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击式拆卸螺母工具,及螺栓拆卸领域。该工具包括上旋转套、下旋转套和旋转杆,上旋转套外壁呈圆柱状、且上端闭合,其向下伸出设有两个冲击齿,两者中心对称,冲击齿一侧面呈直线状且与轴向平行、另一侧面呈弧线状,上旋转套的中部开有对称的两个限位孔,限位孔内安装有限位螺丝;旋转杆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位于上旋转套内,旋转杆的下部位于下旋转套内、且下端伸出、同时与下旋转套固定连接,旋转杆的上半部开有一个圆柱环形槽、形成了限位部,旋转杆的顶端为受力部,限位螺丝卡于限位部的外侧,旋转杆的下端为卡接部;下旋转套的上部设有两个与冲击齿形状相匹配且冲击齿可插入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轻便、易操作,灵活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击式拆卸螺母工具
本技术涉及螺栓拆卸领域,具体为一种冲击式拆卸螺母工具。
技术介绍
煤矿采掘中,采煤机盖板螺栓在井下长期使用后,煤泥进入螺栓与盖板之间的缝隙造成“焊接”现象,导致螺栓拆卸困难,为了解决生锈螺栓难拆卸的难题,需要一种针对此问题而来的拆卸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生锈螺栓难拆卸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冲击式拆卸螺母工具。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冲击式拆卸螺母工具,包括上旋转套、下旋转套和旋转杆,所述上旋转套外壁呈圆柱状、且上端闭合,所述上旋转套向下伸出设有两个冲击齿,两个冲击齿中心对称,所述冲击齿一侧面呈直线状且与轴向平行、另一侧面呈弧线状,所述上旋转套的中部开有对称的两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安装有限位螺丝;所述旋转杆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位于上旋转套内,所述旋转杆的下部位于下旋转套内、且下端伸出、同时与下旋转套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的上半部开有一个圆柱环形槽、形成了限位部,所述旋转杆的顶端为受力部,所述受力部位于限位部的上部,所述限位螺丝卡于限位部的外侧,所述旋转杆的下端为卡接部;所述下旋转套的上部设有两个与冲击齿形状相匹配且冲击齿可插入的凹槽。本技术是针对生锈的不易拆卸的螺母设计的,这种冲击式拆卸螺母工具,是利用了弧度斜面,当采用锤子敲击时同时完成振动和旋转,使得生锈的螺栓产生振动并旋转,当其旋转开后,就可以很容易将生锈的螺栓拆下来。该工具包括上旋转套、下旋转套和旋转杆,旋转杆位于上旋转套和下旋转套内,上旋转套和下旋转套可匹配闭合,上旋转套外壁呈圆柱状、且上端闭合,旋转杆在其内部,则敲击时,旋转杆的头部就可以受力,上旋转套向下伸出设有两个冲击齿,两个冲击齿中心对称,冲击齿一侧面呈直线状且与轴向平行、另一侧面呈弧线状,下旋转套上开有两个与冲击齿形状相匹配的凹槽,使上旋转套的冲击齿在敲击时可以插入这个凹槽,上旋转套的中部开有对称的两个限位孔,限位孔内安装有限位螺丝,这个限位孔和限位螺丝就可以限定旋转杆不会从上旋转套中脱出;旋转杆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位于上旋转套内,旋转杆的上半部开有一个圆柱环形槽、形成了限位部,就可以由限位螺丝卡住;旋转杆的下部位于下旋转套内、且下端伸出、同时与下旋转套固定连接,这样当敲击时,下旋转套就可以带动旋转杆转动,从而带动底部的卡接部转动,使生锈螺母松动;旋转杆的顶端为受力部,受力部位于限位部的上部,当敲击上旋转套顶端时,受力部也同时受力,旋转杆的下端为卡接部,卡接部与所要拆卸的螺母对应的套筒连接,由于螺母大小形状不同,需要更换不同的套筒,这个卡接部所起的作用就是与不同的套筒连接。本技术具体操作为:将匹配要松动螺母的套筒套于旋转杆下端的卡接部,然后将旋转杆和下旋转套对准要松动的螺母,使螺母卡于套筒内部,此时,限位螺丝已经完成安装定位,卡于旋转杆限位部的外周,然后将上旋转套提起,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使冲击齿与下旋转套的凹槽有一定角度的错位,但是还需要保证冲击齿在敲击时可以插入凹槽(所以不能完全错开),然后开始敲击上旋转套的顶端,上旋转套在敲击力下,冲击齿与凹槽弧面接触并抵靠,且有一定推力,推动下旋转套带动旋转杆转动,然后再次提起上旋转套,重复同样的操作,直到看到螺母松动,松动后就很容易将生锈的螺栓拆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冲击式拆卸螺母工具,结构简单,轻便、易操作,灵活耐用,使用效果良好,可加快拆卸速度3倍左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旋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下旋