关K、指示灯Z、三极管T1~T8、二极管D5组成,电阻R1~R4的一端接R6的一端,R6的另一端接R5的一端和DZ的正极,DZ负极接电源正极,D1~D4的负极和K的动触片接电源的0点即地,R3的另一端接D3的正极和G6的一个输入端,R2的另一端接D2的正极和G3的输入端,R1的另一端接D1的正极和G1的一个输入端,R4的另一端接D4的正极和G2的一个输入端及K的一个触点,K的另一个触点接G1的另一个输入端和Z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控或光控自动窗帘装置,它包括外壳(1)、传动机构(2)、电动机(3)、直流电源(4)、窗帘盒(5)、窗帘布(6)、控制电路(7),电动机(3)驱动传动机构(2),传动机构(2)带动窗帘布(6),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7)由电阻R↓[1]~R↓[12]、光敏二极管D↓[1]~D↓[4]、与非门G↓[1]~G↓[8]、稳压管Dz、转换开关K、指示灯Z、三极管T↓[1]~T↓[8]、二极管D↓[5]组成,电阻R↓[1]~R↓[4]的一端接R↓[6]的一端,R↓[6]的另一端接R↓[5]的一端和Dz的正极,Dz负极接电源正极,D↓[1]~D↓[4]的负极和K的动触片接电源的0点即地,R↓[3]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控或光控自动窗帘装置,它包括外壳(1)、传动机构(2)、电动机(3)、直流电源(4)、窗帘盒(5)、窗帘布(6)、控制电路(7),电动机(3)驱动传动机构(2),传动机构(2)带动窗帘布(6),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7)由电阻R1~R12、光敏二极管D1~D4、与非门G1~G8、稳压管Dz、转换开关K、指示灯Z、三极管T1~T8、二极管D5组成,电阻R1~R4的一端接R6的一端,R6的另一端接R5的一端和Dz的正极,Dz负极接电源正极,D1~D4的负极和K的动触片接电源的0点即地,R3的另一端接D3的正极和G5的一个输入端,R2的另一端接D2的正极和G3的输入端,R1的另一端接D1的正极和G1的一个输入端,R4的另一端接D4的正极和G2的一个输入端及K的一个触点,K的另一个触点接G1的另一个输入端和Z的一端,Z的另一端与R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次南刘为民
申请(专利权)人:吴次南刘为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