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燃气生产用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仓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燃气生产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能源紧张,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在农村焚烧秸秆和使用老式柴炉的现象依然存在,也排放大量的粉尘和温室气体,目前生物质能废弃物主要是农作物废弃物,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作为能源用途,另外,林业及木材加工废弃物中的绝大部分也可以作为能源用途。生物质气化炉制造的生物质燃气属于绿色新能源,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由于生物质燃气产生的原料为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食用菌渣、牛羊畜粪及一切可燃性物质,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资源,生物质燃气可解决全天生活用能(炊事、取暖、淋浴),并且像液化气一样燃烧,完全可以改变我国农村烟熏火燎的生活方式,完全可以取缔传统柴灶,替代液化气,另外,生物质燃气在工业方面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不仅可以直接作为工业燃气使用,而且还可以供给发电设备做发电之用。生物质气化炉是常用的生物质燃气生产设备,但现在的生物质气化炉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质燃气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压缩风机(1)、第一换热管(3)、第二换热管(4)、第三换热管(6)、炉排(8)和第四换热管(12),所述空气压缩风机(1)连通有第一送风管(2),所述第一送风管(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换热管(3)、第一连通管(10)和第二连通管(11)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3)的内侧安装有燃气输出管(23),所述燃气输出管(23)的输入端安插进燃气炉罐体(15)的内部顶侧,所述第二换热管(4)埋设在燃气炉罐体(15)的内壁中,所述第二换热管(4)的外侧上部与至少四个第一连通管(10)相连通,所述燃气炉罐体(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炉排(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燃气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压缩风机(1)、第一换热管(3)、第二换热管(4)、第三换热管(6)、炉排(8)和第四换热管(12),所述空气压缩风机(1)连通有第一送风管(2),所述第一送风管(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换热管(3)、第一连通管(10)和第二连通管(11)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3)的内侧安装有燃气输出管(23),所述燃气输出管(23)的输入端安插进燃气炉罐体(15)的内部顶侧,所述第二换热管(4)埋设在燃气炉罐体(15)的内壁中,所述第二换热管(4)的外侧上部与至少四个第一连通管(10)相连通,所述燃气炉罐体(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炉排(8)且与炉排(8)连通,所述炉排(8)的内部埋设有第三换热管(6),所述第三换热管(6)的上侧分别与若干第三连通管(14)连通,所述第三换热管(6)的下侧连通有一对第四连通管(16),所述第三连通管(14)连通在环形送风管(5)的内侧,所述环形送风管(5)的外侧与至少四个第二连通管(11)相连通,所述炉排(8)的下侧面中心安装有转接管(13),所述炉排(8)的下侧面边缘安装有排渣斗(22),所述转接管(13)的下端连通有第四换热管(12),所述第四换热管(12)安装在排渣斗(22)的内侧中部,所述第四换热管(12)的底部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二送风管(7),所述第二送风管(7)的底端贯穿排渣斗(22)的斗壁并与排渣斗(22)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3)、第二送风管(7)和第四连通管(16)均与四通管(17)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四通管(17)的输出端连通有空气输入管,所述空气输入管贯穿燃气炉罐体(15)的罐壁且与燃气炉罐体(15)密封连接,所述空气输入管的管口深入到燃气炉罐体(15)的内部,所述燃气炉罐体(15)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排渣斗(22)的底部设置有排渣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燃气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管(2)与第一换热管(3)的连通处以及第一换热管(3)与四通管(17)的连通处均安装有第一阀门(18),所述第一送风管(2)与第一连通管(10)的连通处、各个第一连通管(10)的输入端口以及第四连通管(16)与四通管(17)的连通处均安装有第二阀门(19),所述第一送风管(2)与第二连通管(11)的连通处以及第二连通管(11)的输入端口均安装有第三阀门(20),所述第二送风管(7)与四通管(17)的连通处安装有第四阀门(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燃气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8)包括外连接圈(24)和承接板(25),所述外连接圈(24)的上侧固定连接在燃气炉罐体(15)的下侧边缘上,所述外连接圈(24)的下侧固定连接在排渣斗(22)的上侧边缘上,所述承接板(25)上成阵列均匀设置有若干落渣孔(9),所述落渣孔(9)的孔壁上端呈倾斜设置,所述外连接圈(24)和承接板(25)均埋设有第三换热管(6)且每段第三换热管(6)埋设在两个相邻的落渣孔(9)之间,所述第三换热管(6)呈网状,且第三换热管(6)中心区域的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五一,徐康海,张礼军,张浩,包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香杨新能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