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污泥连续多级热解回收油品的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2047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泥连续多级热解回收油品的系统和方法,涉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包括:进料设备、多级热解炉、传动设备和排渣设备,其中,含油污泥从上述进料设备进入到所述多级热解炉,所述多级热解炉包括炉膛,所述炉膛包括干燥层、一级热解层、二级热解层和冷却层且所述干燥层、所述一级热解层和所述二级热解层分别设置有排气口,所述传动设备用于驱使所述含油污泥在所述多级热解炉中逐层下降传递并在所述炉膛内热解形成热解气和残渣,其中,所述热解气经过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残渣经过所述冷却层的冷却后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含油污泥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应和环境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污泥连续多级热解回收油品的系统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油污泥连续多级热解回收油品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含油污泥主要产生于石油的开采、炼制、运输及含油污水的处理过程中,是石油工业的固体废物之一。由于含油污泥种类繁多、含水率高、组成复杂、处理成本高,如果未经任何处理将其堆放或者填埋,不仅会占据大量的土地面积,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含油污泥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HW08),国家对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提出了严格的法律要求。基于含油污泥的危害性以及日益增长的产量,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国内外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填埋、焚烧、热解、离心分离、溶剂萃取等。其中填埋和焚烧技术等传统方法,虽可使含油污泥得到一定的处理,但无法回收油品,且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离心分离方法可将含油污泥中油品回收,但处理后的油泥含油量依然较高,无法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溶剂萃取技术由于萃取剂本身对环境有二次污染的可能性,无法大规模应用。因此具有减量化效果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污泥连续多级热解回收油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设备、多级热解炉、传动设备和排渣设备,其中,/n含油污泥从上述进料设备进入到所述多级热解炉,所述多级热解炉包括炉膛,所述炉膛包括干燥层、一级热解层、二级热解层和冷却层且所述干燥层、所述一级热解层和所述二级热解层分别设置有排气口,所述传动设备用于驱使所述含油污泥在所述多级热解炉中逐层下降传递并在所述炉膛内热解形成热解气和残渣,其中,所述热解气经过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残渣经过所述冷却层的冷却后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污泥连续多级热解回收油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设备、多级热解炉、传动设备和排渣设备,其中,
含油污泥从上述进料设备进入到所述多级热解炉,所述多级热解炉包括炉膛,所述炉膛包括干燥层、一级热解层、二级热解层和冷却层且所述干燥层、所述一级热解层和所述二级热解层分别设置有排气口,所述传动设备用于驱使所述含油污泥在所述多级热解炉中逐层下降传递并在所述炉膛内热解形成热解气和残渣,其中,所述热解气经过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残渣经过所述冷却层的冷却后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连续多级热解回收油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炉膛的筒体轴心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连接有若干沿径向延伸的耙臂,所述耙臂沿长度方向布置有耙齿;
所述炉膛内通过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炉床将所述炉膛的腔内空间分为干燥层、一级热解层、二级热解层和冷却层,奇数层的所述炉床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炉膛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以形成下料口;偶数层的所述炉床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中心轴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以形成下料口;
其中,所述中心轴由电机进行驱动,所述中心轴带动所述耙臂转动以利用所述耙齿拨动含油污泥,从而实现所述含油污泥在所述多级热解炉中逐层下降传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油污泥连续多级热解回收油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为中空结构,所述中心轴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鼓风机且所述中心轴的顶端设置有排风管道,所述第一鼓风机用于向所述中心轴产生冷风以冷却所述中心轴的运行状态下的温度,所述冷风吸收所述中心轴运行状态的热量后从所述排风管道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污泥连续多级热解回收油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床的上部表面设置有螺旋纹结构,以使得所述含油污泥在所述耙臂的扫动下更易向所述下料口运动;
其中,所述耙臂的扫动方向为顺时针时,奇数层的炉床的螺旋纹结构为右旋,偶数层的炉床的螺旋纹结构为左旋;奇数层的炉床的高度由炉壁向中心轴方向逐渐减小;偶数层的炉床的高度由中心轴到炉壁方向逐渐减小,以使所述含油污泥在所述炉床上更易向下料口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污泥连续多级热解回收油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床的下部设置有电阻丝,其中,奇数层的炉床内的所述电阻丝通过第一输电线接于炉壁外侧并与温控系统连接,偶数层的炉床内的所述电阻丝通过第二输电线接于所述中心轴内部并沿所述中心轴的顶端伸出与温控系统连接,所述炉膛内各层皆设有热电偶,所述热电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浩然顾菁范洪刚王亚琢吴玉锋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