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306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旋转式压缩机。该旋转式压缩机包括:缸筒,在所述缸筒的中心部形成有压缩空间,在所述缸筒的径向上形成有叶片槽;滚子,在所述滚子的外周面形成有结合槽部,设置于所述压缩空间,通过曲轴来进行回旋运动;以及叶片,形成于所述叶片前端侧的铰链与所述结合槽部结合,所述叶片的后端侧插入到所述叶片槽中,所述叶片随着所述滚子的回旋运动而进行直线运动,所述叶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冷却流路,从后端向前端侧方向形成;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垂直交叉,贯通所述叶片的顶面和底面。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少叶片和形成除了叶片之外的压缩空间的部件之间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式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旋转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通常,在旋转式压缩机中,当滚子在缸筒进行回旋运动时,会使插入并安装于缸筒的叶片直线运动,由此吸入室和吐出室形成体积可变的压缩室,并实现制冷剂的吸入、压缩以及吐出。图1是示出在现有的滚子和叶片结合的结合型旋转式压缩机中的叶片和滚子的图。参照图1,在形成于滚子3的槽12中形成有多个供油通路14,供油通路13从叶片5的前端贯通至后端,以与所述供油通路14连通。因此,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通过向叶片5和滚子3的接触部顺畅地供给润滑油,由此具有能够降低各个部件的磨损的效果。但是,位于这种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叶片5的供油通路13,仅向叶片5和滚子3的结合部侧供给润滑油。其结果,不能减少因在形成除了滚子3之外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部的部件中与叶片5接触的部件和所述叶片5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磨损的界限。另外,还存在如下的问题点,在由热膨胀率较高的材料制作叶片5的情况下,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叶片5会因在压缩空间产生的热而发生变形,导致压缩机的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得到改善的旋转式压缩机,使得在滚子和叶片结合的结合型旋转式压缩机中,能够减少叶片和形成除了叶片之外的压缩空间的部件之间的磨损。另外,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形成于叶片的多个冷却流路,能够将因热膨胀率较高而略微不利于磨损特性的SUJ2材料应用于叶片旋转式压缩机。本技术的技术,降低叶片和与其接触的部件之间的磨损。具体的说,可以包括:缸筒,在所述缸筒的中心部形成有压缩空间,在所述缸筒的径向上形成有叶片槽;滚子,在所述滚子的外周面一侧形成有结合槽部,设置于所述压缩空间,通过曲轴来进行回旋运动;以及叶片,形成于所述叶片前端侧的铰链与所述结合槽部结合,所述叶片的后端插侧入到所述叶片槽中,所述叶片随着所述滚子的回旋运动而进行直线运动。另外,所述叶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冷却流路,从后端向前端方向形成;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垂直交叉,贯通所述叶片的顶面和底面。另外,所述叶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冷却流路,所述第三冷却流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流路垂直交叉,并贯通所述叶片的侧面。另外,在所述叶片位于最大限度地向所述缸筒的内周面方向移动的下死点的状态下,所述第三冷却流路可以仅形成于所述叶片中除了位于压缩空间的部分之外的位于叶片槽内的后端部分。更具体地说,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可以形成为贯通所述前端,或者也可以形成为不贯通。所述第一冷却流路、所述第二冷却流路以及所述第三冷却流路可以分别彼此连通。另外,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形成有两个以上,至少一个第一冷却流路可以形成为不贯通所述前端,至少一个第一冷却流路可以形成为贯通所述前端。更优选,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可以以等间隔形成有三个,所述第二冷却流路可以以等间隔形成有五个或六个,所述第三冷却流路可以形成有九个。另外,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可以以等间隔形成有三个,并且形成于上侧、下侧的第一冷却流路可以不贯通所述前端,形成于中央的第一冷却流路可以形成为贯通所述前端,所述第二冷却流路可以以等间隔形成有六个,所述第三冷却流路可以形成有九个。另外,本技术的叶片的硬度可以高于滚子的硬度,以使叶片的冷却效果最大。优选,所述叶片的材质可以是SUJ2钢。优选,所述滚子的材质可以是SMF4040。根据本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不仅降低叶片和滚子的结合部的磨损,而且还降低叶片和通过与缸筒的上下两侧结合来形成压缩室的轴承等板构件之间的磨损,由此能够确保对于叶片的磨损的可靠性。