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梁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84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运梁车领域,尤其是一种运梁车车架,针对现有运梁车车架结构固定,不便于对预制梁的位置进行固定,且缓冲性较差,不能对预制梁进行保护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运梁车,所述运梁车上开设有缓冲槽,缓冲槽内滑动安装有缓冲板,缓冲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车架板,缓冲板的一侧开设有滑孔,滑孔内滑动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缓冲槽的两侧内壁上,固定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车架板的顶部放置有预制梁,车架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固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操作方便,该运梁车车架结构灵活,便于对预制梁的位置进行固定,且缓冲性较好,能较好的对预制梁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梁车车架
本技术涉及运梁车
,尤其涉及一种运梁车车架。
技术介绍
运梁车的总体结构可以是大轮胎主梁中置式,也可以是小轮胎多轮胎加上置双梁式,大轮胎主梁中置式利用左右轮架之中的空间设置运梁车主梁,由于采用大轮胎而使轮胎数量较少,使用维修方便,专用型强,小轮胎多轮胎加上置双梁式由于采用小轮胎可是整车高度降低,更易于实现模块化组合分解,通用型,运梁炮车是为公路桥梁架设专门设计的预制梁运输机械,运梁车在运输桥梁时都是将桥梁架在车架上进行运输;然而现有的运梁车车架结构固定,不便于对预制梁的位置进行固定,且缓冲性较差,不能对预制梁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运梁车车架结构固定,不便于对预制梁的位置进行固定,且缓冲性较差,不能对预制梁进行保护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运梁车车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运梁车车架,包括运梁车,所述运梁车上开设有缓冲槽,缓冲槽内滑动安装有缓冲板,缓冲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车架板,缓冲板的一侧开设有滑孔,滑孔内滑动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缓冲槽的两侧内壁上,固定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车架板的顶部放置有预制梁,车架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固定槽,两个固定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压簧,压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固定槽的内壁上,两个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把手,两个固定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通孔,通孔内转动安装有齿轮,两个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预制梁的两侧相接触,两个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齿条,两个齿条均滑动安装在通孔内,两个齿条均与齿轮啮合。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移动槽,两个移动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夹板,两个夹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预制梁相接触,两个夹板对预制梁的另外两面进行夹持固定,可稳定预制梁的位置。优选的,两个夹板的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移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固定孔,固定孔内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块,两个连接块的一侧均开设有转动孔,丝杆带动对应的夹板移动,两个夹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优选的,两个转动孔内均转动安装有丝杆,丝杆螺纹连接在对应的螺纹孔内,两个丝杆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转动轮,两个转动轮相啮合,两个丝杆的其中一个丝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调节块,调节块转动连接在固定板的一侧,调节块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另一个齿轮上的丝杆转动。优选的,所述移动槽的内壁上开设有限制槽,夹板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与限制槽的内壁滑动连接,夹板在移动槽内滑动时带动固定块在限制槽内滑动,可限制夹板的移动距离。优选的,两个固定板和两个夹板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滑片,防滑片与预制梁相接触,防滑片可以增加固定板和夹板表面的防滑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通过拉动把手,固定板带动齿条移动,使得齿轮带动另一侧的齿条移动,两个固定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将预制梁放置在车架板上,松开把手,两个固定板可对预制梁进行固定,转动调节块,丝杆带动齿轮转动,使得丝杆带动对应的夹板移动,两个夹板对预制梁的另外两面进行夹持固定,可稳定预制梁的位置,且车架板在发生晃动时带动缓冲板移动,弹簧可吸收和降低冲击势能,从而提升缓冲性能;本技术结构合理,操作方便,该运梁车车架结构灵活,便于对预制梁的位置进行固定,且缓冲性较好,能较好的对预制梁进行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车架板、预制梁、固定板和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固定板、夹板、丝杆和调节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运梁车;2、缓冲板;3、车架板;4、弹簧;5、预制梁;6、固定板;7、压簧;8、齿条;9、齿轮;10、夹板;11、丝杆;12、连接块;13、转动轮;14、调节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除非别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参照图1-4,一种运梁车车架,包括运梁车1,运梁车1上开设有缓冲槽,缓冲槽内滑动安装有缓冲板2,缓冲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车架板3,缓冲板2的一侧开设有滑孔,滑孔内滑动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缓冲槽的两侧内壁上,固定杆上套设有弹簧4,车架板3的顶部放置有预制梁5,车架板3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固定槽,两个固定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固定板6,两个固定板6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压簧7,压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固定槽的内壁上,两个固定板6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把手,两个固定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通孔,通孔内转动安装有齿轮9,两个固定板6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预制梁5的两侧相接触,两个固定板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齿条8,两个齿条8均滑动安装在通孔内,两个齿条8均与齿轮9啮合。