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环境监测数据可信度进行评估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392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环境监测数据可信度进行评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布设环境监测区块链设备的监测站点采集数据集;根据数据集确定每个监测站点的聚类站点;根据每个监测站点的数据集及对应的聚类站点的数据集,对监测站点进行可信度评估;至少将可信度判断结果经共识算法审核后,写入环境监测区块链;所述可信度判断结果包括可信标签和可信存疑标签。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数据采集端本地对环境监测数据可信度进行客观评估,提高数据分析的实时性,提高监测可信度、监测数据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环境监测数据可信度进行评估的方法
本公开涉及环境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对环境监测数据可信度进行评估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及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监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环境监测任务可信度评估体系能够考评监测任务的全过程,改变以往人们对环境监测数据是否可信的是否判断,对监测计划、现场监测、样品管理、实验室分析、分包、监测数据、质量体系运行、重大不符合工作等8个环节的各个分量进行识别和量化考评,并根据最终得分对监测数据给出一个量化的信用数据。环境监测总站作为中心对运维单位质量体系运行进行考核,而区域质控中心协助总站对辖区内运维公司的质量体系运行进行监督考核。以单站点为单位,每个月对监测数据获取率、数据质控合格率以及运行维护工作完成情况等进行百分制评定。总站委托运维公司负责站点日常运行、设备维护、设备维修、质量控制、量值溯源等各项工作。总站作为“中心”对社会运维单位进行监督。而当前的监测数据可信度评判方式仍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所有数据已经直传回总站,但数据后审需要通过多层审查以及复核程序导致数据时效性降低;2、随着数据直传,调整数据的操作性已经降低,但是对于通过本地喷水、堵塞采样管等手段对监测数据进行干扰的行为的识别率仍较低;3、由于目前可信度的判断仍大规模依靠经验由人工进行审核,耗时耗力且判定结果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4、总站已经在监测站点部署了视频监控设备,但由于视频查看工作量较大故视频资料利用效率较低。专利技术内容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对环境监测数据可信度进行评估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目前可信度的判断仍大规模依靠经验由人工进行审核,耗时耗力且判定结果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以及数据评估时效性低的缺陷,能够在数据采集端本地对环境监测数据可信度进行客观评估,充分利用已有的视频资料及监测设备参数等数据,提高数据分析的实时性,提高监测可信度、监测数据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对环境监测数据可信度进行评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布设环境监测区块链设备的监测站点采集数据集;根据数据集确定每个监测站点的聚类站点;根据每个监测站点的数据集及对应的聚类站点的数据集,对监测站点进行可信度评估;至少将可信度判断结果经共识算法审核后,写入环境监测区块链;所述可信度判断结果包括可信标签和可信存疑标签。进一步地,将多个城市的监测站点记为,每个监测站点的数据采集终端记为,;数据采集终端得到的数据集记为,,所述数据集包括:站点位置信息、污染物浓度数据、气象数据、监测设备参数数据、运维记录数据和站点视频数据中任意一项或多项;每个数据采集终端根据所采集的数据集创建智能合约。进一步地,利用边缘计算算法,所述边缘计算算法包括:通过数据集中的站点位置信息,结合马氏距离公式优先筛选每个监测站点地理位置在预设距离内的个站点。进一步地,结合目标监测站点和筛选出的个站点的数据集中的历史污染物浓度数据和气象数据,判断气象因子相似性和污染物因子相似性,将所述气象因子相似性和污染物因子相似性进行加权计算,生成相似因子并排序;对每个监测站点,筛选出相似因子排名最高的前个站点作为聚类站点,分别记为:;所述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所述历史污染物浓度数据包括,各站点间浓度相关性以及各站点间污染物浓度相对偏差。进一步地,利用智能合约进行所述可信度评估,所述可信度评估包括可信度评估第一阶段:分别利用监测站点的历史数据集和当前数据集中的污染物浓度数据,判断得到当前污染物浓度数据的时间连续性,将时间连续性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做出可信度判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污染浓度数据被打上可信标签,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污染浓度数据进入可信度评估第二阶段。进一步地,将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污染物浓度数据与聚类站点对应时间段的污染物浓度数据结合,通过空间模型判断监测站点的污染物浓度的空间连续性,将空间连续性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做出可信度判断;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污染浓度数据被打上可信标签,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污染浓度数据进入可信度评估第三阶段。进一步地,根据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污染物浓度数据找到数据集中对应的监测设备参数数据、运维记录数据和站点视频数据,结合历史数据集,运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析,做出可信度判断;将判断为可信的污染物浓度数据打上可信标签,不可信的污染物浓度数据打上可信存疑标签。进一步地,将可信度判断结果、智能合约和数据集进行哈希上链,经共识算法审核后写入环境监测区块链;在环境监测区块链中,每个区块都存有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可以追溯到源头。进一步地,对打上可信存疑标签的污染物浓度数据在可信度评估预警平台上进行报警。进一步地,还包括,将报警与运维人员、所处站点相匹配,形成人员以及运维公司的信用体系,且由环境监测区块链技术保护无法篡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对环境监测数据可信度进行评估的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人力、财力的投入,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在数据采集端本地对环境监测数据可信度进行客观评估,提高数据分析的实时性,减少监督环节,进而有效提高监测可信度和监测数据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监测数据可信度评估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环境监测数据可信度进行评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在布设环境监测区块链设备的监测站点采集数据集;/n根据数据集确定每个监测站点的聚类站点;/n根据每个监测站点的数据集及对应的聚类站点的数据集,对监测站点进行可信度评估;/n至少将可信度判断结果经共识算法审核后,写入环境监测区块链;所述可信度判断结果包括可信标签和可信存疑标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环境监测数据可信度进行评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布设环境监测区块链设备的监测站点采集数据集;
根据数据集确定每个监测站点的聚类站点;
根据每个监测站点的数据集及对应的聚类站点的数据集,对监测站点进行可信度评估;
至少将可信度判断结果经共识算法审核后,写入环境监测区块链;所述可信度判断结果包括可信标签和可信存疑标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个城市的监测站点记为,每个监测
站点的数据采集终端记为,;数据采集终端得到的数据集记为,,所述数据集包括:站点位置信息、污染物浓度数据、气象数据、
监测设备参数数据、运维记录数据和站点视频数据中任意一项或多项;每个数据采集终端
根据所采集的数据集创建智能合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环境监测数据可信度进行评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边
缘计算算法,所述边缘计算算法包括:通过数据集中的站点位置信息,结合马氏距离公式优
先筛选每个监测站点地理位置在预设距离内的个站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目标监测站点和筛选出的个站点
的数据集中的历史污染物浓度数据和气象数据,判断气象因子相似性和污染物因子相似
性,将所述气象因子相似性和污染物因子相似性进行加权计算,生成相似因子并排序;对每
个监测站点,筛选出相似因子排名最高的前个站点作为聚类站点,分别记为:;所述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所述历史污染物浓
度数据包括,各站点间浓度相关性以及各站点间污染物浓度相对偏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智能合约进行所述可信度评估,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英视睿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