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缩短散热时间的铸钢叶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309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缩短散热时间的铸钢叶轮结构,包括叶轮、背板、通风孔、轴承、铜制导热管、水冷仓、循环水冷器以及伺服电机,叶轮安装在背板前端面,轴承安装在叶轮中部位置,铜制导热管连接在轴承上下两端面,通风孔开设在背板上下左右四个边角,伺服电机固定在背板中间位置,水冷仓固定在背板右端面,循环水冷器安装在水冷仓中间位置,该设计通过将热量层层释放,同时将残余热量高效地传递到水冷机构,实现快速散热,解决了现有叶轮散热方式单一,散热不及时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快捷高效的对叶轮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缩短散热时间的铸钢叶轮结构
本技术是一种具有缩短散热时间的铸钢叶轮结构,属于叶轮结构

技术介绍
铸钢叶轮常用于除尘器、发动机以及水泵等器械,铸钢叶轮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开放式叶轮铸件、半开式叶轮铸件和封闭式叶轮铸件三种。开放式叶轮铸件在叶片两侧都无盖板,适用于输送含有较大量悬浮物的液体,效率较低,输送的液体压力也不高;半开式叶轮铸件在吸入口一侧无盖板,而在另一侧有盖板,适用于输送易沉淀或含有颗粒的液体,效率也较低。全开放式叶轮铸件适合于抽送黏性液或含有少量固体液,叶轮背面设有备叶以减少填料函之压力并可使固体物不易进入填料函内,叶轮利用键固定于轴上并以锁紧螺帽固定以使运转时不易松脱。现有的铸钢叶轮结构散热往往途径单一,散热不及时并且效果不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急需一种具有缩短散热时间的铸钢叶轮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缩短散热时间的铸钢叶轮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快捷高效的对叶轮散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缩短散热时间的铸钢叶轮结构,包括背板、叶轮以及快速散热机构,叶轮安装在背板的前端面,所述快速散热机构设置在叶轮后侧,所述快速散热机构包括通风孔、轴承、保护壳、铜制导热管、水冷仓、进水管、循环水冷器、出水管以及伺服电机,所述保护壳安装在叶轮外侧,所述轴承安装在叶轮中部位置,所述铜制导热管连接在轴承上下两端面,所述通风孔开设在背板上下左右四个边角,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在背板中间位置,所述水冷仓固定在背板右端面,所述循环水冷器安装在水冷仓中间位置,所述进水管连接在循环水冷器下端面,所述出水管连接在循环水冷器上端面。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冷器中安装有驱动泵,所述水冷仓中设有螺旋形循环水管。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右端与伺服电机相连接,所述叶轮通过轴承与伺服电机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铜制导热管右端连接在水冷仓左端面,所述铜制导热管内部填充有载冷剂。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孔设有多组,所述通风孔开设高度与叶轮旋转覆盖范围想匹配,所述叶轮旋转排风方向为从右至左。进一步地,轴承外侧设有金属外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具有缩短散热时间的铸钢叶轮结构,因本技术添加了通风孔、轴承、保护壳、铜制导热管、水冷仓、进水管、循环水冷器、出水管以及伺服电机,该设计通过将热量层层释放,同时将残余热量高效地传递到水冷机构,实现快速散热,解决了现有叶轮散热只能通过单一散热风扇,散热不及时,散热程度不佳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快捷高效性。因循环水冷器中安装有驱动泵,水冷仓中设有螺旋形循环水管,该设计可以将传递到导热管的热量通过水循环方式将热量发散,因铜制导热管右端连接在水冷仓左端面,铜制导热管内部填充有载冷剂,该设计有利于增加导热铜管散热能力,提升整体散热速度和效果,因通风孔设有多组,通风孔开设高度与叶轮旋转覆盖范围想匹配,叶轮旋转排风方向为从右至左,该设计通过叶轮高速旋转将外界温度较低德邦空气吸引到叶轮附近,将叶轮产生的热量通过空气流通带走一部分,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快捷高效的对叶轮散热。