另外,本技术通过形成于叶片的多个冷却流路,即便使用热膨胀率较高的材料也能够防止叶片的变形和磨损。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现有的叶片和滚子结合的结合型旋转式压缩机的滚子和叶片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部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部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叶片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叶片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叶片的立体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0:密闭容器110:吸入管120:吐出管200:电动部210:定子220:转子230:曲轴300:压缩部310:缸筒311:吸入口312:叶片槽313:吐出孔320:上部轴承321:吐出口322:轴颈轴承面323:推力面330:下部轴承331:轴颈轴承面332:推力面340:滚子341:结合槽部350:叶片351:前端352:后端353:第一冷却流路354:第二冷却流路355:第三冷却流路D:吐出空间S:吸入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前述目的、特征以及有优点,由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施本技术的技术思想。在说明本技术的过程中,当判断对相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可能使本技术的要旨不清楚时,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一或相似的结构要素。以下,在结构要素的“上部(或下部)”或在结构要素的“上(或下)”配置有任意结构要素不仅表示任意结构要素和所述结构要素的顶面(或底面)相接而配置,而且还表示在所述结构要素和所述结构要素上(或下)配置的任意结构要素之间可能会设置有其它结构要素。另外,当记载为某一结构要素“连结”、“结合”或“连接”于其它结构要素时,应该理解为可以是上述结构要素直接连结或连接上述其它结构要素,也可以是在各个结构要素之间设置有其它结构要素,或结构要素通过其它结构要素“连结”、“结合”或“连接”。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进行详细的说明。图2和图3分别是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剖视图,和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部300的图。参照图2和图3,本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电动部200与压缩部300一起位于密闭容器100的内部空间中。所述电动部200包括:定子210,缠绕有线圈,固定并设置于密闭容器100中;转子2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位于所述定子210的内侧;以及曲轴230,压入所述转子220中,与转子一起旋转。另一方面,压缩部300包括:缸筒310,形成为环形状;上部轴承320(或主轴承),位于所述缸筒310的上部;下部轴承330(或子轴承),覆盖所述缸筒310的下侧;滚子340,以能够旋转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缸筒,在所述缸筒的中心部形成有压缩空间,在所述缸筒的径向上形成有叶片槽;/n滚子,在所述滚子的外周面形成有结合槽部,所述滚子设置于所述压缩空间,通过曲轴来进行回旋运动;以及/n叶片,形成于所述叶片的前端的铰链与所述结合槽部结合,所述叶片的后端插入于所述叶片槽,所述叶片随着所述滚子的回旋运动而进行直线运动,/n所述叶片包括:/n至少一个第一冷却流路,沿从所述叶片的后端向所述叶片的前端的方向形成;以及/n至少一个第二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垂直交叉,贯通所述叶片的顶面和底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16 KR 10-2019-0085953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缸筒,在所述缸筒的中心部形成有压缩空间,在所述缸筒的径向上形成有叶片槽;
滚子,在所述滚子的外周面形成有结合槽部,所述滚子设置于所述压缩空间,通过曲轴来进行回旋运动;以及
叶片,形成于所述叶片的前端的铰链与所述结合槽部结合,所述叶片的后端插入于所述叶片槽,所述叶片随着所述滚子的回旋运动而进行直线运动,
所述叶片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冷却流路,沿从所述叶片的后端向所述叶片的前端的方向形成;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垂直交叉,贯通所述叶片的顶面和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冷却流路,
所述第三冷却流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流路垂直交叉,并贯通所述叶片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叶片最大限度地向所述缸筒的径向内侧移动而位于下死点的状态下,所述第三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舜镕李尚河金起善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