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质墙板生产用烘干干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352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木质墙板生产用烘干干燥装置,特别涉及墙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输送带、隔板、夹持板、弹簧、预热罩、烘干罩、冷却罩、均风盘、第一风机、第一加热器、第二风机、第二加热器、温湿度传感器、加湿机构、冷却风扇、热气回收机构,所述烘干罩两侧内壁上均设有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烘干罩下方对应的所述输送带内设有所述加湿机构,所述冷却罩顶部设有所述冷却风扇,所述烘干罩顶部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及所述冷却风扇分别通过管道汇总至集气管,所述集气管与所述热气回收机构相连通,所述热气回收机构通过管道与所述预热罩内的所述均风盘相连通。实现了烘干前的预热及烘干后的冷却,保证了墙板的烘干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质墙板生产用烘干干燥装置
本技术涉及墙板生产设备
,特别涉及于一种木质墙板生产用烘干干燥装置。
技术介绍
木质墙板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装饰墙体的材料,一般采用木材等为基材。它具有安装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互换性好,可多次拆装使用,不变形、寿命长等优点。在木质墙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墙板进行烘干干燥,现有的木质墙板烘干干燥装置不具备烘干前的预热及烘干后的冷却功能及现有的木质墙板烘干干燥装置无法较好地实现烘干的均匀性,严重影响了木质墙板的烘干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木质墙板生产用烘干干燥装置,克服了现有的木质墙板烘干干燥装置不具备烘干前的预热及烘干后的冷却功能及现有的木质墙板烘干干燥装置无法较好地实现烘干的均匀性,严重影响了木质墙板的烘干质量的缺点。(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木质墙板生产用烘干干燥装置,包括输送带、隔板、夹持板、弹簧、预热罩、烘干罩、冷却罩、均风盘、第一风机、第一加热器、第二风机、第二加热器、温湿度传感器、加湿机构、冷却风扇、热气回收机构,所述输送带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所述隔板,每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均设有两个所述夹持板,两个所述夹持板一侧呈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夹持板的另一侧分别通过弹簧固定在所述隔板上,所述输送带从一端至另一端上依次设有所述预热罩、烘干罩及冷却罩,所述预热罩及所述烘干罩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所述均风盘,所述预热罩内的所述均风盘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加热器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加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风机相连,所述烘干罩内的所述均风盘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加热器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加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风机相连,所述烘干罩两侧内壁上均设有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烘干罩下方对应的所述输送带内设有所述加湿机构,所述冷却罩顶部设有所述冷却风扇,所述烘干罩顶部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及所述冷却风扇分别通过管道汇总至集气管,所述集气管与所述热气回收机构相连通,所述热气回收机构通过管道与所述预热罩内的所述均风盘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均风盘包括第一横管、第二横管、竖管、均风孔,所述第一横管与所述第二横管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管与所述第二横管之间沿水平方向等距分布有两个以上的所述竖管,每个所述竖管底部开设均风孔。优选地,所述加湿机构包括雾化器、雾化管、雾化喷头,所述雾化管上均匀设有两个以上的所述雾化喷头,所述雾化管一端与所述雾化器相连。优选地,所述热气回收机构包括引风机、热交换器、排空管,所述集气管与所述引风机一端相连,所述引风机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热交换器热媒进口相连,所述热交换器热媒出口与所述排空管相连,所述热交换器出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预热罩内的所述均风盘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夹持板为弧形板,两个所述夹持板相对的一侧上均匀分布有凸粒。优选地,所述输送带为铁氟龙网格输送带。(3)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木质墙板生产用烘干干燥装置,克服了现有的木质墙板烘干干燥装置不具备烘干前的预热及烘干后的冷却功能及现有的木质墙板烘干干燥装置无法较好地实现烘干的均匀性,严重影响了木质墙板的烘干质量的缺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夹持板实现对墙板的夹持,避免墙板在传送过程的稳定性,避免墙板输送的过程发生位移。2、通过弹簧的设置便于适应不同厚度的墙板的夹持,夹持板呈弧形状且夹持板上凸粒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避免墙板紧贴在夹持板上,而影响墙板的烘干,保证墙板烘干的均匀性。3、通过均风盘的设置有利于实现墙板均匀地预热和干燥。4、通过在烘干前实现预热,保证了墙板干燥前的充分热透,在烘干后将墙板冷却至室温,有效地避免墙板干燥过程的开裂,保证墙板的烘干质量。5、通过冷却过程中的热气及烘干罩内的烘干尾气通过热气回收机构实现换热并回到预热罩内对墙板进行预热,实现了冷却过程及烘干过程中热气的回收利用,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均风盘的仰视图。附图标记为:1-输送带、2-隔板、3-夹持板、31-凸粒、4-弹簧、5-预热罩、6-烘干罩、7-冷却罩、8-均风盘、81-第一横管、82-第二横管、83-竖管、84-均风孔、9-第一风机、10-第一加热器、11-第二风机、12-第二加热器、13-温湿度传感器、14-加湿机构、141-雾化器、142-雾化管、143-雾化喷头、15-冷却风扇、16-排气管、17-集气管、18-热气回收机构、181-引风机、182-热交换器、183-排空管。