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有缩短散热时间的铸钢叶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有缩短散热时间的铸钢叶轮结构中快速散热机构的局部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具有缩短散热时间的铸钢叶轮结构中快速散热机构的右视剖面图;图中:1-背板、2-叶轮、3-快速散热机构、31-通风孔、32-轴承、33-保护壳、34-铜制导热管、35-水冷仓、36-进水管、37-循环水冷器、38-出水管、39-伺服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缩短散热时间的铸钢叶轮2结构,包括背板1、叶轮2以及快速散热机构3,叶轮2安装在背板1的前端面,快速散热机构3设置在叶轮2后侧。快速散热机构3包括通风孔31、轴承32、保护壳33、铜制导热管34、水冷仓35、进水管36、循环水冷器37、出水管38以及伺服电机39,保护壳33安装在叶轮2外侧,轴承32安装在叶轮2中部位置,铜制导热管34连接在轴承32上下两端面,通风孔31开设在背板1上下左右四个边角,伺服电机39固定在背板1中间位置,水冷仓35固定在背板1右端面,循环水冷器37安装在水冷仓35中间位置,进水管36连接在循环水冷器37下端面,出水管38连接在循环水冷器37上端面,该设计通过将热量层层释放,同时将残余热量高效地传递到水冷机构,实现快速散热,解决了现有叶轮2散热只能通过单一散热风扇,散热不及时,散热程度不佳的问题。循环水冷器37中安装有驱动泵,水冷仓35中设有螺旋形循环水管,该设计可以将传递到导热管的热量通过水循环方式将热量发散,轴承32右端与伺服电机39相连接,叶轮2通过轴承32与伺服电机39相连接,该设计实现了伺服电机带动叶轮旋转进行作业,同时可以通过带动空气流动对叶轮进行散热,铜制导热管34右端连接在水冷仓35左端面,铜制导热管34内部填充有载冷剂,该设计有利于增加导热铜管散热能力,提升整体散热速度和效果。通风孔31设有多组,通风孔31开设高度与叶轮2旋转覆盖范围想匹配,叶轮2旋转排风方向为从右至左,该设计通过叶轮高速旋转将外界温度较低德邦空气吸引到叶轮附近,将叶轮产生的热量通过空气流通带走一部分,轴承32外侧设有金属外壳,该设计实现了轴承将热量传递给金属外壳,铜制导热管可以固定在金属外壳上传导轴承传递过来的热量。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首先接通除尘器电源,每次使用前需要通过进水管36将水加入循环水冷器37,使用完毕后再将循环水冷器37中的废水通过出水管38倒出,打开开关伺服电机39开始工作,伺服电机39带动轴承32和叶轮2开始高速旋转,由于空气中细小灰尘不断与叶轮2摩擦,同时叶轮2自身高速旋转也产生大量的热量,叶轮2和轴承32温度急速上升,叶轮2旋转,将背板1右侧的常温空气通过通风孔31吸到叶轮2附近,通过空气流动以及温度差,将叶轮2产生的一部分热量带走,随后铜制导热管34及其内部的载冷剂通过连接在轴承32表面的金属外壳上,将热量消耗一部分,随后将大部分热量传递给循环水冷器37,循环水冷器37内部的驱动泵将冷水通过螺旋形循环水管给循环水冷器37外部降温,然后升温后的水,在流过螺旋形循环水管进行降温,将热量通过循环冷却的方式将热量消耗尽,以上措施可以保证除尘器内部的铸钢叶轮2工作中可以快速散热。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缩短散热时间的铸钢叶轮结构,包括背板、叶轮以及快速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安装在背板的前端面,所述快速散热机构设置在叶轮后侧;/n所述快速散热机构包括通风孔、轴承、保护壳、铜制导热管、水冷仓、进水管、循环水冷器、出水管以及伺服电机,所述保护壳安装在叶轮外侧,所述轴承安装在叶轮中部位置,所述铜制导热管连接在轴承上下两端面,所述通风孔开设在背板上下左右四个边角,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在背板中间位置,所述水冷仓固定在背板右端面,所述循环水冷器安装在水冷仓中间位置,所述进水管连接在循环水冷器下端面,所述出水管连接在循环水冷器上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缩短散热时间的铸钢叶轮结构,包括背板、叶轮以及快速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安装在背板的前端面,所述快速散热机构设置在叶轮后侧;
所述快速散热机构包括通风孔、轴承、保护壳、铜制导热管、水冷仓、进水管、循环水冷器、出水管以及伺服电机,所述保护壳安装在叶轮外侧,所述轴承安装在叶轮中部位置,所述铜制导热管连接在轴承上下两端面,所述通风孔开设在背板上下左右四个边角,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在背板中间位置,所述水冷仓固定在背板右端面,所述循环水冷器安装在水冷仓中间位置,所述进水管连接在循环水冷器下端面,所述出水管连接在循环水冷器上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缩短散热时间的铸钢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冷器中安装有驱动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青文陈荣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尖锐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