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旋转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如下:1-上旋转套,2-下旋转套,3-旋转杆,4-冲击齿,5-限位螺丝,301-受力部,302-限位部,303-卡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一种冲击式拆卸螺母工具,如图1~图4所示:包括上旋转套1、下旋转套2和旋转杆3,所述上旋转套1外壁呈圆柱状、且上端闭合,所述上旋转套1向下伸出设有两个冲击齿4,两个冲击齿4中心对称,所述冲击齿4一侧面呈直线状且与轴向平行、另一侧面呈弧线状,所述上旋转套1的中部开有对称的两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安装有限位螺丝5;所述旋转杆3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位于上旋转套1内,所述旋转杆3的下部位于下旋转套2内、且下端伸出、同时与下旋转套2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3的上半部开有一个圆柱环形槽、形成了限位部302,所述旋转杆3的顶端为受力部301,所述受力部301位于限位部302的上部,所述限位螺丝5卡于限位部302的外侧,所述旋转杆3的下端为卡接部303;所述下旋转套2的上部设有两个与冲击齿4形状相匹配且冲击齿4可插入的凹槽。本实施例具体操作为:将匹配要松动螺母的套筒套于旋转杆3下端的卡接部303,然后将旋转杆3和下旋转套2对准要松动的螺母,使螺母卡于套筒内部,此时,限位螺丝5已经完成安装定位,卡于旋转杆3限位部302的外周,然后将上旋转套1提起,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使冲击齿4与下旋转套2的凹槽有一定角度的错位,但是还需要保证冲击齿在敲击时可以插入凹槽(所以不能完全错开),然后开始敲击上旋转套1的顶端,上旋转套1在敲击力下,冲击齿4与凹槽弧面接触并抵靠,且有一定推力,推动下旋转套带动旋转杆转动,然后再次提起上旋转套1,重复同样的操作,直到看到螺母松动,松动后就很容易将生锈的螺栓拆下。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不限于以上具体实施方式,而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技术可以有多种变形和更改,凡在本技术的构思与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改进和等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式拆卸螺母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旋转套(1)、下旋转套(2)和旋转杆(3),所述上旋转套(1)外壁呈圆柱状、且上端闭合,所述上旋转套(1)向下伸出设有两个冲击齿(4),两个冲击齿(4)中心对称,所述冲击齿(4)一侧面呈直线状且与轴向平行、另一侧面呈弧线状,所述上旋转套(1)的中部开有对称的两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安装有限位螺丝(5);/n所述旋转杆(3)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位于上旋转套(1)内,所述旋转杆(3)的下部位于下旋转套(2)内、且下端伸出、同时与下旋转套(2)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3)的上半部开有一个圆柱环形槽、形成了限位部(302),所述旋转杆(3)的顶端为受力部(301),所述受力部(301)位于限位部(302)的上部,所述限位螺丝(5)卡于限位部(302)的外侧,所述旋转杆(3)的下端为卡接部(303);/n所述下旋转套(2)的上部设有两个与冲击齿(4)形状相匹配且冲击齿(4)可插入的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式拆卸螺母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旋转套(1)、下旋转套(2)和旋转杆(3),所述上旋转套(1)外壁呈圆柱状、且上端闭合,所述上旋转套(1)向下伸出设有两个冲击齿(4),两个冲击齿(4)中心对称,所述冲击齿(4)一侧面呈直线状且与轴向平行、另一侧面呈弧线状,所述上旋转套(1)的中部开有对称的两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安装有限位螺丝(5);
所述旋转杆(3)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位于上旋转套(1)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世锟,张兴华,王琦,刘宝峰,魏征,
申请(专利权)人: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