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损纸碎浆机的新型浆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602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损纸碎浆机的新型浆池结构,包括浆池,浆池内设有转子,所述浆池由前侧壁、后侧壁、左右侧壁及池底围合而成的上部敞口结构;其中,前侧壁呈圆弧状结构,其顶部连接投料溜板,其底部与池底平滑连接;后侧壁的顶部与其相切连接有洄流圆弧;池底由后侧壁向前侧壁向下导向倾斜;转子安装在后侧壁上,转子的后面设置有出浆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竖直截面上加大了损纸在浆池中互相作用的力度,另一方面提高其与转子之间的接触频率,尽可能的降低转子直径和动力消耗,同时兼顾碎解效率,以实现效能最大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损纸碎浆机的新型浆池结构
本技术涉及造纸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对纸机部分的损纸进行碎解处理的设备。
技术介绍
在造纸过程中,在纸机部分会产生大量的损纸,即未成型或有缺陷的纸张。这些损纸不含杂质,经过碎解处理后即可再次使用。损纸的碎解往往采用在纸机下设置损纸碎浆机的方式,由于场地所限,损纸碎浆机大部分采用卧式结构,即碎浆机转子与水平面互相垂直。这种损纸碎浆机需要纸机下设置浆池进行碎浆,传统的损纸浆池为扁平的立方体结构,便于制作。这种浆池高度低,宽度与纸机的宽幅接近,在碎浆机转子工作时,不能很好的利用浆流中层流与湍流的互相作用,只能依靠转子的碎解作用。因此这类传统浆池需要配备很大的转子和动力,才能满足生产需要,否则就需要浪费很长的时间进行损纸的碎解。公告号CN105755882B的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造纸机损纸处理池,包括损纸池、碎浆机、清水注入管和流浆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损纸池的底部侧壁开有底部出口a,所述碎浆机至少有一台,所述流浆管路包括进浆管、抽浆管、回流管和出浆管,所述进浆管的起始端与损纸池的底部出口a相通,进浆管与抽浆管之间安装了浆泵,所述抽浆管、回流管与出浆管,通过三通管接头连接在一起,回流管和出浆管上均安装有流体控制阀,所述回流管的输出端b与损纸池内的底部出口a边缘相距10~100cm,本技术加装回流管工艺,能有效防止抽浆泵在抽浆过程中发生损纸堵塞进浆管的问题,从而减少了水耗和电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公告号CN206858935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漏斗式湿损池包括损纸槽,损纸槽的纵截面呈锥形,损纸槽的广口端呈矩形,窄口端呈圆形,损纸槽的窄口端朝下安装于承重台架上,窄口端下连接碎浆部,碎浆部包括直径与窄口端直径相适配的圆筒,圆筒内安装搅拌器,搅拌器的搅拌轴竖向设置,且叶轮朝上,叶轮下通过轴承同轴安装扇叶式的底刀,底刀的叶片与圆筒固定连接,搅拌轴的下端固定连接皮带轮,皮带轮通过电机驱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用在湿部的损纸池,也就是伏辊损纸池和压榨损纸池,其优点是只需要一台搅拌器,占地面积小节约空间,节能,节约投资。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仍是利用碎浆机的转子的碎解作用进行工作,没有很好利用浆流中层流与湍流的互相作用,损纸的碎解效率低,时间长,能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损纸碎浆机的新型浆池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损纸碎浆机的新型浆池结构,包括浆池,浆池内设有转子,所述浆池由前侧壁、后侧壁、左右侧壁及池底围合而成的上部敞口结构;其中,前侧壁呈圆弧状结构,其顶部连接投料溜板,其底部与池底平滑连接;后侧壁的顶部与其相切连接有洄流圆弧;池底由后侧壁向前侧壁向下导向倾斜;转子安装在后侧壁上,转子的后面设置有出浆口。所述投料溜板向前倾斜布置,且投料溜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不超过45度。所述前侧壁以其对应圆心所在的水平面为界,分为上半弧和下半弧,上半弧对应圆心角的角度范围在30度-40度之间。所述池底的倾斜角度不超过10度。所述洄流圆弧对应圆心角的角度范围为190度-200度。所述洄流圆弧的半径为前侧壁的半径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之间,且洄流圆弧的圆心高于投料溜板与前侧壁之间的交点。所述转子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后侧壁的中间位置处,转子在高度方向上位于前侧壁对应的圆心下方。所述转子在高度方向上与前侧壁对应圆心之间的距离为前侧壁对应半径的三分之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摒弃了传统浆池的立方体结构,在浆池的竖直截面方向上采用了“双洄流通道”结构设计。其充分考虑损纸碎浆机浆池的特殊需求,尽可能的降低转子直径和动力消耗,同时兼顾碎解效率,以实现效能最大化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双洄流通道”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浆池结构的最优化设计。