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排渣的危废焚烧炉渣熔融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3541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7
一种可快速排渣的危废焚烧炉渣熔融炉,它涉及危险废料焚烧炉技术领域。它包含熔融炉本体、第一炉排、第二炉排、落料限量板、落料控制器、排渣口、排渣抽吸泵、连接管件、排渣管、温度显示设备;所述的熔融炉本体的左侧壁中部设置有第一炉排,对应第一炉排的熔融炉本体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炉排,第一炉排为直排式炉排结构,第二炉排为转向接口式的炉排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它能够控制熔融炉内的燃烧物的落料量,且可通过排渣口出连接的抽吸泵及管道,将废渣快速排放至水冷捞渣机中,替代了人工转移废渣的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且工作成本低,实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快速排渣的危废焚烧炉渣熔融炉
本技术涉及危险废料焚烧炉
,具体涉及一种可快速排渣的危废焚烧炉渣熔融炉。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灰渣处理方法主要有水泥固定法、化学稳定法、洗涤法、熔融法等,在国内目前主要以前两种方法预处理再填埋居多。其中熔融法不仅能有效减少灰渣体积,还能把灰渣转变成稳定的且没有毒性的玻璃化固体并可作为建筑材料再利用。熔融炉内能一直保持1100℃以上的高温,PCDD/PCDFs的分解率能达到99%以上,灰渣在熔融炉内形成类似岩浆的熔浆,熔浆经过水冷或气冷后变成密度(2.5~3.0)g/cm3的固态致密熔渣,体积与原来灰渣相比减少(30~50)%,灰渣中的重金属被固定在熔渣网状晶格结构中,熔渣的毒性浸出特性(TCLP)低于EPA规定标准,因此熔渣可以作为路基和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达到灰渣无害处理同时又可以再利用。灰渣熔融技术起源于冶金工业及玻璃工业的高温熔融技术,在1100℃以上的温度下可以使灰渣熔融成液态熔浆,再经水淬形成玻璃体状的熔渣,从而达到无害处理和减容的目的。目前,日本是应用熔融技术处理垃圾焚烧炉灰渣最多的国家,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由政府主导进行熔融技术开发计划,并且无论是燃料式或电力式熔融炉在技术上都逐渐趋于稳定。我国和欧美国家利用的比较少,美国和德国等国家在研制一种叫热过滤的技术来处理灰渣。目前现有的用于处理灰渣的焚烧熔融炉,焚烧工作时多为直接落料及直接排渣,不利于熔融炉的物料充分燃烧,直接落料难以控制熔融炉内的燃烧物料量,同时落入的物料量与排除废渣量料难以控制,容易导致熔融炉内的燃烧物料不充分燃烧;影响焚烧效率,且排除的废渣需通过人工转移至外部的水冷捞渣机,费时费力,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可快速排渣的危废焚烧炉渣熔融炉,它能够控制熔融炉内的燃烧物的落料量,且可通过排渣口出连接的抽吸泵及管道,将废渣快速排放至水冷捞渣机中,替代了人工转移废渣的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且工作成本低,实用性较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熔融炉本体1、第一炉排2、第二炉排3、落料限量板4、落料控制器5、排渣口6、排渣抽吸泵7、连接管件8、排渣管9、温度显示设备10;所述的熔融炉本体1的左侧壁中部设置有第一炉排2,对应第一炉排2的熔融炉本体1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炉排3,第一炉排2为直排式炉排结构,第二炉排3为转向接口式的炉排结构,第一炉排2、第二炉排3排放效率一致,可满足熔融炉内部物料燃烧时的气体残渣同时排放;熔融炉本体1落料口处的左侧壁上部设置有落料限量板4,落料限量板4贯穿熔融炉本体1侧壁且由固定在熔融炉本体1外侧的落料控制器5安装固定;熔融炉本体1左侧壁底部开设有排渣口6,排渣口6外部连接有排渣抽吸泵7,排渣抽吸泵7左侧设置有连接管件8,排渣管9通过连接管件8连接于排渣抽吸泵7;熔融炉本体1的前侧壁上设置有温度显示设备10。进一步的,所述的熔融炉本体1壁体由外壁层11、耐热层12砌合而成,且外壁层11为耐高温砖墙层,耐热层12为锆刚玉砖墙层。采用外壁层11、耐热层12砖墙结构砌筑而成的熔融炉本体1可满足熔融炉内基本燃烧的耐热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的熔融炉本体1落料口处的左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座13,落料限量板4由限位座13限位安装。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渣抽吸泵7底部设置有安装座71,安装座71固定在熔融炉本体1左侧壁底部。