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厢式水陆两栖车的车身骨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陆两栖车
,具体涉及一种厢式水陆两栖车的车身骨架结构。
技术介绍
两栖车应用于水上和陆地两种工况,由于下船体结构制约,中间骨架总成需要满足大量总成件安装的同时,传递水上和陆地工况的受力,这对两栖车骨架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有的两栖车骨架多为和下船体集成的一体式骨架,骨架与船体面的配合面复杂,数量多,固定,定位复杂,对船体和骨架本身的精度要求极高,且骨架总成本身多为一体式焊接总成,中间骨架总成不具备独立性,使得整车拆卸方便性极差,骨架与上车体结构未见统一,不能满足车体工况下的防滚翻要求。车体车架总成多只考虑底盘件的安装结构,未考虑与下船体的连接和上车体防滚翻等相关要求。如专利CN110525145A,提供了一种钢架船体一体化车架总成,公开了一种两栖车用的下船体,船体内部采用钢制骨架与船体外壳结合实现整体式船体总成。船体与钢架总成形成整个下船体,对车船结构具有一定的集成性,但是钢制骨架和船体安装配合面多且复杂,对钢制骨架和船体本身的精度要求极高,此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厢式水陆两栖车的车身骨架结构,包括车体骨架总成(2),所述车体骨架总成(2)位于上车体总成(1)与下船体总成(3)之间;所述车体骨架总成(2)包括左上纵梁(4)、左下纵梁(5)、右上纵梁(6)、右下纵梁(7),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纵梁(5)、右下纵梁(7)连接成平面与下船体总成(3)连接;所述左上纵梁(4)、右上纵梁(6)连接成平面形成车内地板面;所述左上纵梁(4)、左下纵梁(5)、右上纵梁(6)、右下纵梁(7)后端连接后围总成;所述车体骨架总成(2)前端两侧分别设置悬架三角臂安装支架(10),所述悬架三角臂安装支架(10)延伸至风窗上横梁(9)且与风窗上横梁(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厢式水陆两栖车的车身骨架结构,包括车体骨架总成(2),所述车体骨架总成(2)位于上车体总成(1)与下船体总成(3)之间;所述车体骨架总成(2)包括左上纵梁(4)、左下纵梁(5)、右上纵梁(6)、右下纵梁(7),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纵梁(5)、右下纵梁(7)连接成平面与下船体总成(3)连接;所述左上纵梁(4)、右上纵梁(6)连接成平面形成车内地板面;所述左上纵梁(4)、左下纵梁(5)、右上纵梁(6)、右下纵梁(7)后端连接后围总成;所述车体骨架总成(2)前端两侧分别设置悬架三角臂安装支架(10),所述悬架三角臂安装支架(10)延伸至风窗上横梁(9)且与风窗上横梁(9)固定连接;所述风窗上横梁(9)向前分别连接两根连接梁(11)上端,两根所述连接梁(11)下端连接于两根贯穿纵梁(12)前端上,两根所述贯穿纵梁(12)后端分别连接于左上纵梁(4)与右上纵梁(6)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厢式水陆两栖车的车身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11)、贯穿纵梁(12)与悬架三角臂安装支架(10)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厢式水陆两栖车的车身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连接梁(11)前端分别连接第一辅助梁(13)、第三辅助梁(15),所述第一辅助梁(13)、第三辅助梁(15)之间连接第二辅助梁(14),所述第一辅助梁(13)、第二辅助梁(14)第三辅助梁(15)形成三角形缓冲结构,所述第二辅助梁(14)与船体前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厢式水陆两栖车的车身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纵梁(4)与左下纵梁(5)之间,所述右上纵梁(6)与右下纵梁(7)之间设置若干竖梁(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厢式水陆两栖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超,赵凤云,王璜,胡向群,戴克,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