本实施例中,固定板6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移动槽,两个移动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夹板10,两个夹板10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预制梁5相接触,两个夹板10对预制梁5的另外两面进行夹持固定,可稳定预制梁5的位置。本实施例中,两个夹板10的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移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固定孔,固定孔内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块12,两个连接块12的一侧均开设有转动孔,丝杆11带动对应的夹板10移动,两个夹板10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两个转动孔内均转动安装有丝杆11,丝杆11螺纹连接在对应的螺纹孔内,两个丝杆11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转动轮13,两个转动轮13相啮合,两个丝杆11的其中一个丝杆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调节块14,调节块14转动连接在固定板6的一侧,调节块14带动丝杆11转动,丝杆11带动齿轮9转动,齿轮9带动另一个齿轮9上的丝杆11转动。本实施例中,移动槽的内壁上开设有限制槽,夹板10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与限制槽的内壁滑动连接,夹板10在移动槽内滑动时带动固定块在限制槽内滑动,可限制夹板10的移动距离。本实施例中,两个固定板6和两个夹板10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滑片,防滑片与预制梁5相接触,防滑片可以增加固定板6和夹板10表面的防滑效果。本实施例中,通过拉动把手,把手可带动固定板6移动,固定板6带动齿条8移动,齿条8带动齿轮9转动,使得齿轮9带动另一侧的齿条8移动,齿条8带动对应的固定板6移动,固定板6挤压对应的压簧7,两个固定板6向相互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梁车车架,包括运梁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梁车(1)上开设有缓冲槽,缓冲槽内滑动安装有缓冲板(2),缓冲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车架板(3),缓冲板(2)的一侧开设有滑孔,滑孔内滑动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缓冲槽的两侧内壁上,固定杆上套设有弹簧(4),所述车架板(3)的顶部放置有预制梁(5),车架板(3)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固定槽,两个固定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固定板(6),两个固定板(6)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压簧(7),压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固定槽的内壁上,两个固定板(6)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把手,两个固定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通孔,通孔内转动安装有齿轮(9),两个固定板(6)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预制梁(5)的两侧相接触,两个固定板(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齿条(8),两个齿条(8)均滑动安装在通孔内,两个齿条(8)均与齿轮(9)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梁车车架,包括运梁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梁车(1)上开设有缓冲槽,缓冲槽内滑动安装有缓冲板(2),缓冲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车架板(3),缓冲板(2)的一侧开设有滑孔,滑孔内滑动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缓冲槽的两侧内壁上,固定杆上套设有弹簧(4),所述车架板(3)的顶部放置有预制梁(5),车架板(3)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固定槽,两个固定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固定板(6),两个固定板(6)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压簧(7),压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固定槽的内壁上,两个固定板(6)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把手,两个固定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通孔,通孔内转动安装有齿轮(9),两个固定板(6)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预制梁(5)的两侧相接触,两个固定板(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齿条(8),两个齿条(8)均滑动安装在通孔内,两个齿条(8)均与齿轮(9)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梁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6)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移动槽,两个移动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夹板(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宝利王祥熙王文杰罗常平奚乐黄维刘明明徐高高陆昱郭伟晨岳鹏飞吴保利张杰吴超徐力阳仇建松肖峰何帅李叶锋戴晨雨束长俊赵才华张立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雷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