安装座71用于排渣抽吸泵7的安装固定,从而保证排渣口6与排渣管9之间的安装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的落料控制器5、排渣抽吸泵7、温度显示设备10均与远程控制计算机电性连接,控制计算机可在远离熔融炉的位置对落料控制器5、排渣抽吸泵7、温度显示设备10进行远程操控,完成相应动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焚烧物料通过熔融炉落料口落入炉膛内,落料时计算机远程控制落料限量板4左右微调运动,控制焚烧物料的落料量;焚烧物料在炉膛内焚烧后的气体残渣通过第一炉排2、第二炉排3向外部排出,固定残渣则由排渣口6口处排出,排渣抽吸泵7由计算机远程控制,将排渣口6的废渣抽吸至排渣管9,并经排渣管9排出至外部的水冷捞渣机中;温度显示设备10由计算机远程控制并显示熔融炉的即时焚烧温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它能够控制熔融炉内的燃烧物的落料量,且可通过排渣口出连接的抽吸泵及管道,将废渣快速排放至水冷捞渣机中,替代了人工转移废渣的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且工作成本低,实用性较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熔融炉本体1、第一炉排2、第二炉排3、落料限量板4、落料控制器5、排渣口6、排渣抽吸泵7、连接管件8、排渣管9、温度显示设备10、外壁层11、耐热层12、限位座13、安装座71。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熔融炉本体1、第一炉排2、第二炉排3、落料限量板4、落料控制器5、排渣口6、排渣抽吸泵7、连接管件8、排渣管9、温度显示设备10;外壁层11、耐热层12、限位座13、安装座71;所述的熔融炉本体1的左侧壁中部设置有第一炉排2,对应第一炉排2的熔融炉本体1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炉排3,第一炉排2为直排式炉排结构,第二炉排3为转向接口式的炉排结构,第一炉排2、第二炉排3排放效率一致,可满足熔融炉内部物料燃烧时的气体残渣同时排放;熔融炉本体1落料口处的左侧壁上部设置有落料限量板4,落料限量板4贯穿熔融炉本体1侧壁且由固定在熔融炉本体1外侧的落料控制器5安装固定;熔融炉本体1左侧壁底部开设有排渣口6,排渣口6外部连接有排渣抽吸泵7,排渣抽吸泵7左侧设置有连接管件8,排渣管9通过连接管件8连接于排渣抽吸泵7;熔融炉本体1的前侧壁上设置有温度显示设备10。进一步的,所述的熔融炉本体1壁体由外壁层11、耐热层12砌合而成,且外壁层11为耐高温砖墙层,耐热层12为锆刚玉砖墙层。采用外壁层11、耐热层12砖墙结构砌筑而成的熔融炉本体1可满足熔融炉内基本燃烧的耐热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的熔融炉本体1落料口处的左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座13,落料限量板4由限位座13限位安装。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渣抽吸泵7底部设置有安装座71,安装座71固定在熔融炉本体1左侧壁底部。安装座71用于排渣抽吸泵7的安装固定,从而保证排渣口6与排渣管9之间的安装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的落料控制器5、排渣抽吸泵7、温度显示设备10均与远程控制计算机电性连接,控制计算机可在远离熔融炉的位置对落料控制器5、排渣抽吸泵7、温度显示设备10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快速排渣的危废焚烧炉渣熔融炉,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熔融炉本体(1)、第一炉排(2)、第二炉排(3)、落料限量板(4)、落料控制器(5)、排渣口(6)、排渣抽吸泵(7)、连接管件(8)、排渣管(9)、温度显示设备(10);所述的熔融炉本体(1)的左侧壁中部设置有第一炉排(2),对应第一炉排(2)的熔融炉本体(1)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炉排(3),第一炉排(2)为直排式炉排结构,第二炉排(3)为转向接口式的炉排结构;熔融炉本体(1)落料口处的左侧壁上部设置有落料限量板(4),落料限量板(4)贯穿熔融炉本体(1)侧壁且由固定在熔融炉本体(1)外侧的落料控制器(5)安装固定;熔融炉本体(1)左侧壁底部开设有排渣口(6),排渣口(6)外部连接有排渣抽吸泵(7),排渣抽吸泵(7)左侧设置有连接管件(8),排渣管(9)通过连接管件(8)连接于排渣抽吸泵(7);熔融炉本体(1)的前侧壁上设置有温度显示设备(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排渣的危废焚烧炉渣熔融炉,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熔融炉本体(1)、第一炉排(2)、第二炉排(3)、落料限量板(4)、落料控制器(5)、排渣口(6)、排渣抽吸泵(7)、连接管件(8)、排渣管(9)、温度显示设备(10);所述的熔融炉本体(1)的左侧壁中部设置有第一炉排(2),对应第一炉排(2)的熔融炉本体(1)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炉排(3),第一炉排(2)为直排式炉排结构,第二炉排(3)为转向接口式的炉排结构;熔融炉本体(1)落料口处的左侧壁上部设置有落料限量板(4),落料限量板(4)贯穿熔融炉本体(1)侧壁且由固定在熔融炉本体(1)外侧的落料控制器(5)安装固定;熔融炉本体(1)左侧壁底部开设有排渣口(6),排渣口(6)外部连接有排渣抽吸泵(7),排渣抽吸泵(7)左侧设置有连接管件(8),排渣管(9)通过连接管件(8)连接于排渣抽吸泵(7);熔融炉本体(1)的前侧壁上设置有温度显示设备(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记张国平鲁冬艳常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灿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