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快速接头装配的高效拧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1106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快速接头装配的高效拧紧装置,包括底座、带减速箱的驱动装置、力矩限制器、夹持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力矩限制器与驱动装置刚性连接,所述夹持装置与底座活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拧紧力矩可量化控制,能完成零件间精密螺纹装配,大大减少了了产品装配不合格率,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较大提升了产品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快速接头装配的高效拧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快速接头装配的高效拧紧装置。
技术介绍
快速接头在装配过程中,座壳体与座外接壳体两零件通过螺纹副连接,须在一定力矩下拧到一起。常规操作采用三爪卡盘夹住座壳体的圆柱面,力矩扳手施于座外接壳体的六方处,使螺纹拧到底并到一定力矩。此方法在操作过程中较容易出现三爪卡盘夹不紧座壳体不能完成拧紧操作,或三爪卡盘夹座壳体过紧伤零件表面影响产品合格率;座壳体与座外接壳体螺纹精度较高,属于精密配合,若操作者用力不均匀或偏斜容易出现螺纹副咬丝现象,造成螺纹损伤引起多余物甚至零件报废现象;同时,此方法操作较繁琐,对操作者要求较高,装配效率较低,不利于流水线式快节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快速接头装配的高效拧紧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快速接头装配的高效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带减速箱的驱动装置、力矩限制器、夹持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力矩限制器与驱动装置刚性连接,所述夹持装置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力矩限制器包括动力端、调节螺母、限位垫片、碟簧、压片、摩擦片、输出端,所述动力端与驱动装置的减速箱刚性连接,所述限位垫片、碟簧、压片、摩擦片依次套在动力端轴上,所述调节螺母与动力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动力端与输出端通过摩擦片滑动连接;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支撑座、第一夹持楔块、第二夹持楔块、夹持手柄、凸轮、调节螺母、夹持套,所述支撑座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夹持手柄通过凸轮与支撑座滑动连接可旋转,所述凸轮与夹持手柄焊接一体,所述凸轮与第一夹持楔块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楔块与第二夹持楔块通过软性材料柔性连接,所述调节螺母与第二夹持楔块螺纹连接,所述夹持套放置于两个楔块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套的夹持面采用圆弧设计,所述夹持套的材料硬度软于夹持零件的硬度。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上设置有滑块,所述夹持装置与滑块螺栓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夹持装置可快速夹紧零件,有效防止拧紧过程中零件跟转的情况;力矩限制器可精准输出设定的力矩,使得拧紧过程中用力均匀,实现快速拧紧,提高零件装配效率;设置直线导轨可确保零件间同轴度,防止螺纹咬死情况,提高拧紧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力矩限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说明如图2所示的力矩限制器的侧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说明如图4所示的夹持装置的侧剖视图;图中:1、底座;2、驱动装置;3、力矩限制器;31、动力端;32、输出端;33、限位垫片;34、碟簧;35、压片;36、摩擦片;37、调节螺母;4、夹持装置;41、支撑座;42、夹持手柄;43、凸轮;44、第一夹持楔块;45、第二夹持楔块;46、调节螺母;47、夹持套;5、直线导轨;6、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快速接头装配的高效拧紧装置,包括底座1、带减速箱的驱动装置2、力矩限制器3、夹持装置4,所述驱动装置2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力矩限制器3与驱动装置2刚性连接,所述底座1上固定设置有直线导轨5,所述直线导轨上放置可滑动的滑块6,所述夹持装置4与滑块6螺栓连接;如图2-3所示,所述力矩限制器包括动力端31、调节螺母37、限位垫片33、碟簧34、压片35、摩擦片36、输出端32,所述动力端31与驱动装置2的减速箱刚性连接,所述限位垫片33、碟簧34、压片35、摩擦片36依次套在动力端31轴上,所述调节螺母37与动力端3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动力端31与输出端32通过摩擦片36滑动连接;力矩限制器3工作原理:力矩限制器的输出端32与动力端31通过摩擦片36滑动连接,通过调节碟簧34对摩擦片36的压力来调节输出端32与动力端31的摩擦力,继而确定输出端32的输出力矩,即不同的碟簧压力对应着输出端32的不同的输出力矩。