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使用的嵌地式立体车库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体车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嵌地式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车辆无处停放的问题是城市的社会、经济、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结果,立体停车设备的发展在国外,尤其在日本已有近30~40年的历史,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验上均已获得了成功,我国也于90年代初开始研究开发机械立体停车设备,距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程,由于很多新建小区内住户与车位的配比为1:1,为了解决停车位占地面积与住户商用面积的矛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以其平均单车占地面积小的独特特性,已被广大用户接受,与地下车库相比可更加有效地保证人身和车辆的安全,人在车库内或车不准停位置,由电子控制的整个设备便不会运转,应该说机械车库从管理上可以做到彻底的人车分流,在地下车库中采用机械存车,还可以免除采暖通风设施,因此,运行中的耗电量比工人管理的地下车库低得多,机械车库一般不做成套系统,而是以单台集装而成。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其用地少、可化整为零的优势,在住宅区的每个组团中或每栋楼下都可以随机设立机械停车楼。这对眼下车库短缺的小区解决停车难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使用的嵌地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1),所述地面(1)的内部开设有车库收纳槽(2),所述车库收纳槽(2)的内部靠近底部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底座(3),所述固定底座(3)的上表面活动安装有折叠支撑架(4),所述折叠支撑架(4)的中间位置连接有衔接节点(5),且折叠支撑架(4)通过衔接节点(5)进行相互的衔接,所述折叠支撑架(4)的顶部支撑有一号车位板(6),所述固定底座(3)的两侧外表面均连接有升降气缸(7),所述一号车位板(6)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衔接座(8),所述升降气缸(7)的输出端连接有一号升降柱(9),所述衔接座(8)的底部连接有二号升降柱(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使用的嵌地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1),所述地面(1)的内部开设有车库收纳槽(2),所述车库收纳槽(2)的内部靠近底部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底座(3),所述固定底座(3)的上表面活动安装有折叠支撑架(4),所述折叠支撑架(4)的中间位置连接有衔接节点(5),且折叠支撑架(4)通过衔接节点(5)进行相互的衔接,所述折叠支撑架(4)的顶部支撑有一号车位板(6),所述固定底座(3)的两侧外表面均连接有升降气缸(7),所述一号车位板(6)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衔接座(8),所述升降气缸(7)的输出端连接有一号升降柱(9),所述衔接座(8)的底部连接有二号升降柱(10),所述二号升降柱(10)的底端与一号升降柱(9)的顶端进行连接,所述一号车位板(6)的上表面靠近四周边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顶端支撑有二号车位板(12),所述二号车位板(12)的下表面纵向设置有纵向加固梁(13),且二号车位板(12)的下表面横向设置横向加固梁(14),所述二号车位板(12)与支撑柱(11)之间固定安装有三角形角钢(15),所述一号车位板(6)和二号车位板(12)的端头位置均连接有辅助支撑装置(16),所述辅助支撑装置(16)由辅助支撑台(1601)、连接轴(1602)、连接架(1603)和防滑凸脊(1604)组成,所述一号车位板(6)和二号车位板(12)的上表面靠近一侧位置均固定安装有固定限位凸块(17),且一号车位板(6)和二号车位板(12)的上表面靠近另一侧位置均连接有复位限位机构(18),所述复位限位机构(18)由活动限位块(1801)、防脱连接块(1802)和复位弹簧(1803)组成,所述一号车位板(6)和二号车位板(12)的上表面靠近边缘位置均固定安装有防护挡板(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嵌地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台(1601)设置于一号车位板(6)和二号车位板(12)的端头位置,所述连接轴(1602)的一端嵌设于一号车位板(6)和二号车位板(12)的内部,且连接轴(1602)的另一端延伸至一号车位板(6)和二号车位板(12)的外部,所述连接架(1603)的一端固定于连接轴(1602)的外表面,且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澳琪同济停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