在竖直截面上加大了损纸在浆池中互相作用的力度,另一方面提高其与转子之间的接触频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是剖视方向的浆池内的浆流示意图;图4是俯视方向的浆池内的涡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损纸碎浆机的新型浆池结构,包括浆池,浆池内设有转子,浆池由前侧壁2、后侧壁8、左右侧壁及池底4围合而成的上部敞口结构。转子6安装在后侧壁8上,转子6的后面设置有出浆口7。如图2所示,显示的为沿着浆池A-A方向显示的浆池截面;其结构主要包括:投料溜板1,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13,其范围一般不超过45度。前侧壁2,该段呈圆弧状结构,其顶部与投料溜板1相连,其底部与池底4相连。前侧壁2以其对应圆心所在的水平面为界,分为上半弧和下半弧,上半弧对应圆心角14的角度范围在30度-40度之间。池底4由后侧壁8向前侧壁2向下导向倾斜,其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5,夹角5一般设置为10度即可,该处夹角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前侧壁2处的浆流速度过大,产生飞溅。浆池的另外一侧是后侧壁8,出浆口7和损纸碎浆机的转子6都位于该处,转子6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后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在高度方向上则位于前侧壁2的圆心下方一定距离20,这个距离20一般保持在前侧壁2的半径3的三分之一为最佳。距离20的尺寸过高的话,会导致转子6向下拨动的浆流无法贴紧前侧壁2进行流动,过低的话又会导致向上拨动的浆流不能快速通过洄流圆弧10。在侧壁8的顶部,与其相切连接的是洄流圆弧10。洄流圆弧10并非一个180度圆弧,其末端继续延伸出去一段,形成一个与水平面的夹角14,夹角14的角度在10度-20度之间,使洄流圆弧10整体对应圆心角的角度范围在190度-200度。洄流圆弧10的半径9约为前侧壁2的半径3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之间。同时,洄流圆弧10的圆心高于投料溜板1与前侧壁2之间的交点一定距离12,距离12与洄流圆弧10的半径9基本相等。如图3所示,显示的是经过流体力学软件分析后的浆流示意图,此时的转子6为顺时针旋转(位于前侧壁2方向观察)。当转子6拨动浆料时,浆流14沿着池底4流向前侧壁2,此时的浆流速度逐渐变慢;当到达前侧壁2的最高点时,此时浆流出现分层,外侧流速快的浆流16继续沿前侧壁2的切线向前运动,内侧流速慢的浆流15则在转子6的抽吸作用下,向转子6位置运动。流速较慢的浆流15在被转子6抽吸的运动过程中,其外侧的浆料,受到转子6向上推举的影响,被推挤到侧壁8上向洄流圆弧10运动;其内侧的浆料则继续被转子抽吸,其中一部分合格的纤维和水形成浆流21被转子抽送通过出浆口7排放出去,而另外一部分浆料19则与转子6接触后,被其击打继续汇入浆流14进行循环。另外一方面,转子6的转动将一部分浆流17沿着侧壁8向上推举,沿着洄流圆弧2形成洄流浆流22。洄流浆流22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会接连与高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损纸碎浆机的新型浆池结构,包括浆池,浆池内设有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池由前侧壁、后侧壁、左右侧壁及池底围合而成的上部敞口结构;其中,前侧壁呈圆弧状结构,其顶部连接投料溜板,其底部与池底平滑连接;后侧壁的顶部与其相切连接有洄流圆弧;池底由后侧壁向前侧壁向下导向倾斜;转子安装在后侧壁上,转子的后面设置有出浆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损纸碎浆机的新型浆池结构,包括浆池,浆池内设有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池由前侧壁、后侧壁、左右侧壁及池底围合而成的上部敞口结构;其中,前侧壁呈圆弧状结构,其顶部连接投料溜板,其底部与池底平滑连接;后侧壁的顶部与其相切连接有洄流圆弧;池底由后侧壁向前侧壁向下导向倾斜;转子安装在后侧壁上,转子的后面设置有出浆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损纸碎浆机的新型浆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溜板向前倾斜布置,且投料溜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不超过4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损纸碎浆机的新型浆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壁以其对应圆心所在的水平面为界,分为上半弧和下半弧,上半弧对应圆心角的角度范围在30度-40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损纸碎浆机的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坡刘建涛赵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磊展科技造纸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