当实际力矩值小于设定的力矩值时,动力端31通过摩擦片36的摩擦力的带动输出端同时运动。当输出端32力矩值等于或大于设定的力矩值时,动力端31对摩擦片36产生的摩擦力不足以带动输出端32运动,此时动力端31继续转动而输出端32处于停止状态。通过调整调节螺母37的位置即可调节碟簧34对摩擦片的压力,继而可以精准的调整力矩限制器的输出力矩。如图4-5所示,所述夹持装置4包括支撑座41、第一夹持楔块44、第二夹持楔块45、夹持手柄42、凸轮43、调节螺母46、夹持套47,所述夹持手柄42与支撑座41滑动连接可旋转,所述凸轮43与夹持手柄42焊接一体,所述凸轮43与第一夹持楔块44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楔块44与第二夹持楔块45通过软性材料柔性连接,所述调节螺母46与第二夹持楔块45螺纹连接,所述夹持套47的夹持面采用圆弧设计,所述夹持套47的材料硬度软于夹持零件的硬度,所述夹持套47放置于两个楔块之间,使用时,通过调节螺母46调节第二夹持楔块的位置用以调节夹持力的大小,夹持手柄42可带动凸轮43施加力于第一夹持楔块44上,将夹持手柄42压到对应位置时,两夹持楔块共同作用于夹持套47,从而实现快速夹紧零件的功能,所述夹持套47可根据被夹持零件的外形尺寸进行匹配性设计。实施例:如图1所示,1)拧紧前准备:调整力矩限制器3的调节螺母37,设定力矩限制器3的最大输出值;调整夹持装置4的调节螺母46:确保在夹紧状态下,夹持套47的孔中心与力矩限制器输出端孔同轴;2)将零件座壳体拧入座外接壳体1~3螺纹扣后,座壳体由夹持套47夹紧,座外接壳体套入力矩限制器输出端32;3)启动电机;4)力矩限制器3带动座外接壳体旋转,使座壳体拧入座外接壳体;5)螺纹拧到设定力矩后,力矩限制器输出端32停止转动;6)在夹持装置4夹紧座壳体的同时,使座外接壳体与力矩限制器3分离;7)将拧紧完成的座外接壳体与座壳体组件取出,完成拧紧操作。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快速接头装配的高效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带减速箱的驱动装置、力矩限制器、夹持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力矩限制器与驱动装置刚性连接,所述夹持装置与底座活动连接;/n所述力矩限制器包括动力端、调节螺母、限位垫片、碟簧、压片、摩擦片、输出端,所述动力端与驱动装置的减速箱刚性连接,所述限位垫片、碟簧、压片、摩擦片依次套在动力端轴上,所述调节螺母与动力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动力端与输出端通过摩擦片滑动连接;/n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支撑座、第一夹持楔块、第二夹持楔块、夹持手柄、凸轮、调节螺母、夹持套,所述支撑座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夹持手柄通过凸轮与支撑座滑动连接可旋转,所述凸轮与夹持手柄焊接一体,所述凸轮与第一夹持楔块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楔块与第二夹持楔块通过软性材料柔性连接,所述调节螺母与第二夹持楔块螺纹连接,所述夹持套放置于两个楔块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快速接头装配的高效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带减速箱的驱动装置、力矩限制器、夹持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力矩限制器与驱动装置刚性连接,所述夹持装置与底座活动连接;
所述力矩限制器包括动力端、调节螺母、限位垫片、碟簧、压片、摩擦片、输出端,所述动力端与驱动装置的减速箱刚性连接,所述限位垫片、碟簧、压片、摩擦片依次套在动力端轴上,所述调节螺母与动力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动力端与输出端通过摩擦片滑动连接;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支撑座、第一夹持楔块、第二夹持楔块、夹持手柄、凸轮、调节螺母、夹持套,所述支撑座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夹持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鲁阎斌李宗栩王静冯本成任晓刚张炜刘安邦夏爽盖磊马忠莹程显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