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木质墙板生产用烘干干燥装置,包括输送带1、隔板2、夹持板3、弹簧4、预热罩5、烘干罩6、冷却罩7、均风盘8、第一风机9、第一加热器10、第二风机11、第二加热器12、温湿度传感器13、加湿机构14、冷却风扇15、热气回收机构18,所述输送带1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所述隔板2,每相邻两个所述隔板2之间均设有两个所述夹持板3,两个所述夹持板3一侧呈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夹持板3的另一侧分别通过弹簧4固定在所述隔板2上,所述输送带1从一端至另一端上依次设有所述预热罩5、烘干罩6及冷却罩7,所述预热罩5及所述烘干罩6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所述均风盘8,所述预热罩5内的所述均风盘8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加热器10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加热器10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风机9相连,所述烘干罩6内的所述均风盘8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加热器12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加热器1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风机11相连,所述烘干罩6两侧内壁上均设有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3,所述烘干罩6下方对应的所述输送带1内设有所述加湿机构14,所述冷却罩7顶部设有所述冷却风扇15,所述烘干罩6顶部设有排气管16,所述排气管16及所述冷却风扇15分别通过管道汇总至集气管17,所述集气管17与所述热气回收机构18相连通,所述热气回收机构18通过管道与所述预热罩5内的所述均风盘8相连通。所述均风盘8包括第一横管81、第二横管82、竖管83、均风孔84,所述第一横管81与所述第二横管82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管81与所述第二横管82之间沿水平方向等距分布有两个以上的所述竖管83,每个所述竖管83底部开设均风孔84,所述加湿机构14包括雾化器141、雾化管142、雾化喷头143,所述雾化管142上均匀设有两个以上的所述雾化喷头143,所述雾化管142一端与所述雾化器141相连,所述热气回收机构18包括引风机181、热交换器182、排空管183,所述集气管17与所述引风机181一端相连,所述引风机181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热交换器182热媒进口相连,所述热交换器182热媒出口与所述排空管183相连,所述热交换器182出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预热罩5内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质墙板生产用烘干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1)、隔板(2)、夹持板(3)、弹簧(4)、预热罩(5)、烘干罩(6)、冷却罩(7)、均风盘(8)、第一风机(9)、第一加热器(10)、第二风机(11)、第二加热器(12)、温湿度传感器(13)、加湿机构(14)、冷却风扇(15)、热气回收机构(18),所述输送带(1)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所述隔板(2),每相邻两个所述隔板(2)之间均设有两个所述夹持板(3),两个所述夹持板(3)一侧呈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夹持板(3)的另一侧分别通过弹簧(4)固定在所述隔板(2)上,所述输送带(1)从一端至另一端上依次设有所述预热罩(5)、烘干罩(6)及冷却罩(7),所述预热罩(5)及所述烘干罩(6)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所述均风盘(8),所述预热罩(5)内的所述均风盘(8)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加热器(10)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加热器(10)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风机(9)相连,所述烘干罩(6)内的所述均风盘(8)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加热器(12)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加热器(1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风机(11)相连,所述烘干罩(6)两侧内壁上均设有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3),所述烘干罩(6)下方对应的所述输送带(1)内设有所述加湿机构(14),所述冷却罩(7)顶部设有所述冷却风扇(15),所述烘干罩(6)顶部设有排气管(16),所述排气管(16)及所述冷却风扇(15)分别通过管道汇总至集气管(17),所述集气管(17)与所述热气回收机构(18)相连通,所述热气回收机构(18)通过管道与所述预热罩(5)内的所述均风盘(8)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质墙板生产用烘干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1)、隔板(2)、夹持板(3)、弹簧(4)、预热罩(5)、烘干罩(6)、冷却罩(7)、均风盘(8)、第一风机(9)、第一加热器(10)、第二风机(11)、第二加热器(12)、温湿度传感器(13)、加湿机构(14)、冷却风扇(15)、热气回收机构(18),所述输送带(1)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所述隔板(2),每相邻两个所述隔板(2)之间均设有两个所述夹持板(3),两个所述夹持板(3)一侧呈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夹持板(3)的另一侧分别通过弹簧(4)固定在所述隔板(2)上,所述输送带(1)从一端至另一端上依次设有所述预热罩(5)、烘干罩(6)及冷却罩(7),所述预热罩(5)及所述烘干罩(6)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所述均风盘(8),所述预热罩(5)内的所述均风盘(8)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加热器(10)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加热器(10)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风机(9)相连,所述烘干罩(6)内的所述均风盘(8)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加热器(12)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加热器(1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风机(11)相连,所述烘干罩(6)两侧内壁上均设有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3),所述烘干罩(6)下方对应的所述输送带(1)内设有所述加湿机构(14),所述冷却罩(7)顶部设有所述冷却风扇(15),所述烘干罩(6)顶部设有排气管(16),所述排气管(16)及所述冷却风扇(15)分别通过管道汇总至集气管(17),所述集气管(17)与所述热气回收机构(18)相连通,所述热气回收机构(18)通过管道与所述预热罩(5)内的所述均风盘(8)相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成张美美张明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创鑫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