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验光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369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校验光台,包括:机架、第一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及校验平台,且校验平台用于在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提供校验光的条件下用于对待校验产品进行对光校验或者反光校验,从而实现两种光源的校验以提高校验精度,以避免相关技术中对待校验产品的反光校验依赖于外界环境的灯光从而对环境要求较高的问题;并且,校验平台可移动地设于第二光源组件的表面,使得校验平台在相对于第二光源组件移动时改变其与待校验产品之间的接触位置,从而避免相关技术中校验平台无法移动使得需要观察校验平台与待校验产品接触的位置时需要抬起整个待校验产品导致的操作繁琐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校验光台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光校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校验光台。
技术介绍
目前超大尺寸的触摸屏产品(即触摸屏的尺寸大于50英寸)包含透光区(视窗区/触摸区)与非透光区(油墨区/Logo区),通常对触摸屏产品进行光检验时包括对透光区的对光检验以及对非透光区的反光校验。然而,由于超大尺寸的触摸屏产品自身的尺寸或者体积较大,使得人为拿取或者移动超大尺寸的触摸屏产品进行光校验时存在一定困难。因此,为解决人为拿取或者移动超大尺寸触摸屏不易的问题,目前采用一种校验台对超大尺寸的触摸屏进行光校验;其中,该校验台包括支撑架,位于支撑架上的支撑柱,触摸屏产品放置在支撑柱形成的支撑面上,且触摸屏产品的下方设置有日光灯以进行对光或者反光校验。然而采用该校验台进行校验,主要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日光灯发出的光不均匀,造成触摸屏上的不同区域的校验存在标准差异;其次,作业员肉眼观察触摸屏时,日光灯发出的光线通过透光区直达作业员的眼睛,会导致作业员产生视觉疲劳,严重时会伤害作业员的眼睛视网膜,对作业员的眼部安全造成危害;再者,采用该校验台进行校验时,其日光灯的灯光颜色不能切换,因此无法通过更换背景颜色来校验触摸屏的不良缺陷;并且该校验台的支撑柱无法移动,在需要观察支撑柱与触摸屏接触的位置时,作业员需要抬起整个触摸屏,导致操作繁琐不易;最后,该校验台仅设置了位于触摸屏下方的日光灯,因此只可对触摸屏进行对光校验,而反光校验只能依赖于外界环境的灯光,导致对环境光线要求较高。综上,目前采用的校验台的校验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校验光台,其校验效果较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校验光台,包括:机架;第一光源组件,设于所述机架上且用于提供第一校验光;第二光源组件,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下方且用于提供第二校验光;及校验平台,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光源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一侧表面,且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所述第二光源组件之间均形成有作业空间。进一步地,所述校验平台包括可移动的支撑组件以及形成于所述支撑组件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一端端面的校验支撑面,所述校验支撑面用于放置待校验产品;所述可移动的支撑组件可相对于所述待校验产品移动,以改变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端面相对于所述待校验产品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个支撑件,各所述支撑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移动,且所述支撑件在所述第二光源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一侧表面间隔分布。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包覆于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一端端部的软质布件;及填充于所述软质布件与所述支撑杆的端部之间的柔性填充物。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两根支撑横杆以及设置于相邻的两根支撑横杆之间的至少两根支撑纵杆;其中,所述支撑横杆和所述支撑纵杆中的一者可相对于另一者滑动。进一步地,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横杆均设置有沿所述支撑横杆的延伸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所述支撑纵杆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横杆的所述第一滑轨内,以沿着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进一步地,相邻的两根支撑纵杆均设置有沿所述支撑纵杆的延伸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所述支撑横杆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纵杆的所述第二滑轨内,以沿着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包括第一箱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箱体内的第一控制部件、及若干第一发光部件,所述第一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发光部件的发光强度,且所述第一发光部件发出的光线朝向所述校验平台;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包括第二箱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箱体内的第二控制部件、及若干第二发光部件,所述第二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发光部件的发光强度,且所述第二发光部件发出的光线朝向所述校验平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体靠近所述校验平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雾化板,所述第一雾化板靠近所述校验平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雾化膜;所述第二箱体靠近所述校验平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雾化板,所述第二雾化板靠近所述校验平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雾化膜。进一步地,所述作业空间包括第一作业空间和第二作业空间;其中,所述第一作业空间位于所述校验平台与所述第一校验光源之间,所述第一作业空间为校验空间和/或第一清洁空间;所述第二作业空间位于所述校验光台与所述第二校验光源之间,所述第二作业空间为第二清洁空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箱体靠近所述校验光台的一侧与所述校验光台对应设置有背景板,所述背景板可相对于所述校验平台位置可变,以改变所述第二发光部件朝向所述校验平台发出的光线的色差。进一步地,所述背景板与所述支撑横杆可滑动连接;或,所述背景板设置为百褶形,以使得所述背景板可相对于所述校验平台在卷收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或,所述背景板包括卷轴,所述背景板卷收在所述卷轴上;所述卷轴与所述支撑横杆滑动连接,以使得所述卷轴可沿着所述支撑横杆移动以在卷收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进一步地,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滑动轮;所述机架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校验光台,包括:机架、第一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及校验平台,且校验平台用于在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提供校验光的条件下用于对待校验产品进行对光校验或者反光校验,从而实现两种光源的校验以提高校验精度,以避免相关技术中对待校验产品的反光校验依赖于外界环境的灯光从而对环境要求较高的问题;并且,校验平台可移动地设于第二光源组件的表面,使得校验平台在相对于第二光源组件移动时改变其与待校验产品之间的接触位置,从而避免相关技术中校验平台无法移动使得需要观察校验平台与待校验产品接触的位置时需要抬起整个待校验产品导致的操作繁琐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校验光台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校验光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校验光台的第一光源组件、校验平台与第二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校验光台的第一光源组件、校验平台与第二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校验光台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校验光台的支撑纵杆和支撑横杆的局部配合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校验光台的第一雾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校验光台的第一雾化板设置有第一雾化膜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校验光台的第二雾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校验光台,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n第一光源组件,设于所述机架上且用于提供第一校验光;/n第二光源组件,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下方且用于提供第二校验光;及/n校验平台,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光源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一侧表面,且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所述第二光源组件之间均形成有作业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校验光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第一光源组件,设于所述机架上且用于提供第一校验光;
第二光源组件,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下方且用于提供第二校验光;及
校验平台,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光源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一侧表面,且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所述第二光源组件之间均形成有作业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验光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校验平台包括可移动的支撑组件以及形成于所述支撑组件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一端端面的校验支撑面,所述校验支撑面用于放置待校验产品;所述可移动的支撑组件可相对于所述待校验产品移动,以改变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端面相对于所述待校验产品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验光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个支撑件,各所述支撑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移动,且所述支撑件在所述第二光源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一侧表面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校验光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
支撑杆;
包覆于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一端端部的软质布件;及
填充于所述软质布件与所述支撑杆的端部之间的柔性填充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验光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两根支撑横杆以及设置于相邻的两根支撑横杆之间的至少两根支撑纵杆;其中,所述支撑横杆和所述支撑纵杆中的一者可相对于另一者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校验光台,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横杆均设置有沿所述支撑横杆的延伸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所述支撑纵杆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横杆的所述第一滑轨内,以沿着所述第一滑轨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校验光台,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根支撑纵杆均设置有沿所述支撑纵杆的延伸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所述支撑横杆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纵杆的所述第二滑轨内,以沿着所述第二滑轨滑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鹏飞李均
申请(专利权)人:意力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